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读了“本刊成都通讯”以后

读了“本刊成都通讯”以后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刊第七期载有通讯稿,题为《成都经常教育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完全站在通讯员的立场,作□□的报到。目前成都市教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后起无人,不久的将来会找不到阿衡承担继往开来的责任,这原因就是目前成都市缺乏令人满意的小学。成都经堂教育,亟宜振顿,已经为一般先知先觉所知所觉,不过,截至现在,仍在密云不□的状态中,令人沉闷之至。

读了“本刊成都通讯”以后

崇 穆

本刊第七期载有通讯稿,题为《成都经常教育之过去现在与将来》,完全站在通讯员的立场,作□□的报到。据我的推测,读了该篇通讯稿的人,只要稍微留心教门,盱衡现状,未有不长叹一声成都的教门是走向末落的途径的。笔者是本地穆民一分子,与兴教建国不无责任,对于此点,尤其关心,所以抽暇书此读后感想,借以唤醒一般教胞,对成都经堂教育特别注意。

过去成都的经堂教育,非常发达,不仅十坊各寺都开大学,且附设小学,除附设小学外,还有私人建立的小学,大小学生,不下五百余人,各坊寺里,随时都有人讨论学问,非讲即写,孜孜不辍颇能表现兴宏教门的精神,一般学生,都循规蹈矩,彬彬有礼,亦可表示替圣传道的气概。令人肃然起敬。这种兴盛的原因,试就管见看来,有以下数点:

1.乡老尊敬阿衡。过去一般乡老,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观念,对阿衡都相当的尊敬,不敢轻慢,此种尊敬的动机,或由于内心的尊敬,或由于家庭的传授,皆不失为教门达的原因,乡老如此的尊敬,谁又不愿意念经呢?

2.可以解决生计。从前生活便宜,费用不大,念经人所得报酬足敷养家之需,所以只要安分守己的话,绝无冻馁之虞的,因为念经能解决生活,而又受人尊仰,所以都愿意念经。

3.为发扬教门。一般教门好的乡老,既然尊敬阿林,爱护教门,当然喜欢自己的子弟成为阿林了,一面可以发扬教门,一面可以搭救自家的亡人,且能规正本人的行为,成功{为}一个有品有学的好人,不致流为“歹后辈”,基上数因,所以教门非常兴盛,经堂教育甚为发达。

现下的教门怎样?只要略为注意,不难看得很清楚,不可否认的现在的教门是衰败了,退化了,我们试观察一下现状,就感觉到今非昔比,目前念经人的总数,加上附城乡间礼拜寺计算,不到一百二十人,内中还包括着老师傅和幼小海里法,半读半商的阿衡,真正堪资造就,能作未来师资的而不足二十人,在以{此}寥寥数目中,经汉兼学的,不过一二人而已,以成都这样宽广,而学生如此其少,其他外县更不必论矣,推原其逐渐减少的原因,亦不外下列的数点:

1.生活无法解决,2.念经无出路,3.一般人不尊敬阿林,上述二点,都是目前念经人减少最大的原因,但最后一点,可分为两方面来谈:(1)是由于经生本身的疵点流露,而使人诟病,例如现在一般的经生品学两方,常予人以不满意的地方,(2)是由于教门的衰颓,许多回教人都远离了回教文化,渐渐忘了自己本来面目而不自觉,瞧不起念经人,有了以上的原因,所以弄得念经界一蹶不振,每况愈下了。

目前成都市教门最让人担心的,就是后起无人,不久的将来会找不到阿衡承担继往开来的责任,这原因就是目前成都市缺乏令人满意的小学。或小学的形式尚不完全,或为人数过少与教授方法不适合现代,均为不可掩饰之事实,以致此等小学之学生,将来是否均能升学成为海里凡,亦大成问题,所以笔者认为成都教门的危机,是一天一天地在增长,假如不设法挽救的话。

谈到挽救,自然有不少的贤明的先知先觉,在苦思焦虑的计划着,当然用不着笔者来插嘴,但个人即为穆民一分子,感于宗教兴亡,匹夫有责的说法,诚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个人以为现在整顿成都的经堂教育,应从大小学两方面下手,双管齐下,才能收“迅赴事功”之效。现在先说开办小学而论,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是什么性质的小学?这必需{须}要顾到事实,适合需要,对症下药,不能闭门造车,尤须顾到学生的升学问题,不妨害了他向前发展的机会,假如我们要以顾着时事的需要和不妨害其升学为原则来办小学的话,那末{么}最好的办法应使中阿并重,平均发展,不能以中为主,以阿为宾,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不添加教义。所谓时势的需要,就是我们现在非常需要培植海里法的后备军,作为造就未来师资的苗本,所以我们应使他们在小学的阶级中,奠好了坚实的阿文基础,将来升到寺里当海里法。就□进步。所谓不妨害其升学,就是一般学生不一定都去做海里法,有的或者去谋生活,有的或者另投中学,所以我们就不能妨害了他们升学的机会。根据上面的原则,我们的课程怎样规定呢?我以为在初小四年中,中阿兼半,中文仅授国语,算术、常识、唱游,阿文授原文,教义课本,高小二年,中文占百分之六十五,阿文占百分之二十五,朗读本和简单文法,教义占百分之十。这样,读完小学,升学与当海里法都不成问题,这种办法不仅为清真寺造就了若干海里法,而且给他们的教门奠定稳固的基石,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门一定要发扬光大的。否则伊斯兰的文化将蒙上一层雾罩,久之是会失去它本来面目的。

其次,谈到所谓经堂教育,也是成都教门的很重要的问题。成都经堂教育,亟宜振顿,已经为一般先知先觉所知所觉,不过,截至现在,仍在密云不□的状态中,令人沉闷之至。我很盼望热心教门的乡老们,赶快为宗教前途打算,设法改良整顿。

成都各清真寺,都有自置产业,寺上的开支,就靠其收益来维持,有的寺上,除了本寺的各项开支外,了无余存,有的尚有余剩,但不很多,而且董其事者,通常好替寺上存款生息,以表示自己对寺方之能为,这是多数乡老的心理。

还有一种心理,就是把寺上的钱用之于寺,聘阿衡也,招生徒也,做得有声有色,表示自己对得起主圣,对得起寺上,同时也不辜负众望,但对阿衡之好坏如何?海里法之能否造就?所收的效果何在?则非所计也!

根据以上两种心里来推测,我们可以断定,这样的发扬教门造就人才,是得不到圆满结果的。那么,怎么办呢?个人有一种希望,就是由四川回教救国分会来主办。经费就地方筹划或请本会拨助。这样,或者于事有补,我相信贤明的当事者,定有许多更好的办法。

末了,我再提供点浅见,就是现在全国已开始实行新县制了,新县制的特点,是把民意机关与党政打成一片,坚强县以下各级组织,将自卫的保甲组织变成自治的机构,实行保教合一。这种办法将来一定能普遍实行,那么,我们造就未来的阿衡,不仅能为一方之师表,且能领导一乡,不仅能推动教务,且能推行政令。不仅能组织教胞,且能组织民众,消极方面,不仅能分教胞之利,而且在积极方面,还要指导教胞去生产。为了要达到上列的目的,我们希望教育的方针要注重(1)社会化。(2)生产化。

本文的目的,系站在客观的地位,就事论事,因为笔者关心之切,故立言,免□□,望阅者谅之。

摘自《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1940年 第1卷 第11期 第14-16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