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班级活动的设计

班级活动的设计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是有效的班级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班级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强调全体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主体性原则要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有事做,每一个人在活动中都有岗位、有职责,努力改变“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干部靠边站,一般同学没事干”的现象,要让大家都来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和实施的过程。班级活动的生成性原则是由班级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第二节 班级活动的设计

一场好戏要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一个教育效果良好的班级活动也要有一个缜密的设计。班级活动设计是班级活动开展的前提,只有在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开展班级活动,才能确保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才有可能充分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

一、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

班级活动的设计原则是有效的班级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要使班级活动取得成功,在设计活动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育性原则

班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富有教育性是班级活动的内在追求。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要寓教育于活动中,寓学习于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活动的教育功能。在设计班级活动时,主题的确定、内容的选取、形式的采用、过程的安排都应当注重教育性和发展性,以充分实现班级活动的目的。班级活动不是为了图热闹,要防止不顾活动内容的健康性、活动形式的科学性、活动过程的正确性,盲目地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

(二)整体性原则

为了确保班级活动效能的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之前,要有着对班级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缜密设计,既要对每学年、每学期的班级活动有一个通盘的考虑和长远的规划;又要对每一次活动作出周密的筹划和全面的部署,如对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前的思想动员、活动后的巩固强化等要有全面的考虑,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整体效果;活动内容的安排也要有整体教育的考虑,应包含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内容,形成全面的信息网络,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发展;班级活动还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形成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

(三)趣味性原则

班级活动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增强活动的趣味性。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少年儿童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趣味浓厚的活动,否则就会失去兴趣,没有积极性。班级活动设计得趣味横生,就能产生极大的吸引力,使学生自觉地参加活动,受到熏陶和教育。事实证明:活动有趣,学生在活动前往往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活动中积极投入,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项工作;活动后还会留下极深的印象,反复回味,起到自动地巩固和强化教育的作用。因此,班级活动的设计要注意求新、求异、求奇、求乐。

当然,班级活动的趣味性应服从思想性、教育性,不能完全出于猎奇的目的,为了趣味而趣味,或低级趣味。

(四)针对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设计要体现较强的针对性,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同一内容的活动,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可以进行,但具体的内容层次和方法应有所区别。二要针对班级里实际存在的问题。如针对新生入学,设计新生相互认识方面的活动;针对学生毕业,设计留念母校和走好未来人生路方面的活动;针对班级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及时设计班级教育活动。三要针对社会上对学生有影响的现象设计班级活动。对于社会上富有积极意义的“热点”现象,可以通过活动引入班级,促进班级的发展和每个成员的成长,像学雷锋、学保尔等;对于消极的或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则要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认清现象的实质,分清是非,自觉抵制消极影响,如“武侠热”、“追星热”、“消费热”等。一般而言,班级活动的针对性越强,收效越大。

(五)可行性原则

为了保证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设计班级活动时,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主题的确定、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过程的组织等方面,必须考虑切实可行,既要考虑到新时期国家对学生的要求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还要考虑到班级实际以及学校的设备、环境和活动中实际的指导力量等。

(六)主体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主体性原则,强调全体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无论是活动主题的确定和设计,还是活动本身的准备与实施,都应由学生自己组织和安排。班主任只是起指导作用,其领导艺术在于使整个班级运转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班同学参与班级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动脑、动手、动口,在活动中有所学、有所乐、有所获。

主体性原则要求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有事做,每一个人在活动中都有岗位、有职责,努力改变“教师忙得团团转,学生干部靠边站,一般同学没事干”的现象,要让大家都来参与活动的设计、准备和实施的过程。如在开展“争当文明小队员”的活动前,由班长统筹负责,各节目分请专人负责,班主任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让学生当主角,而不是做配角

(七)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主张班级活动的内容和实施都应具有开放性。具体而言,班级活动的内容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世界为背景,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班级活动的实施可以向学校的各个年级开放,也可以与其他年级或班级联合组织开展,既增加班级之间的了解,也可以提高活动的质量;班级活动可以向家长开放,邀请家长观摩和热心参与,给活动提建议,密切班级、同学与家长的联系;班级活动还可以向社会开放,走出校园,面向社会生活而设计,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了解社会,让学生在社会中成长。封闭性的班级活动,则容易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实际需要产生冲突,缺乏应有的效应。

(八)生成性原则

班级活动的生成性原则是由班级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之前,要有着对班级活动的整体规划和缜密设计,这体现了班级活动的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班级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又有着生成性的本质。因为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整体,而非完全根据预定的目标按部就班的过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新的主题也不断形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班级活动生成的集中表现。例如,一个以“亲情”为主题的班级活动,首先开始的是“感受亲情”,在活动的展开中,可以衍生出“回报亲情”、“我爱父母”等一系列内容。

(九)创造性原则

要保持班级活动的高度吸引力,在设计和组织中就必须遵循创造性原则。班级活动的创造性原则,一方面表现为活动内容的创造性,即具有新颖、近距离和真实的特性。少年儿童活泼好动,一般都有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心理需要,班级活动内容唯有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饶有趣味、与时俱进,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适合他们的口味,有效激发同学积极参与的热情,使活动的开展富有实效,否则就会大大降低活动效果。另一方面,创造性还表现在班级活动形式的创新上。只要肯开动脑筋,即使同一个题目,也可以根据班级的不同,实际导演出内容各异、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再好的内容,没有学生喜欢的生动活泼的形式,也不会富有教育成效。近几年来,班主任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富有创新的、反映时代特点的活动形式,如“系列教育活动”、“辩论式教育活动”、“测试性班(队)会活动”、“主导目标教育活动”、“非言语交往活动”、“热门话题”、“一分钟回答”、“欢快的课间十分钟”等。实践表明,这些形式是学生所欢迎的。

(十)易操作原则

易操作原则强调班级活动的设计要简便易行,便于操作。它对班级活动组织的具体要求是:第一,注意活动的规模。一般而言,每天进行的日常活动,如晨会,要求短、小、实。“短”,即时间短,一般三五分钟为宜;“小”,即解决小问题,或针对班里的情况一事一议,或对一种行为展开评价,或背诵一首古诗,或表扬一个同学;“实”,即解决问题要实际,一次集中解决一个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形式上也要保证实效,可以有全班、小组、同桌活动几种形式。主题班会一般是全体学生参加,准备工作比较费时、费力,所以,通常一个学期举行几次即可。第二,注意活动的频率。一学期里,班级的主题活动不能过多,也不能没有,主要根据班级建设的具体情况,以不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和课堂教学为宜。活动过多,学生花过多精力在活动上,必然影响学习。活动过少,学生容易枯燥、乏味,滋生的一些不健康思想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班主任只能疲于应付偶发事件。第三,班级日常活动要形成自动化操作。如上操、查卫生、主持晨会等,每天有专人负责,固定时间进行。每一次大的班级活动,事前要制订详细的方案。这样,操作起来才能有条不紊,顺利地进行。

二、班级活动的设计内容

班级活动始于设计,设计过程以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活动方案而告终。班级活动方案的具体内容有:

1.活动名称或活动内容

2.活动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3.指导教师或主持人

4.参加对象(年级、班级、人数)

5.活动采取的形式

6.活动时间、地点

7.活动所需设备

8.活动程序及具体分工

9.注意事项(活动纪律、要求和操作规程)

10.检查、总结

下面一则活动方案,就贯彻了上述原则,基本包括了上述内容。

相关链接

某小学六(2)班“班级读书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书香班级,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班级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开阔学生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学,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造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订出读书成长计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计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定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一学年背诵优秀诗文7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学生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以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二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将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最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3次)。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发展

(1)每周二、四、六的早自修为规定阅读时间,由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书”、“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利用语文课课前的两分钟背出一首古诗,每周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订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评比优秀读书成长册。

2.出读书小报

(1)学生在教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2)每学期组织一次最佳“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3.“书香小书房”评比

根据读书活动的班级布置和读书成效,评出最佳“书香小书房”。

4.“读书活动积极分子”评比

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文章的学生,在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申报,可评为“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此外,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阅读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以激励学生,增强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读书活动逐月安排(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