首页 理论教育 柴家门乡冯严小学

柴家门乡冯严小学

时间:2022-03-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冯严小学,位于会宁县城东15公里处冯严村冯岔社,该校始建于1949年,由校董会创立。1951年,调李万奎执教,学校也随即由私立改为公立,更名为“冯严初级小学”,学制为四年制。历年来,冯严小学曾多次获“王庙乡先进集体”、“王庙乡先进教育单位”等光荣称号。2004年,王庙乡被撤并到柴门乡,王庙乡冯严小学也更名为“柴家门乡冯严小学”。此时的冯严小学由于学龄儿童减少,生源逐年下降,但教学质量却稳步提高。

柴家门乡冯严小学

冯严小学,位于会宁县城东15公里处冯严村冯岔社(2004年撤并到柴家门乡),该校始建于1949年,由校董会(王明俊、张吉、沈志高)创立。学校现占地面积3757平方米,建筑面积634平方米。现有教学用房7间,面积322平方米,教师办公室8间,面积96平方米,会议室、图书阅览室、仪器室、实验室、电脑室各一间,面积60平方米,音体器材和教学实验设施基本齐全。图书1200多册,课桌凳84套(双人套),拥有义教工程项目配备的远程教育设备1套,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农村处于中上水平。

冯严小学自立校至今已有59年的历史,其发展过程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举步维艰(1949年—1960年)

该校始建于1949年,由校董会(王廷俊、张吉、沈志高)创立“冯严私塾”,当时校址设在冯岔社的一座古庙里,执教者是校董会请来的张希圣先生(原王庙乡宝川村人),有学生20余人。

1951年,调李万奎(原王庙乡上吴岔社人)执教,学校也随即由私立改为公立,更名为“冯严初级小学”,学制为四年制。

1953年,又调来一名新教员张生英(靖远人)。当时学生人数增加较快,发展到70多人,校董会安排在庙后空地上建起3孔窑洞,为学生分班学习创造了初步条件。

1956年,调梁栋执教之后又调马献琛(原王庙乡上吴岔人)、梁启栋来该校执教,学校校务工作由马献琛负责。1960年,学校工作由李国柱执教并负责,不到一年,由于灾荒饥饿没有学生,只好停办。

第二阶段:崭露头角(1963年—1968年)

1963年,农民生活情况有所好转,由村支部、村委会负责重新办起了学校,聘请当地村民郑忠义执教,当时学生仅有20余人。

1964年,因郑忠义另有新的工作,村委会又请来牛郁贤担任学校负责人并执教。

1965年,因牛郁贤外出学习,村委会又安排王宝珍执教并负责。

1966年,又聘请袁宗仪(当地人,曾任会宁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现已退休)来校任教,这时学生数已增至40人。

1967年,王宝珍重回生产队,学校工作由袁宗仪一人执教并负责。

第三阶段:大展宏图(1969年—2004年)

1969年,在袁宗仪的努力争取和地方党支部、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校址迁至下吴家岔,校名更为“冯严小学”,学制为五年制,校长袁宗仪,教师沈振华(1971年聘请),修建窑洞4孔,添置课桌凳20套(双人套),其办学条件在当时可算初具规模。

1972年,袁宗仪外出学习,村委会又安排王宝珍主持学校日常工作至1983年。

在这十年中,学校面貌不断改观,规模不断壮大,当地群众发扬群策群力精神,纷纷投资建校,建起了2排6间土木结构的教室,建筑面积有240平方米。有教学班5个,教师6名,在校学生180多名。全校教师以苦为乐,积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王宝珍校长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爱岗敬业,严谨治学,依法执教,教书育人,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在全乡名列前茅。

1983年秋,学校重新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袁宗祥担任校长,康宝玉任教导主任。吸收了一部分年轻教师,使学校教师逐步趋向于年轻化,并且能吃苦,干劲大,工作热情高。

学校从抓师生的德育入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规章制度,实行管理上的科学化、制度化,并逐步引入竞争机制,实行量化管理,奖优罚劣,使学校整体工作逐年走向正规化、规范化。

1997年,冯严小学在政府和多方人士的大力支持下,通过集资赞助,筹措资金14.7万元(其中政府拨款14万元)用于教学用房的扩建,建筑面积634平方米,修建砖木结构教学用房7间,教师办公室8间,教学辅助用房5间,学校面貌大为改观,教学设施得到进一步补充。学校占地面积增加到现在的3757平方米。学校配发教学设备“两箱三仪”1套,学校购置脚踏风琴1架和部分常用体育器材。

1998年8月,学校领导班子再次调整,吴汉清担任冯严小学校长,学校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原则,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以“团结、勤奋、求实、上进”为校训,以“严谨、求全、务真、创新”为教风,以“勤奋、刻苦、乐学、苦练”为学风,从而在全校师生中逐步养成“育才、守纪、协调、发展”的良好学风,使学校教育教学一直保持良好势头,并取得可喜的成绩。教师学历全部达标。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一步实施,学校“六室”、“六配套”逐步发展齐全。

2001年,吴汉龙接任校长,在带领全体教师搞好教育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关心师生的生活,绿化校园,极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硬化校园面积达300平方米,从根本上解决了师生的吃水问题。

2003年,国家二期义教工程配备远程教育设备一套。学校充分利用资源设备,坚持以“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为宗旨,广泛利用现有设备接受现代教育信息,积极开展教师培训,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历年来,冯严小学曾多次获“王庙乡先进集体”、“王庙乡先进教育单位”等光荣称号。1989年,袁宗祥获“白银市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王宝珍获“白银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1993年,严国玺获“会宁县优秀教师”称号;1998年,吴汉清获“会宁县优秀教师”称号;2001年,吴汉龙获“会宁县优秀班主任”称号。

第四阶段:持续发展(2004年—2008年)

2004年,王庙乡被撤并到柴门乡,王庙乡冯严小学也更名为“柴家门乡冯严小学”。吴汉龙继续担任校长,严国玺任教导主任。此时的冯严小学由于学龄儿童减少,生源逐年下降,但教学质量却稳步提高。学校在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制度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师的自身学习,使教师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高。2006年获“柴家门乡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同年在全乡四年级语数双科质量检测中获第三名;2007年,获全乡五年级语数双科质量检测第一名。

发展中的冯严小学,不仅在教育教学上成绩显著,“普九”和扫盲工作更是独树一帜,历年的“四率”指标: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巩固率为100%,毕业率为100%。

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学校管理方面:学校制定了学校常规管理制度及学校安全制度,教师考核制度,领导以身作则,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二)师资队伍方面: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业务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他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三)教育教学方面: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历届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形成了领导狠抓、教师苦教、学生乐学的氛围,特别是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华夏大地之后,面对“新课改”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研究,认真备课,进行研究,使每节课都有新的活力,正是这样,学校的升学率每年都在提高。

(四)教研教改方面:在校长的领导下,在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共同指导下,学校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教研教改之风,每学期组织上优质课。教师集体备课、评课,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

回顾过去,历尽艰辛而问心无愧;展望未来,蓬勃发展,前程似锦。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新课改”大局势、大背景下,全校师生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全力营造一个新型的、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创建一个标准化水平较高的农村学校而不懈努力。

而今,曾在该校工作过的先辈们和毕业的学子们,他们都在各行各业为国家的兴旺发达贡献着各自的聪敏才智:

曹成章 陇南市副市长

牛克彦 西北师大高级工程师兰州助脐厂厂长

牛克惠 研究生,西北师大基建处长

袁 桃 平凉市工商银行行长

牛爱萍 兰州理工大高专副教授、外语系副主任

王英军 天水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主任

冯严小学历任校长名单:李万奎、张生英、马献琛、李国楚、郑忠义、牛郁贤、王宝珍、袁宗仪、吴汉龙

(供稿人:吴汉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