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研制的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研制的基本要求

时间:2022-03-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设计的关系看,我们要把握住整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系统性。所以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要与其他要素设计综合考虑、全面平衡。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一般而言,课程目标的层次划分是以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两者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研制的基本要求

由于制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因素较多,且相互之间关系复杂,因此从指导思想上讲,需要在目标设计过程中贯彻一些基本原则,以处理好各种关系。

(一)系统化

系统化要求我们根据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系统特性,用系统的方法来设计课程与教学目标。

首先,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设计的关系看,我们要把握住整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的系统性。目的、目标层层分解,逐级地具体化,形成一个多层级的完整体系。在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目标体系的横向作用和纵向联系:要满足上位目标对下位目标的要求,充分实现各层次目标的连续性和递进性;要充分考虑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之间、课程教学目的之间、年级课程教学目标之间、单元教学目标之间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采取策略使它们实现整合。

其次,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设计的背景看,进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和分析教育教学系统的各要素,如教师、学习者和课程内容等。要分析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等,分析学习者的一般心理、生理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从事某项特定学习任务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等,学习者与课程内容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与教师的作用、地位的关系等,也是我们进行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时要分析把握的内容之一。

再次,从课程与教学目标及其设计在课程研制(编制)过程中的地位来看,必须把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作为课程研制(编制)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和基本环节来看待。一般认为,在课程研制(编制)中,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居于基础和中心的位置,必然会与其他各项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时进行的任务分析、教学起点分析会有助于后面要素的设计。在实际进行课程目标设计时,开始确定的目标往往会受到其他设计工作的启发,有时会得到修正和补充。所以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要与其他要素设计综合考虑、全面平衡。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和课程内容分析的关系如下:一方面,根据所确定的目标选择内容;另一方面,在选择内容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对目标体系加以补充和完善。

(二)具体化

这里说的具体化,是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明确、具体,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解决的是教和学要“达成什么”的问题。如果课程与教学目标含糊不清,不便理解、把握,势必会影响“如何教”,即教学策略的制订,以及“教得怎么样”(即教学评价),也就不能较好地发挥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作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失去明确方向,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如语文课程确定这样的目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历史课程则确定这样的目标——“认识科技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这样的目标,往往令人难以捉摸,很难指导学生的学习。中外实证研究已证明: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有促进作用。有研究者以十年级学生为被试对象,以健康教育作教材,比较了精确的目标、含糊的目标和无目标三种条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精确表述的目标同另外两种目标相比,前者促进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正因为如此,西方发起了克服课程与教学目标含糊性的运动,出现了一些有助于目标具体化的方法,如ABCD模式、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表述等。

(三)层次化

从纵向看,学生的任何预期学习结果,客观上都要通过达到不同层次的要求来实现,从较低层次目标要求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的要求;从横向看,不同的学习者达到的目标在层次上是有个体差异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设计也需适应这种多层次的要求。所以,这里的“层次化”,不是指整个课程与教学目标系统的层次化,而是指在某一个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和表述时,这个目标本身要反映出学习结果的层次性。如布卢姆、加涅等人对教育目标的分类都是有层次的,他们累积性的层次分类,表现为每一层次的行为或操作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行为或操作。可以运用这种层次累积的思想对课程目标要求进行层次分析。如一个课程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方面,则每一个方面都应有不同的层次要求。一般而言,课程目标的层次划分是以学习内容分析的结果为基础的,两者有密切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