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首先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大学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已势在必行。

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一)教师发展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大学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大学不仅成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更是科技创新和发明创造的主力军,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看到大学教育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大学师资队伍质量与公众的期望值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大学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关键任务,毫无疑问,大学教师的发展是大学教育发展的基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首先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这是江泽民对教师提出的三点希望;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强调指出,“民族振兴的希望在教育,教育振兴的关键在教师。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大学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与大学教师自身的素质密切相关,而选人用人方式则是影响教师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虽然对教师的道德、学历、普通话水平、身体条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对教师特别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能力条件却未作出具体规定。在教师的聘任和任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使得人情、关系等非能力因素依然在选用教师的过程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大学“近亲繁殖”程度比海外高5倍,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其“近亲繁殖”程度越是严重。这种局面导致的后果之一,是相当一部分并不胜任教师工作的人却进入了教师队伍,损害了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在大学教师的选拔录用上,当前公务员考试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一项基本能力要求,这种测试为提高公务员素质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果能够以此作为参照,针对教师职业制定出类似“职业能力测验”考核内容,将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基本素质,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近亲繁殖”,从而使教师的选拔录用变得更加公平、公正和公开。

在把好“入口”关的基础上,大学还应当建立和完善以绩效考核评估为核心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体现出劳动成果的差异性,使教师的收入和待遇随业绩和岗位而变化,而不是直接与职务相对应。河南大学在全省率先实施了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在津贴分配中摒弃了平均主义,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向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骨干教师倾斜,改革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果说河南大学使年轻教师看到了希望的话,北京大学打破博士生导师终身制,则使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教师明显感觉到了压力。只有在人才流动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支持竞争,真正做到“优质优聘”,才能激发大学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大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固然离不开学校的规范和激励,但更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努力,因为师德正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基础和灵魂。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贾连朝曾在2004年全国师德论坛上指出: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精湛的师能又是实践师德的基础,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师德建设又必须放在首位。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师德凝结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墨子的“有道相教”,再到陶行知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师德不断被赋予新的历史内涵,但由此所展现出来的独特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却是永恒的。良好的师德与高学术水平是合格大学教师所必备的素质,不仅大学应将此纳入教师培训计划,营造出一种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浓厚氛围,每一位教师也都应不断增强自己的责任感,自觉努力地加强学识修养和师德修养,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大学教授孟二冬的事迹震撼人心,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坚守着教师神圣的使命,用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一名普通教师的高尚师德,他的背影虽已远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爱,你准备好了吗?这句话几乎可以看做孟二冬等模范教师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的总结。正是因为有爱,他们才会甘愿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正是因为有爱,他们平凡的一生才会迸发出惊人的能量;正是因为有爱,他们才会成为新时期万众瞩目的楷模。而如果有了爱,还有什么困难是他们所无法克服的,还有什么挫折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一个“爱”字,展示了师德真正的内涵;一个“爱”字,使他们赢得了公众的敬仰与尊重。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首先则要育己。大学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需要规范的人事管理、科学的激励制度,更离不开大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只有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打造出支严谨治学、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从而最终实现大学师资水平的新跨越,为大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二)加强大学教师的素质培养,重视大学教师队伍建设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适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大量的高质量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大学教育目标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大学教师队伍,更好地发挥大学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已势在必行

面向新世纪,我国大学教师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的素养是一个人修养的首位。现代社会培养的人才是全面发展的人才,首当其冲的是人才品德的培养,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因为学生在从老师那里学到知识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老师为人的影响和教化。这一点对于大学教师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大学生需要大学教师以其深厚的思想基础,高尚的情操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大学教师必须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意识,对社会和人生怀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尊师重教、教书育人为崇高职责,无私奉献、甘当人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兢兢业业地工作。同时大学教师必须注重个人修养,具有高雅的人格,高风亮节、严谨治学,做到“为人师表”。

(2)广博精湛的专业素质

现代的大学生需要教师能够具有渊博的学识、合理系统的知识结构,不仅熟知本专业的知识特点和发展趋势,而且一专多能具有跨专业综合分析的能力,成为21世纪的“T”型人才,以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现代社会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学生接受的高新知识大量增加,这就需要大学教师要积极地迎接挑战,不断更新知识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才能在专业领域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强的创新能力。

(3)宽领域的科研素质

科学研究是大学的重要职能之一,科研能力也是大学教师的基本素质,大学教师不仅仅教书育人,也是一个研究者,应具有敏锐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和研究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是最有可能变成教育能手”。在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随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加强,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成为教师评聘的条件之一。教师通过撰写论文、开发研究科研课题,把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升华创新,这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探索了专业学术的研究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科研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将产生难以估量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4)较高的现代教学技能

大学教师既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又必须具有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能力。现代大学教育的教学过程更加灵活,学习方式出现多样化,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权威,而更多的是指导者、帮助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构筑一个宽松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交往环境。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大学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电化、幻灯、投影、CAI等,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灵活,实现图文视听兼容的逼真效果,学生易于接受,学习不再是刻板的灌输,而是学生主动的、有兴趣的学习。

(5)一定的创新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是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已成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能力。江泽民多次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基于知识经济发展的严峻现实,我国的大学教育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力推进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其中首要的是加强大学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有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认知思维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

为了加速培养大学教师的素质,提升其竞争力,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此采取以下对策:

(1)大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科技的迅猛发展正强烈地冲击着传统的大学教育模式,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大学教师必须迅速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本的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的教育”。要充分利用一切现代教育资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不仅重视学生的智商,而且更注重学生的情商,如性格、意志、情趣的培养,因为这些主体性因素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角色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已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将成为主流,学会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基础。

(2)大学教师必须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

现代社会信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大学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吸收最新的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发展自我,免遭淘汰,成长为他人之师。为此,大学管理者要科学地建构和完善大学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使他们不断持续地获得新知识拓宽专业领域,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同时强化教师的在职培训与定期学习。目前应着重改变大学教师学历低的问题,加强教师的在职研究生的攻读工作,提高教师的任职标准,尽快形成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水平人才梯队。

(3)大学管理者必须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机会

大学管理者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树立学术的权威性,在大力加强教学实验室、科研基地、计算机网络、图书馆资料室等硬件设施的同时,还要注重组织管理、提高质量、资金投入等软件设施的运行,积极促进教师参加各种学术团体、学术会议。在我国现阶段应大力加强科研机构与大学的合作,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科研资源,建立各大学网络结构,充分发挥大学的社会功能。

(4)大学管理者必须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

大学教师的评价不能再以知识量化的积累为主要尺度,也不能单纯以理论能力建构评价体系,因为教师在教学与科研中投入的大量精力是无法用时间数量来衡量的。大学管理者应改革教学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对于教师的工作量、创造性思维、和谐发展的人格从教育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各方面有一个总体的综合目标评价制度。而且在教师中应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公平合理、积极向上的竞争环境,调动教师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提高大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使教师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吸引大量的优秀人才献身教育事业,稳定大学教师队伍。

(5)大学管理者必须加强人文关怀,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社会出现了复杂的情况,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使社会成员在思想观念上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差异,这其中的矛盾冲突也影响到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学管理者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训练他们承受困难与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以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工作生活。

(三)树立科学发展观,关注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在新时期,随着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大学教育改革与管理的推进,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了进一步推动大学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发展,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促进大学教师全面发展。

1.实现三个转变

当前,教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需要实现几个方面的转变:

第一,要在重视教师使用的同时向重视教师的发展转变。教师自身的发展已成为大学教学质量提高和科研成果创新的关键问题,因而要愈加关注大学教师的发展。

第二,要在重视对教师的绩效性评价的同时更加重视教师的发展性评价。绩效性评价对教师从业绩上进行横向评价,而发展性评价对教师进行纵向评价,要鼓励教师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取得进步和提高。

第三,要在重视形成教师激励机制的同时向更加重视大学文化建设转变。强化教师激励机制是必要的,但也是不够的。对于大学来说,要使教师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形成一种能产生教师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共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关注心理健康

总体上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关注大学教师的工资、福利和住房的同时关注其心理健康问题。调查表明,教师已成为目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原因一方面是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了,原有的观念也受到了冲击,整个社会产生的浮躁心理对教师的冲击很大;另一方面,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加上教师系统引入竞争机制,这就使得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还有一个因素是目前的大学教育在教师的心理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因而使大学教师的心理素质缺乏良好的基础。

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加强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心理调适,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大学教师学习得快乐、工作得轻松、生活得精彩。这应当是大学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的道德和整个社会所有成员的道德是有共同性的。我们现在提倡的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作为大学教师,其道德也应该包括这三个方面。但教师道德也有其特殊性,那就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因而对教师来说,对他的道德要求应该高于对社会一般成员的要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示范”应该成为教师的座右铭。

目前,师德建设应该重视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社会应当弘扬教师美德,维护教师整体形象。在双重经济的时代,应该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风气。一个时期以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个别教师有损于教师形象的不良行为。媒体进行批评是必要的,但过多地进行这些负面的宣传报道,就会影响整个教师队伍的形象。如果毁坏了教师的整体形象,实际上也就扼杀和否定了教育的功能。因为教育本身应当具有示范的作用,如果认为教师都不是好人,那么教育怎么来搞?因而,要更多地从正面进行宣传报道。

二是,国家教育部门应当加强教师教育,引导教师切实加强自身的修养。各级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的建设,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引导教师严格自律。

4.创建保障机制

首先,要完善教师待遇的制度保障。应该按照《教师法》的要求,不断改善教师的待遇,以便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教师队伍中来。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教师待遇的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中央提出的教师工资的省长负责制度。

其次,要建立学习化的教师集体。教师要适应目前面临的许多挑战,就需要建立起教师学习化集体,把教学、学习与科研紧密地结合起来。目前我们正处于改革之中,许多新理念、新知识不断出现,大学教师要进行教学和科研,不学习是不行的。因此,教师集体应该是一个集学习、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学习型组织。包括进行一些跨学科研究和个案研究以不断提高大学教师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型组织还需要大学教师将规范化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结合起来,将创新实验与对传统习惯的反思结合起来。

最后,要建设良好的大学文化。大学应该创造这样一种环境,不仅在物质上满足教师的要求,而且形成一种精神,形成教师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学管理者应该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企业运作有两条作业线:一条是生产流程作业线;一条是人的发展流程作业线。目前在许多大学,教学流程的这条线比较明晰,但教师发展的这条线还不太明显,还很少考虑到为每个教师的发展设计作业线,这是大学文化建设中应该重点加强的。

总之,应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教师的发展,建立一个大学教师队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运作机制。大学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大学教师队伍的建设。大学管理者要从政策和制度方面保障教师的健康发展。我觉得当前应有四个倾斜:各级政府要调整支出结构,向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倾斜;教育内部要调整支出结构,向大学的弱势群体倾斜;应该向职业教育倾斜,向软件特别是向教师队伍建设倾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如果不从支出结构上进行调整,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我国大学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好教师是决定优质教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推进整个教育事业特别是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全社会都非常关心教育,但却没有像关心教育那样关心教师,特别是关心教师的发展;大学教育系统现在非常关心大学的建设,但却没有像关注硬件建设那样关注教师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尊师重教,高度关注大学教师的全面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