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定位准确方能构建特色,形成优势。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也是民办高校科学定位的成功案例。种种迹象表明,加强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工作是保证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2005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民办高校发展论坛”的研讨中,与会学者们认为,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着力打造文化个性软实力才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节点所在。

第二节 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影响因素

办学特色的本质是办学独特性与共同性的统一,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包含共性并表现和丰富共性。因此,民办高校在办学中应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加强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常规建设,在这个基础上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并不断使之优化,以培育其特色。没有良好的常规教育,特色教育难以形成,而特色一旦成熟,就会转化为一种新的常规和模式,并巩固下来、延续下去。因此,办学特色的形成是遵循教育共同规律基础上的创新,是个性优化与共性优化的统一,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既要有正确的办学宗旨、科学的教育模式、严密的管理措施、高效的运行机制,又要有政府政策法规的支持和宏观环境的改善,是主观努力与客观条件相结合的产物,是优化选择、扬长避短、自我完善的过程,是由潜在优势向显性优势转化的过程,是办学者的决策与特定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过程,也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能、科学育人的过程。这说明特色的形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的竞争环境中,不同的因素将各自发挥其独特的重要性。

一、科学定位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重要前提

科学定位是民办高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依据和重要前提。定位准确方能构建特色,形成优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之后,高等教育的办学形式多种多样,这是社会需求和人才个体多样化在高等教育上的客观反映。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民办高校要想在教育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在教育市场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美国斯坦福大学荣誉校长杰拉德认为,要坚持大学自我管理和相互竞争的灵活结构,一所大学一定要有明确的定位,以便与其他大学区分开来。(4)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左铁镛也指出:“谈到特色,必然要涉及学校的定位问题。定位决定了高校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科学定位是高校制定规划、配置资源乃至发挥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前提。”(5)因此,民办高校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民办高校要做到科学定位,应根据自己的资源、特色、优势和外部需求等方面合理确定学校本身在整个教育市场中的位置,要立足于本层次,根据自身优势,合理地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断规范自身办学行为。在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上,应避免和减少同质化竞争,主动谋求错位发展和差异发展,形成与公办高校不一样的办学特色。在此基础上,把以下三点作为定位的主要根据:一是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弄清何种人才最为紧缺;二是民办高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主要优势,弄清能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三是敢于标新立异,努力避免趋同,以本校培养的人才填补人才市场的空缺,不与其他学校争饭吃、抢通道。只有找到既适合自己又不被别的学校所替代的定位,学校的发展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西京职业学院正是在这一原则指引下,根据全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紧缺的形势,以及西安市文科院校多、工科院校少的实际,将学校定位为以工科为主,理工结合,文、经、管、法、艺术等多学科共同发展,把培养目标定位在造就市场经济条件下动脑、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上。近二十年来,西京职业学院按照以工科为主,“上水平、出精品、办特色”的思路,大力提升办学条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品牌意识,设置特色专业,并把办学特色变成毕业生的特长,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践证明,以工科为主的特色教育定位和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是正确的,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为西京职业学院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齐齐哈尔职业学院也是民办高校科学定位的成功案例。齐齐哈尔职业学院的前身是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机电学院。1993年,现任院长曹永安率领72名教职工与工厂签订了分离合同,成为全国第一家从企业剥离,没有企业拨款和政府投资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民办高校——黑龙江东亚大学。1998年,黑龙江东亚大学又接收了处于困境中的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所属教育系统的8个单位,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从幼儿教育到高职教育,在校生达12 000多人的民办教育体系——黑龙江东亚学团。2001年,经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黑龙江东亚大学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民办公助”性质的齐齐哈尔职业学院。该校坚信,不同类型的高校,其功能作用、人才培养方向、办学目标和办学层次是不同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型或复合型人才。(7)因此,该学院在从“国有企办”、“国有民办”到“民办公助”的转制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定位为高职教育类型,在自考助学阶段就已经向社会开设了五大类89种职业技能及资格培训的“教育超级市场”,年均培训达7 600余人,从而顺利地完成了由自考助学向高职教育办学的转化,并在高职教育的层面上获得了长足发展。

种种迹象表明,加强民办高校科学定位工作是保证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前提。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民办高校起步晚、起点低、办学资金不足、师资力量不强、生源质量偏低,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任重道远。民办高校的主要优势是适应社会需求,培养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职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关于民办高等院校的定位,在办学层次上,只有少数基础好的学校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经过实力提升,在优势专业争取实施研究生教育,大多数学校实施本科层次的学历教育或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类型上,少数具有较强实力的本科民办高校可定位为“教学型”,大多数则应定位为“职业技术型”。

二、文化个性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节点所在

2005年,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民办高校发展论坛”的研讨中,与会学者们认为,在当前教育形势下,着力打造文化个性软实力才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节点所在。在王冀生看来,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深刻转变之中,在公办学校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大学人文精神的滑坡、办学目标的功利化倾向、用行政本位取代文化个性、大学缺乏主体意识和鲜明个性等。(8)这些问题在民办高校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民办高校的办学者应该认识到,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个性才是决定大学竞争力强弱的标志。民办高校的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且表现出历史的延续性,成为民办高校的师生员工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办学理念和行为规范。

我国近代私立高校的先驱——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曾将自己的办学经验总结为“公”、“能”二字,他认为“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服务牺牲之精神;惟‘能’故去愚、去弱,团结合作,有为公服务之能力”。(9)他将这二字作为校训,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张伯苓先生在办学过程中一直践行“公”、“能”二义,并从当时国情出发,提出培养学生爱国意识,倡导合作精神;重视体育;重视训练学生的道德品质。正是通过以上种种努力,南开大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性。在政治动荡、经济崩溃、战争频繁的近代社会,许多私立学校被迫关门,而南开却不屈不挠,以其顽强的毅力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支撑了半个多世纪,即使在遭受日寇轰炸、整个校园几乎被夷为平地的情况下,依然弦颂不绝,正是这种文化影响所致。

有些杰出的民办高校从创办初期就重视校园文化个性的确立、培养和凝练,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黄河科技学院是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实施学历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目前有在校生两万多名。其在办学初期就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行动口号——敢为天下先,同时提出了“黄科大精神”,即“清醒敏锐的开拓精神,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坚忍不拔的实干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简称“开拓、拼搏、实干、奉献”四大精神。同时,提出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宽广的文化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功底、熟练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健康的身心素质、丰富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10)而今,正是这种精神,形成了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无形的巨大教育力量,不断提高学校的品位,推动着学校的进步。

由此可见,校园的文化个性既是现代大学的本质特征,也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节点所在,创造性人才必须借助浓郁的文化氛围的沃土才能茁壮成长。文化与个性是紧密相关的,文化历来是个性化的,作为“个体”的民办高校是办学的主体,个性化既是文化也是民办高校的生命力之所在,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就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同样,如果一所大学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它的生命也就失去了应有的光辉。

三、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建设是办学特色形成的关键

大学办学特色集中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并以此确立学校的地位和影响,带动学校整体可持续发展。学科建设是龙头,直接关系到教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特色,以及科学研究的特色。民办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首先体现在学科建设与专业的设置方面,两者统一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以及如何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服务上。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是河南省最早系统开设汽车交通类专业的普通高校之一,也是全国在校生规模最大的汽车交通类普通高校。学院以汽车交通类学科为主体,致力于培养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能力强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目前,学院共有7系2部3中心,30多个专业,其中,汽车运用技术、汽车电子技术、高等级公路维护与管理、道路桥梁工程技术等专业是学院的特色专业。学校师资与教学设备实力雄厚,在河南省乃至中南地区同类专业中都位于前列,其中汽车运用技术和汽车电子技术为省级重点专业。同时,学院还围绕汽车交通管理与售后服务等人才需求建立了信息工程系和经济贸易管理系等。学院由于学科特色突出,先后与国内多所知名企业建立了学生实训基地,为毕业生建立了良好的就业通道。

在民办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的探索上,必须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找准基点,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如上海建桥学院根据临港新城和南汇需求开设了物流专业,根据世博会的需求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根据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开设了机电一体化、珠宝营销与设计、城市园林等专业。(11)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民办高等学校应该着眼于学校的现实条件,集中力量在自己所确定的科类结构层面上重点突破,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满足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社会进步对各种类型及层次人才的需要,确定学科专业建设的取向,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有的优势,形成学科特色。这是民办高等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切入点。

四、人力资源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的支撑和基础

人力资源在民办高校办学特色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民办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与公办高校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民办高校的教师地位也不如公办高校的教师高。因此,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教师的“流失”是影响并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是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最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是否具有优质的师资资源和与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良好师资结构,成为民办高校生存发展和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优质的师资资源是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在市场竞争中进行对决并获得胜利的重要条件。民办高校应该在方针政策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如上海杉达学院坚持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做法,充分运用民办高校灵活自主的用人制度,公开向海内外招聘高层次、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先后引进了经济、金融、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在引进教师的同时,学校还注重举办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开辟学生第二课堂等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每年还专款设立“青年科学发展基金”,选送3~5名教师赴国外留学或进修。上海建桥学院则设立了师资培训专项经费,每年预算100万用于师资培训,学院实行青年导师制,为青年教师聘请指导教师,结对帮教,实施优秀青年教师后备人选培养计划,并建立动态可控的流动机制,促进人才资源配置的良性循环。

梅贻琦先生引申孟子语道:“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12)竺可桢在谈办学时也强调:“大学实施教育,教授人选最为重要……有了博学的教授,不但是学校的佳誉,也是国家的光荣”。(13)因此,民办高校应该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目标和经营战略,把人才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去规划,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师资层次,服从并服务于学校的整体战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了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才能建立起学校的声誉。

五、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办学特色形成的核心

民办高等学校要发展强大,根本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大力进行教育创新,建立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个模式应该是和社会紧密结合的一种模式,体现出行业或地方的特色;这个模式应该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一种模式,不应是全国一律、千校一面的模式;这个模式本身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而不应建立在某一种偶然的、短暂存在的外部力量上。

由于我国较长时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公办大学一统天下,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千校一面的现象。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办大学应运而生,高校之间引入公平的竞争机制,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在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标志是减少专业种类,拓宽专业口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体现。例如西安翻译学院,它是一所以外语类专业为主的民办综合大学,经过多年办学实践,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复合实用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对该校所有专业都适用。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有许多特征,以下择其两点介绍。其一就是课程设置的复合性,采用“模块叠加式”的复合课程设计,这就是“外语+专业+技能”或“专业+外语+技能”的三大块复合模式。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上实现了三个统一: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统一、外语教学与现代技能相统一、专业教学与现代化技能相统一。其二是就业选择的涉外性,它科学而理性地解决了培养目标的就业岗位选择问题——涉外性。这里的“涉外性”一指岗位涉外,二指能力外向,三指外语主打。

六、服务社会的科研及成果转化与技术开发是办学特色形成的载体

大学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成。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离开这一衡量指标谈大学办学特色,是没有价值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浙江树人大学积极发挥浙江的地域优势,努力扩大两岸茶文化交流与合作,建立了茶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由该中心承接的“茶文化在遂昌茶叶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项目,将学校的专业优势与效益农业的开发相结合,三年多的时间里,不仅创建和打响了“龙谷丽人”茶叶品牌,成为省名牌产品,还实现了遂昌县茶叶产值从4千万上升到1.2亿的经济目标,为浙江省广大山区茶农致富提供了示范途径。(14)此外,浙江树人大学还积极举行中日茶文化与茶经济学术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中日研究者就绿茶的作用及应用商品、中国宋代饮茶法、中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现状等论文议题做了讲解和讨论,为浙江茶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长足的贡献。

民办高等学校要利用学校应用型学科优势,与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面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加强应用型科学研究,发挥民办高校服务于地方的作用。民办高等学校要努力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面向社会、面向行业开展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科技和咨询服务的需要,从而有力地支撑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强学校自我发展能力,获得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民办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影响了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因此,加强民办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水平是形成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措施。民办高等学校也理应发挥起自身的社会服务功能,更好地为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注释】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47.

(2)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第一小组.大学办学特色的形成发展战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3):17-23.

(3)张建新,董云川.大学文化研究述评及探究思路[C]//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大学文化——第二届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高层论坛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12.

(4)卢小兵,李敏谊.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纵论大学之道[J].新华文摘,2002(12):135.

(5)浩泉.地方高校如何争创“一流”——北工大校长左铁镛谈地方高校发展战略[J].中国高等教育,2001(Z2):38.

(6)毛学儒.科学定位,突出特色,铸造以工科为主综合性一流民办高校[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1):72.

(7)曹永安,王明儒.民办高校发展定位的成功案例[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5(1):21.

(8)民办高校须有鲜明文化个性[EB/OL].http://news.sohu.com/20050717/n226338301.shtml.

(9)金忠明,李若驰,王冠.中国民办教育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00.

(10)胡大白.继往开来奏华章——黄河科技学院办学22年回顾.感悟与探索[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4-15.

(11)赖爱春.民办高校专业设置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12)袁怡琴.现阶段中国民办高校的定位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13)朱建设.试论中国高校的品牌战略[J].江苏高教,2003(6):26.

(14)范东升.人无我有,特色开路——树人大学茶文化学深受社会欢迎[EB/OL].http://www.lybs.com.cn/gb/node2/node802/node327871/node327872/userobject15ai5347564.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