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环境和提供教学服务,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古已有之,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式提出还是新近之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非不以教师为本。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构建

陈寿灿[1] 厉小军[2] 张兴琳[3]

(浙江工商大学)

摘 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要求。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高校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环境和提供教学服务,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体系;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我国目前有2700多所高校、3000多万在校生,居世界第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立足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特征和国际发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学生在此过程中基本上是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水平,关键在于高校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发展

(一)中国和西方“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历史渊源

在古代,无论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教育、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有很多论述:“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三人行,必有我师”,“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有教无类”等等。《礼记·学记》中提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长善救失”,就是要让学生身上“善”的因素生长出来,用“善”的因素去克服“不善”的因素。

在西方,教学观的变化与儿童观的演进相适应。在古代,儿童被视为父母的附属品,漠视儿童的地位及权利。进入近代后,以卢梭为代表的新儿童观引发了儿童观及教育观的革命。20世纪后,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观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的对话“产婆术”,古罗马时期昆体良的修辞方法,在做法上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表现;但总体上看,儿童观及教育观的历史演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步伐基本同步,只有20世纪初以来,随着儿童中心主义的建立,才确立起“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教育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1952年,卡尔·罗杰斯首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20世纪中期,美国学者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育理念,引发了本科教育基本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的系列变革,给高等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中提出:“高等教育需要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际高等教育决策者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注的重点,把学生视为教育改革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参与学校重大问题的讨论、评估、课程与内容改革、制定政策与院校管理等,并预言“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必将对整个世界21世纪高等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美国杜肯大学教育学院William Barone教授说,美国、欧盟和中国先后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不再是只招收优秀学生和实行精英教育的地方,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如何让众多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让其对自己的学习更负责,是不同国家面临的同样问题。近30年来,美国高教界在此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相关改革也正在进行。

2012年7月14—15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分会主办的“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2年中国院校研究会年会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来自海内外近300名高等教育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如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专家学者们普遍都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场整体性的范式变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古已有之,但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正式提出还是新近之事。它不是指老师围着学生转,也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教育的目的,不在“教”,而在“学”,也即“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学生学习了就有教育,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因此,最根本的是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即他们需要学什么、如何学以及学到了什么。

(一)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旨在培养能够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知识宽、能力强和素质高的学生,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专业成才,精神成人”从而成为“专业的人、文化的人、世界的人”。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终生的学习者,从而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并实现自我价值。

(二)对教师的要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是学校对学生大爱、真正以学生为本的体现。这样的教育要求教师常常“无我”地、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真正的爱。“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并非不以教师为本。一些人以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固然是以学生为本,却忽略了以教师为本。的确,学校中的“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学生和教师身上,学校应该一样地关注、关心教师的方方面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丝毫不否认更不排斥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在教育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而言的。对于教育者而言,最大的以学生为本恰恰就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将教学作为首要任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工作中,关心关爱学生,潜心教书育人,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三、“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

为了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贯穿在人才培养当中,我们需要构建包括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环境和教学服务在内的本科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该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纽带,以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载体,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环境和提供教学服务,来满足政府、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和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和期望。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体系结构图

(一)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要求高校既要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更要关注整个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既要促进优秀拔尖学生脱颖而出,更要关注普通平凡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招生到人才培养,学校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模式。实行大类或平台招生,实施学分制改革,全面开展通识教育,通过“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双专业、双学位”等制度来实现学生自主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进程和毕业出口。

(二)教学管理

高校的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而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实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教学管理要注重教学的过程管理,包括对学生、教师、教辅人员和学院的管理。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过程考核为导向,改革完善教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项目评价体系和学院教学工作量考核体系,进一步深入开展考试方式改革,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三)教学环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学生成长、生活的地方。学校的软硬件资源必须围绕学生的学习、成长活动,为其提供服务。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性的培植,学校当以其所有的软硬件环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教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以其学识、能力和专业精神为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服务。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在硬件上学校必须实现多媒体教学,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构建以数字化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一体化平台等为支撑的软件环境;制订相关的政策制度,以保障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

(四)教学服务

教学服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应该享受到高校教学活动中的部分或所有服务,学生和教师对于教学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可以帮助高校更好地了解师生的需要以及师生对学校提供的服务的满意情况,发现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及教育教学等活动上所存在的缺失,以更好地进行各项工作。高校教学服务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推行的重要条件,如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就是要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创业服务,通过社团的努力让学生获得更多就业信息和机会,搭建学生就业、创业平台;通过社团的努力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就业竞争能力。而“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则是教师沟通、交流、互助、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培训,将促进教师培训的常态化,在推动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方面提供支持。

(五)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杨叔子曾经说过,“教育大计,教学为本;教学大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为本”,也就是说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最基础的就是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居于教学工作之首,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深入与发展,而且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最终应体现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面,要加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案例式、探究式等研究性教学方法,从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能力培养为主,从而使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除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外,第二课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第二课堂可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第二课堂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特长,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不是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尊重学生,更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发现、探索、创造的空间,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校将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环境、提供教学服务和改革教学模式等多种方式,开展系列改革与创新,为教与学创造良好的环境,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近期将主要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探索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搭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高等教育专题规划中明确指出,高校要注重教学管理改革,积极推进以选课制、弹性学制等为主要内容的学分制改革,完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评价方式,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机制。因此,学校将以2013级本科生“平台招生、平台培养”为契机,以增加学生在选择专业、课程、教师、学习进程和毕业出口等多个方面的自主性和选择权为目标,探索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定学分制管理办法和选课管理办法,完善现有的转专业、辅修、双专业/双学位、学分制收费等各项制度,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同时,做好教务信息化工作,升级教务管理系统,为学分制教学管理提供支撑。

(二)加强软硬件建设,完善教学环境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学校将在现有的基础上为教与学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硬件上,学校将进一步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建设,要改造部分教室为讨论教室,以更适合开展研讨式、探究式教学;要通过横向拓展,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合作,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为校外实习、实训和实战创造条件;在软件方面,要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构建以数字化资源、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一体化平台等为支撑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创造条件;在政策方面,要制订和完善相关制度,如《青年教师助讲制度》《岗位聘任制度》等,以保障教学活动科学、有序地开展。

(三)充分考虑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要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热情、主动地为教学服务,通过服务责任制、网上问答制、服务承诺制及开通师生教学服务窗口等措施,为师生排忧解难,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教学水平提升。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的作用,结合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和人才结构特点,在原有的新教师上岗培训、教学学术讲座、教学午餐会与教学沙龙等的基础上,构建更高层次的教学培训和教学研讨平台,要“走出去、引进来”与其他高校密切合作,组建高校教师教学联盟,邀请其他学校知名教授、教学名师来我校传经送宝,提升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和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四)实施卓越计划,优化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大商科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十二五”期间,教育部将在各高校实施“卓越计划”,如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和卓越文科人才等。学校将结合教育部的要求,启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各专业应按“以能力为重点,以卓越为目标”的要求,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加强与企业、政府的合作。要根据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规定的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核心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紧密结合我校的大商科特色,修订我校现有专业的培养方案。在修订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以培养“知识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为目标,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相结合,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的比例,突出学校的大商科课程资源,最终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商科特色人才打下基础。通过培养方案的修订,要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将本科课程调整为通识课程、大类课程和专业课程三大类,并加大课程整合和优质课程建设力度,打造一批精品通识课程。

(五)充分考虑学生需求和学习特点,推进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要在校内营造重视课堂的文化氛围,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打造让学生满意的课堂。要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学生需求,更新课堂的教学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的改革和创新。要推动大学英语、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文化基础、高等数学、微积分、体育等公共基础课的改革。

实践教学方面,要在“三开放三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基础上,鼓励学生走向校外实习、实训、实战,借助各种社会资源,提升职业技能,从而形成校内实践平台与校外实践基地相结合的全开放实践教学模式。

五、总 结

“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是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场整体性的范式变革,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变革的核心,但不是教育变革的全部。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注定是一场涉及人才培养各种因素的范式转型。“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而是从认识论基础、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效果评估、教学管理支持系统,到新型校园文化建设均有系统的要求,高校要考虑整体性建构,才能实现真正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与实践的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兴趣、独立思考与自由表达的习惯,使教师具备更好的人文情怀,让教育对学生的心灵开放、学生的心灵向教育开放,最终才能实现学生的自由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变[J].中国高等教育,2011,13、14:8—9.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3]张俊超.推进从“教”到“学”的本科教育教学变革——“院校研究:‘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2012年年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04—109.

【注释】

[1]陈寿灿,副校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法治伦理。

[2]厉小军,教务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信息管理软件工程

[3]张兴琳,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科长,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