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推进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
裘渔洋[1]
(浙江工商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
摘 要:本文在对当代大学生创业认知调查的基础上(以在杭下沙高校学生为例),讨论他们对创业理解的偏差。结合美国和英国创业教育的先进理念,考虑如何合理地推进当代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从而更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认知;创业教育
一、引 言
随着20世纪90年末高校的持续扩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压力骤然增加。大学曾具有的使人们脱贫致富的作用已经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而逐步减弱。在国家与社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的前提下,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已经形成整个社会的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学生就业难已不仅仅是大学生个人的事,也逐步成为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大学生创业作为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就业机会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然而,大学生是刚刚涌现出来的创业群体,他们一般虽然具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这些并不能使他们独立开办高新技术企业;此外,虽然他们有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但现实经验的贫乏往往使他们缺乏实现的条件与能力。因此,在求学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合理的创业教育,引导他们形成一个理性的创业观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本文以在杭的下沙高校学生为例,通过设计问卷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进行分析,并结合英美国家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讨论如何合理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从而使得当代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创业。
二、大学生的创业认知(以在杭下沙高校学生为例)
在本节中,我们利用社会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在杭下沙高校大学生创业认知进行调查。以此了解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进而考虑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样本的设计和基本构成
我们采取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共21道题目,3道个人基本信息题,内容涉及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认知与行为。向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各高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1份,回收率96.4%;其中有效问卷234份,有效回收率93.6%。
在调查的样本性别中男性占65.4%,女性占34.6%;样本具体分布是:大一学生占样本总量的9.1%,大二学生占72.3%,大三学生占12.1%,大四学生占6.5%。样本涵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工程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劳动与社会保障、金融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理工科和文科等30多个不同专业。
(二)调查结果
1.对创业概念的理解。在调查结果中,52%的大学生认为创业即开办一个公司,24%的认为创立一个项目,9%的认为在工作岗位上有所成就,5%的认为拥有一项专利,10%的大学生有其他看法并没有作出明确回答。这些数据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创业”概念并不十分理解。
2.创业的主要动机。在大学生创业动机的调查中,30.1%的大学生选择“积累财富”,27.8%的选择“实现自我价值”,15.2%的选择“积累社会经验”,9.4%的选择“发现商机”,8.5%的选择“为社会服务”,5.8%的选择“应对当前就业压力”,3.2%的选择“实践专业知识”。可见,在认知上,大学生群体参与创业既有现实意义的考虑,又有价值追求的考虑,具有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
3.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式的态度。在我们的调查中,有33.3%的学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并不乐观,56.4%的学生认为一般,10.3%的学生认为乐观。相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潜意识里促进了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浪潮。
4.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在受调查者中,28.2%的学生对相关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是不清楚,50.4%的学生不太清楚,只有19.7%的学生比较清楚,1.7%的学生很清楚。
5.有创业意向的家庭背景。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29.9%的人有过或者正在创业。其中家庭月收入50000元以上的大学生有创业经历或正在创业的占1.8%,家庭月收入20000—50000元的占2.2%,家庭月收入10000—20000元的占1.7%,家庭月收5000—10000元的占9.5%,家庭月收入3000—5000元的占8.6%,家庭月收入3000元以下的占6.1%。由此可见,家庭月收入处于3000—10000元之间的大学生更有可能进行创业。
6.所学方向与创业方向的一致性。调查发现,只有33.8%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创业方向有关,另外66.2%的大学生所学专业与创业方向并不统一。
(三)调查的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和动机是明了的,但对创业的概念和具体实施过程并不了解。总之,他们对创业并不非常熟悉,因此,在高校中进行创业教育是有意义的。
三、英美等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进行创业教育,至此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体系,其中尤以英国和美国最具有代表性。在本节中,我们扼要地阐述一下他们的相关政策。
(一)英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英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主要由政府带头,充分地利用公共资源,具体有以下几项措施:
1.启动创业项目,鼓励大学生创业。1998年英国政府启动大学生创业项目,该项目专门为18—25岁的大学生设计,包括开办公司和创业课堂两个方面。听企业家演讲,邀请企业家与学生一起,参与一些活动和讨论,使学生获得与创业者面对面的机会,增长经验。
2.建立管理机构,促进创业教育的发展,政府拨款建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全面负责国内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3.出台各种投资方案,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保障,政府先后创立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和科学创业挑战基金,支持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4.开创创业教育研究,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模式。启动教与学优异中心基金,鼓励和奖励优秀教师,投资教学设施,推广优秀教学实验案例。
5.利用商业连接网络服务大学生创业,很多小企业可以参与大学的推广活动,为有创业抱负的学生引导创业途径,提供商业咨询。
(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
1.举办大学生创业比赛。美国于1983年在奥斯汀得州举办了首届大学生创业竞赛,并迅速推广到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数十个名校,每年一次,影响巨大。
2.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有力的组织支撑网络。
3.得到社会资金的大力支持。自从1963年美国创立第一个捐赠的创业教育教席后,创业教育学科的资金已经超过了44亿美元。
4.创业教育作为大部分高等院校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具有完整的成系统的教学计划和课程结构体系。
四、推进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想法
由英美的创业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创业教育的主体并不只是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系统。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就业教育,而应该作为一个专业领域,不断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创业教育不应该过多地混杂着功利性。为了更好地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应以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有指导意义的项目,例如英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和美国的大学生创业竞赛,等等。这些项目持续获得的资助将促进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同时社会各方的不断支持将是大学生创业精神和物质上的原动力。
(二)创业教育可以作为高校的一个研究方向,立足于社会的需求
高校应承担起大学生创业教育引导者的角色,开设基于社会需求的相关课程和讲座,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就业教育,更大程度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尝试。建立创业课堂是必要的,企业家和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是必需的。它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懂得如何创业。反过来大学生不带功利性的想法也能给企业家以新的视角。
(三)促进大学生创业计划的高科技含量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使得大学生创业更多集中在投资少、见效快、科技含量低的产业。这些产业一个显著的特点是生命力弱、市场前景小、不能形成规模,且不能充分利用大学生的高素质优势。如何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朝高附加值、高新产业或技术的方向改变将是创业教育的重点。
(四)促使学校重视大学生的实质性创业指导
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创业项目进行论证和评估,帮助学生对创业计划进行修正,从而提高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郭丽君,刘强,卢向阳.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的比较分析[J].高教探索,2008(1):132—135.
[2]牛长松.英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政策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4):79—83.
[3]邱南南.大学生创业行为及对策的实证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3):74—77.
[4]刘海鹰.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进步及对策,2010(18):154—156.
[5]朱再法,郭亚芳.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1(6):69—76.
[6]范龙,尹琦.大学生创业定位与创业教育[J].2007(7):79—80.
【注释】
[1]裘渔洋,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数值线性代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