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素质要素

高职院校教师一般素质要素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备的专业品质,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能力。“专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特别看重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之一,仅次于“责任感”。

二、高职院校教师一般素质要素

根据高等教育的任务和要求、高等教育的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家的法律规定,高职院校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创新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要素。

(一)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教师在政治立场、思想观点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所应具备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素质是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结构的灵魂,决定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方向。

在我国,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表现为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

高等教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重要的政治职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规格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在我国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高等教育又要通过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完成高等教育这一任务的主体是高校教师,因此,高校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就显得格外重要。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强。学生的“向师性”及高校教师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教师的思想道德必然会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巨大影响。教师要强化“以德育人”的教育意识,将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视为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的先决条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中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水平,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专业素质

将教师职业视为专业、教师的发展视为专业化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教师的专业素质概念。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以及潜在稳定的必备的专业品质,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能力。

1.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

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是一个社会为调整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本职工作之间的关系而提倡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高尚的师德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受益终身的。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志存高远,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乐于奉献,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师德”的核心是责任感。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责任感”更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准之一,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大会制定的《21世纪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要完成这样的任务,教师必须是富有责任感的教师。

2.教师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也称为学科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是其知识结构的主要骨架,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学有专长,术有专攻,高校教师要在特定的学科领域中,具有本学科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及时掌握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成果,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与系统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超过了一定的水平和高度的本体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并不一定起作用。这时,起重要作用的是教师的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也称为教育科学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高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只有掌握教育规律,把教育理论运用到专业教学实践中,把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遵循客观的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职业具有双专业性,即所教的本专业和教育科学专业。

3.教师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专业能力”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应具备的素质之一,是高职院校学生特别看重的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之一,仅次于“责任感”。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基本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基本能力即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师不仅是学者、教育家,还应该是优秀的管理者。在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确立长远的目标,又要拟订短期的工作计划;既要有统筹的布置,又要有扎实的工作;既要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骨干协助作用,又要严密控制行为习惯表现差的学生;既要整体推进教育教学目标,又要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组织管理能力表现为组织教学能力,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细加工,合理选择教学的方法,还要衔接整个教学内容与过程,使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秩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是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必须具备的首要能力。

(2)教学调控能力。教学调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定目标,不断对教学过程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教师教学机智的集中表现,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它反映了教师教学的自觉意识,对学生反应的敏感性水平以及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和控制的方法与技能水平。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相结合,使教育方式产生了飞跃,教学装备的现代化和教育信息技术革命,使教师教学工作的技术含量大幅度增长,“一支笔、一本书、一页讲义、一堂课”的教学手段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教师应当熟练使用PPT、CAI、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并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时,要学会将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传统方法之所以流传,是传统之必须;现代方法之所以流行,是先进之必须。教师还要“以学生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来考虑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问题,不要成为技术或工具的奴隶。

(4)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未来社会是学习型的社会。“学会学习”是学习型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带着已知的知识走向学生,更应带着学生走向未知的知识。现代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是“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的要求。

(5)教学研究能力。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是一项带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不仅要精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了解教育发展动态,掌握教育规律和现代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是要结合高等教育实践,发现问题加以研究,并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

(三)创新素质

高职院校不仅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还是应用技术孵化、研发、包装和推广的重要基地,是技术革新改造的辐射源,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不仅担负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任务,还有创造知识和服务社会的任务。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不仅要具有一般的研究能力,而且要将创新的因素融入研究能力之中。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质水平不仅关系到教师能否胜任研究者的角色,还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密切相关。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工作绝不是把一些人人可能看到的书对学生再朗读一遍,而应该是一种具有智慧性的创造活动。学生也不是简单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将创新精神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只有具备创新素质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素质主要表现有创新观念、有创新人格、有创新能力。

1.有创新观念

创新观念是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己任的意识和观念,它包括创新的价值观和创新的教育观。只有在坚定的创新观念的指引下,高职院校教师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才能逐步形成与提高创新能力。创新的价值观就是指教师要充分理解和认识创新对整个国家与民族的深远意义以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创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对象的全新认识,以及对自己教学与研究行为的创新取向,它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与科研的行为模式。

2.有创新人格

创新人格是指个体具有的创新的人格品质。包括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冒险精神、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理的执著追求以及开拓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等。

3.有创新能力

所谓创新能力是指对事物(包括自然界、社会及人本身等)的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综合、想象、推理,从而激发出新的灵感,发现新的规律,提出新的知识和新方法,创造出新产品、新工艺、新成果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想象能力,创造性地计划、组织与实施某种活动的能力,具有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和原创性的特点。其中创新思维是核心。创新思维是一种求新的、无序的、立体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囿于已有秩序和见解,努力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强调“要从批判导向创造,重要的不是对自己不信奉的思想进行批判,而是对自己信奉的思想进行批判”。

(四)人文素质

“人文”一词来源于哲学范畴,其拉丁语为Humanitas,意即人性教养。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人的精神世界的需求,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人文素质是指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等精神世界的关注与追求的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从科学教育为主向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转变。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人文素质是高职院校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强素质教育、推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

高职院校教师应具备的人文素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有高尚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关注人生和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不断培植和发展内心的价值需求,并且努力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实践这种需求的精神。人文精神是在科学知识、人文知识中形而下的东西,经过人的实践,在实践中体悟、深思、磨练,内化升华成为形而上的精神世界。它所表达的人文关怀不同于以追求知识为目的的知识关怀,而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的是对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命运和前途的关心。人文精神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民族精神、尊严、独立人格从根本上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2.有丰富的人文知识

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知识,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情况,如哲学、伦理、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宗教等。人作为人,其处世既同客观世界有关,又同精神世界有关,高职院校教师不仅应具备科学知识,还应具备人文知识,形成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相异互补的知识结构,既有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开展原始性创新的科研工作。爱因斯坦曾说过,“物理给我知识,艺术给我想象力”。

3.有与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

与人文文化有关的思维主要是开放的形象思维、直觉、顿悟和灵感等,是人的灵性之最重要的体现,其特点是不安于故习、不溺于所闻,是原始性创新思维的主要源泉;科学思维主要是严密的逻辑思维,是正确思维的基础。在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工作中,两者缺一不可。爱因斯坦说,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逻辑是证明的工具,直觉是发现的工具。

4.有个人同外界和谐的关系

科学是承认外界,人文是关怀外界,只有既承认外界,又关怀外界,才能同外界和谐,即同他人、集体、社会、自然界和谐相处,乃至达到“天人合一”。只有有了这种和谐关系,才能凭借外界条件发挥个人的作用,正如荀子所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人文思想强调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五)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关联的,对教育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有复杂的结构,可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因素品质,包括两项:一是认知素质,如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想象的丰富性、记忆的持久性等;第二个维度是人格素质,如理想与抱负的价值取向、办事的果断性和坚韧性、情绪的敏感性和调控力、挫折的承受力与调节力等。第二个维度是人文状况,即指对己、对人、对事三方面所表现出的心理品质,如自我意识的完备性、人际关系的协调性、实践活动的有效性等。第三个维度是心理健康水平,即是否存在或有多大程序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值得一提的是,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是有区别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包括多方面内容,心理健康是其中之一,即心理健康只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