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编织一张阅读网

编织一张阅读网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这就是开始我们班的阅读之旅时最初的想法,不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知识,懂得多少道理,只是朴素而又简单地“爱上阅读”。于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织网”,织一张巨大的阅读网,而且,不知不觉地坠入阅读的“情网”。

一、编织一张阅读网

冯 春(1)

“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为了这个朴素的追求,她开始编织一张让孩子喜欢阅读的“网”,精细的策划、科学的引领、合理的跟进、快乐的分享,看似自然却独具匠心……

img55

图2-1 编织成一张阅读网

“让孩子们喜欢阅读,爱上阅读。”——这就是开始我们班的阅读之旅时最初的想法,不是让孩子们通过阅读认识多少字,掌握多少知识,懂得多少道理,只是朴素而又简单地“爱上阅读”。乐于透过打开阅读这扇小窗,去欣赏更丰富的世界;独自在人生之路上前行时,能自然而然地点亮阅读之灯,照亮脚下的道路。对于孩子们来说,在课堂中,在老师的指引下阅读并不难,但,如何使他们成为一个“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更何况还要跟好玩的电脑游戏、好看的电视卡通抗争、拔河。于是,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始“织网”,织一张巨大的阅读网,而且,不知不觉地坠入阅读的“情网”。

网扣一:教室里的小书架

书香校园,自然用尽办法来吸引孩子们读书,在学校的一楼有个特别温馨、美丽的图书馆,不仅书的种类丰富,书架之间还有地毯、靠垫,让孩子们站着、趴着、躺着……用最舒服的姿势来读书,孩子们都把去图书馆读书当成最快乐的事。看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在教室里也设置这么一个温馨、美丽的图书角,让孩子们能随手拿到好书。

我们教室里的小书架是用淘来的旧书桌挡板改成的,只有薄薄的一层板子,但是看到它的第一眼,孩子们就兴奋极了,他们主动把自己喜欢的书带来放在书架上,用漂亮的画装饰它,还有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写了份“爱护小书架须知”贴上。没事的时候,孩子们就凑到小书架前,翻翻这本,再看看那本。不过,小书架现在的位置取书并不是太方便,如果能布置成半封闭式的,再铺上一块软软的小地毯,成为教室里最温馨最自在的角落,让孩子们愿意随时躲进这个图书城堡里做梦就更好啦!

那么,小书架上究竟该放些什么书?除了孩子们自己带的书和杂志之外,更大一部分是我们集体买的,不过,选择书,我可有自己的原则:不盲目选择经典、名著,而是首选贴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孩子的年龄,语言优美、富有儿童情趣、引发孩子心灵共鸣的书籍。我们成人总是盲目地相信名著,甚至更狭隘地认为只有名著才有阅读的价值,却忘记了孩子的天性和特点,名著是好,但距离孩子的现实生活太遥远又缺乏趣味性,往往会让孩子们敬而远之。所以,我选择的书大多是自己读过,确实能吸引自己读下去,并且能不知不觉跟作者一起笑一起哭的书。能打动我们的,故事性很强的书也一定能打动孩子们,孩子们还给我们的小书架列出了每个组的“好书排行榜”,一个月就会更新一次,对于孩子来说,如果别人都在谈论的那本书自己没看过,那可实在太“逊”啦,所以说什么也得看。我们的好书排行榜,每次都在代替老师悄悄地问候孩子们“这本书你看了没有?”

《波普先生的企鹅》(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精灵鼠小弟》《小布头奇遇记》《无人岛探险记》《老鼠阿贝漂流记》《爱德华的奇妙之旅》……

为了让孩子们不偏食,还增加了不少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像《蝗虫一族——趣味昆虫童话》《绿色魔术——植物的故事》《小福尔摩斯训练营——逻辑探案(升级版)》《小福尔摩斯训练营——科学探案(升级版)》《大眼睛看世界·植物天地》《101个动手益智游戏》《令孩子惊奇的72个科学异想》,这些书可都是男孩子们的最爱!

网扣二:我们的午间阅读三十分

有了小书架,爱读书的孩子如鱼得水,可是,我也注意到,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他们的兴趣完全不在阅读上,当别人读书的时候,他们要么偷偷溜到走廊里玩,要么就是坐在座位上趴着发愣,拿尺子和橡皮做跷跷板。怎么让他们也喜欢上读书,把读书当成必要的事情?读书应该是件自然而然的快乐的事,我是否应该等待,而不是急于让他们读书?但是,他们之所以不喜欢读书,是因为没有真正走进书里,老师不就是要在这样的时刻来帮助他们吗?我得拉紧他们的手,把他们拉进书里!

于是,我决定设置一个固定的阅读时间,就像吃饭一样形成习惯,到了这个时间大家都读书,在这样的氛围中,坐不住的孩子也得逼着自己沉下心来发现读书的乐趣,当然时间不能太长,太长了对于他们来说又成了新的痛苦,而且要求必须简单,在这段时间中的阅读是完全自由的,自由选择所读的书籍,没有任何阅读的心理负担,唯有“静心读”一个要求,让孩子们能尽情体验阅读的愉悦。

经过讨论,我们把每天午饭后的三十分钟作为了固定的阅读时间。吃完饭后,孩子们很自然地洗手,然后到书架上挑一本书,可以两个同学读一本,但,不能大声说笑影响别人。开始,这个规定对于那几个不爱看书的孩子来说可真是“酷刑”,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总是举手要喝水要上厕所,而我也总是用摇头来给予回答,一两个回合下来,他们明白没有什么空子可钻,只好翻开了手中的书,慢慢地,他们竟然读进去了。尤其是小Y,虽然看的是漫画书,但他一边读一边微笑的投入神情却告诉我,在这一刻,他真的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而我也每每在读书时间结束后,装作不经意地问他们读了什么有意思的故事,那么专心?跟他们聊聊书里好玩的段落。日子一天天过去,午饭后的阅读三十分,成了孩子们心目中跟吃饭一样理所当然的事情啦!

网扣三:分享阅读的快乐

小书架已经建立一学期了,每天中午吃完饭,孩子们都会很自然地走到书架前,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来看,或站或靠或皱着眉或嘴角含笑,沉浸在书的世界之中。有一次我无意间听到几个孩子站在小书架前,你一句我一句争着谈论读过的书,我恍然意识到,对于喜欢阅读的孩子们来说,继续阅读的催化剂当然是能跟同伴说说自己喜欢的书,展示一下自己的阅读成果。对,是时候让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感受了。

不就是介绍自己喜欢的书吗?这还需要什么准备吗?孩子们在书架前都能谈得那么热闹,要是给他们一个展示台,他们也一定能说得更好!于是,我们班里第一次的好书分享会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匆忙举行了。但,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么容易的阅读分享却在沉默和尴尬中结束了。“说说自己喜欢的书”这个题目并不算大,可是大多数孩子要么是大段大段复述整个故事,听得下面的孩子直打哈欠,没有了兴趣;要么就是在前边站着,抓耳挠腮不知道该说什么,最后憋出一两句话“我喜欢这本书,它很好玩。”就赶紧跑回座位。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还打算拍几张孩子们侃侃而谈的照片呢,这下,也泡了汤。坐在教室里,我静静地思索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觉得,孩子们其实还是挺愿意谈论自己读过的书,在书架前的热烈讨论就是证明,几个孩子一起说,你一言我一语,彼此可以随时补充,气氛轻松,但是,在那么多同学面前独立地介绍一本书就不一样了,就像想一口吞天却不知从何处下口,没有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们不知道该从何谈起,不知道该怎样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读书感受。

之前,我们都习惯用“为什么喜欢这本书”这样的问句来试图引出孩子们更多的表达,可惜,事与愿违,孩子对这样大而化之的提问非常茫然,不知道怎样才能把喜欢或不喜欢一本书的原因解释清楚,结果只能以一些笼统的答案作答;像是:它很刺激,它很有趣,它很无聊,它很乏味。所以,必须把分享的层次、内容进行细化。于是,我试着把分享分成三个层次,分享快乐——分享困惑——分享新发现,其中更细化为数个小问题。

如果你很喜欢自己读的这本书,特别想让别人跟你分享感受到的快乐——那么就可以从这几个问题入手:

●“我最近读的这本书真棒透了,你读过了吗?”

●“读到故事结尾的时候我特别高兴,你呢?”

●“故事的这一段可真有意思,你觉得呢?”

●“我真喜欢故事里的……你喜欢谁?”

●“对啦,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总会想起那本书,你呢?”

在交谈过程中,如果正好碰到“知音”那就会激荡起更热烈的火花了。如果你不喜欢或者看不懂自己读的书,也有内容跟别人交流,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

●“这本书的结局我不喜欢,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安排?……”

●“这个角色我总喜欢不起来,我觉得……”

●“这一段到底想说什么,你能讲给我听听吗?”

●“我不懂为什么你特别喜欢这个故事,说说好吗?”

●“这本书我读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我觉得……”

也许在跟别人的交流过程中,就恍然大悟,解决了自己的困惑,也许相反的意见更能激起重新开始阅读的念头呢。

如果要把阅读引向深入,还需要交流彼此的新发现,共享新发现带来的成就感。这就是阅读的第三层次:分享新发现:

●“我发现这个角色看着好像不起眼,其实作用可大了……”

●“我读第二遍的时候,就更喜欢……了,我觉得……”

●“我要是作者我会这样写……”

●“书里的这一段特别活灵活现,就好像发生在我眼前一样,你觉得呢?”

有了这三个层次的分享,孩子就比较清楚地知道,如何来跟别人谈论一本书,从哪几方面入手,才能跟别人分享自己读书的快乐。于是,我们的第二次、第三次阅读分享便有了悄悄地变身。

首先,请孩子们在家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按照我们分享模板上提示的问题跟爸爸妈妈练习介绍一遍,并且请他们给自己提小建议。然后,让孩子们把自己选择的书带来,在小组里轮流介绍,跟孩子们强调,介绍的时候最好条理清楚,可以这样做:

●把书举起来,面向大家,先介绍书的封面、作者;

●接着按照读书记录单上的条目说说为什推荐这本书,自己喜欢的角色是谁?

●可以请同学提问,最后感谢大家的倾听。

每个小组推荐两名同学代表自己组参加全班的介绍。小组里的介绍,气氛轻松,也让每个孩子有说话和倾听别人介绍的机会。

小组介绍完毕后再接着进行全班范围内的好书推荐。最好选择图书馆,孩子们会感觉不一样,很有成就感。站在图书馆的发言台上,孩子们的小脸上除了兴奋,还笼罩上了一层严肃和认真,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图书馆,这个他们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来介绍图书呢,就连小听众们都格外安静。

这样的好书分享,孩子们的表达就丰满得多,想说的话滔滔不绝,下面的孩子们听得也特别专注了呢!

因为事先想好了各个环节,所以整个活动进行得比较顺利,不过,还是有点遗憾,坐在后面的孩子即使睁大了眼睛也看不清楚书籍的封面呢。如果能用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现,孩子们会看得更清楚,另外,对于台下的孩子们,坐在那里的倾听是否能真正有效?纯粹的欣赏聆听还不够,应该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经历一个提问、解惑的过程才能不断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下个阶段的好书分享,就要重点训练孩子们提问的能力啦!

阅读的分享,应该像我们每天的午间阅读三十分一样固定下来,形成习惯,另外,可以这样层层推进,形式也可以更丰富:

●小组里分享:每周一次,由每组的一号同学开始,拿着自己的书,先介绍书的封面、作者、出版社,然后按照“阅读记录单”中设置的栏目介绍自己喜欢的人物,印象深刻的情节,最后一定要说清楚为什么要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班里分享:每月一次,每个小组推荐两位参加全班的好书推荐,并把自己喜欢的书做成书籍宣传小海报,贴在壁报栏上。

●走出小教室,班际分享:每学期一次,在图书馆进行年级的“我们是小小说书人”的好书推荐会,打破班级界限,并由孩子成立评委团,记分员,小小纪律监督员,最后评选出介绍出色的小说书人,并颁发重奖——图书。

相信这样的阅读分享一定能激荡出更深层次的阅读快乐。

网扣四:爸爸妈妈,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在小教室里,我和孩子的阅读网越编越大,我们也越来越贪心,如果这张阅读网也能网住爸爸妈妈们那该多好!

于是我设计了一份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希望能了解爸爸妈妈们对于亲子阅读的认识和想法。很快,一个周末,问卷就收回来了,从家长们诚恳的回复中,真的感觉到,家长们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多读书,都非常认可,可是再看对于“亲子阅读”的了解,却又不得不说,家长们存在相当多误区:有的认为孩子都上三年级了,他们自己可以独立阅读,就没有必要再读书给孩子听了;有的觉得,亲子阅读很好,但实施起来有困难,实在没有办法给予时间上的保证;还有的认为,亲子阅读不就是读书给孩子听吗?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每天晚上给他读故事听,这很简单啊!

其实,真正的亲子阅读,我觉得就是松居直在《幸福的种子》中所表述的——“念书给孩子听,就好像和孩子手牵手到故事国去旅行,共同分享一个充满温暖语言的快乐时光;而亲子之间交换的丰富语言,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说得多好啊,亲子阅读就是与孩子“分享”阅读的快乐,而这儿的“分享”是指爸爸妈妈和孩子们一起翻看图书,用流畅的、富有表现力的和充满热情的方式为孩子们大声读,并引导他们共同完成阅读的整个过程并不仅仅是简单“朗读”。而且,整个阅读的过程是分成这样几步来完成的。

步骤一:

●欣赏图书封面。

●读读书的名字,猜猜它会写些什么?

●认识作者,(作者是谁?是哪个国家的?翻译的作者是谁?再找找书的封底有没有作家的介绍或者照片)。

步骤二:朗读故事

●在朗读的时候,要能用生动的语气,流畅的朗读吸引孩子,如果能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上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

●在适当的地方要停一停,让孩子猜猜后面会发生什么?并且请孩子谈谈听懂了什么,以及自己的理解。

步骤三:讨论交流

●读完一章后,要给孩子留一点时间回味一下故事,然后可以追问一下故事情节中的关键的部分,看看孩子是否认真听了,是否真的听懂了。比如:事情是怎样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怎么样了?如果,能再跟孩子一起讨论讨论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段落,印象最深的人物,那就更好了。

步骤四:后续部分活动

●读完一本书或者一个完整的章节后,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这个故事,给他开个故事会,让他讲给家庭的其他成员听,他一定会更开心。

●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读其中重要的对话或者优美的段落,为自己喜欢的段落配插图。这些小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书给他带来的快乐。

步骤五:

●有时间的话,还应该让孩子自己再独立阅读一遍,鼓励孩子用眼睛来感受文字的乐趣。

有了这些步骤,亲子阅读才能真正成为父母和孩子一起进行的读书之旅啊。于是,在我们的校园开放日里,组织了一个以“让我们一起读书吧”为主题的亲子阅读会。

除此之外,我还布置亲子阅读的快乐假期作业,请爸爸妈妈在假期里,抽出一天跟孩子一起阅读两个小时。

网扣五:填写阅读目标单和阅读记录单

从三年级的寒假开始,我和孩子们每个月开始填写阅读目标单。这是源于读到的一篇介绍美国小学促进学生阅读的文章,当时的思路是,加强孩子在家里的阅读指导和督促,用目标单的方式,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每天的阅读情况,而当时的阅读记录单,还沿用了以往的阅读记录形式,分成“摘抄”(摘抄好的词句和段落)和感受(针对自己印象深的内容谈感受)。

但是感觉这个目标单有问题:“摘抄好词好句的要求过于直白、功利,反而阻碍了孩子对书的亲近”,于是对3月份的阅读记录单做了调整:

●“我在书中读到了这些词,我觉得特别妙”

●“这些语句也特别能打动我”

●“读完这本书,我想对没读过的同学说:‘一定要读呀!’因为……”

●“书里也有我不明白的地方,比如……”

变脸后的阅读记录单,孩子们觉得填写起来更有意思也更明白了,不过,这次的调整倒启发了我,要想让孩子们喜欢并且坚持填写阅读记录单,就千万不能一成不变,每个月都要根据收上来的阅读记录单进行分析,不断向自己提问也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例如:哪些填写的项目孩子们草草了事,哪些问题能让孩子们动脑筋再深入地继续读下去?记录单是填写得越多越好吗?能否在一段时间后简化一下记录单的面孔,让孩子不对阅读记录单望而生畏?

所以,我们每个月的阅读记录单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着小小的变脸。4月份的,添加学生评价的内容,主要针对学生的阅读记录单进行更细致的要求,明确好词要摘录8~12个,摘抄好的语句时要选择至少一个完整的段落……另外对阅读的书籍进行了小小的约束,“不要看漫画类或者图片较多的书籍”。因为从收上来的3月份阅读记录单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在记录过程中特别明显的是在应付,字迹潦草,谈喜欢理由的时候甚至摘抄印在书封底的话,摘抄的段落更是大打折扣,总觉得“阅读记录单”是必要的,尤其对一些好书来讲,需要对其中的语句进行咀嚼、品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摘抄了,抄写的过程实际是对于语句一种独立、静默地品读,学生之所以抵触有时间的原因,也必然有自身的惰性以及阅读时的散漫、无目的性。我觉得还是应该坚持,更何况,已经把阅读记录单由原来的每天一份削减到了现在的一个月四份,所以,一定要坚持下去,并且坚持到位。

5月份的阅读目标单则进行了简化,把原先摘录的内容缩减,加强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阅读状态的项目,而且增加了一项小调查,帮助孩子反思,潜意识中其实也在帮助孩子树立有关“怎样的阅读才有效”的概念。

共三页,第一页是一份包含有家长评价的小调查问卷(选):

img56

第二页则是侧重于引导孩子评价自己的阅读状态,只让孩子打对钩,而这里面其实暗含了一些阅读的方法:

img57

img58

最后一页是让学生填写一个5月好书榜,实际上是进行好书推荐,但是比原来的阅读记录单要简化了许多:

img59

结果,孩子们的反应很有意思,当他们看到这个月的阅读记录单只有三页,而且只是画个笑脸、打个对钩,都兴奋地“耶……”了起来,看来,强制性的大量的书写记录对孩子们来说是个负担。不过,家长们的反应则不同,直接写在了评价表上“希望能多摘抄些好词好句!”

接着是6月份的阅读记录单,打算从这个月开始,在阅读记录单前设立一个近似于读书策略引导的东西,从学会管理自己的阅读时间开始,让孩子固定自己的每日阅读时间,并学会利用零碎的时间养成随时随地打开书看几眼的习惯。今后还会从如何选择一本书,如何抓住故事的线索等方面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阅读方法。

这是第一页:

烈日炎炎的6月,书中自有一份清凉,让我们和书在一起……

img60

6月阅读记录单(给书里的人物“画像”)

img61

学期末,和孩子们一起整理从寒假到6月底自己的阅读记录单,那么厚厚的一沓,孩子们都倍有成就感呢,就像回首自己的足迹,深深浅浅,却都记录着自己的汗水和付出,谁能说,辛苦的付出不是阅读的快乐呢?

网扣六:建立小小书香档案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书香档案袋,是孩子们自己整理的,其中有每个月的阅读记录单,还有平时完成的其他相关的阅读单、藏书单。爱读书的孩子,总是小心翼翼又无比珍爱自己的档案袋,原本是放在书架上开放欣赏的,但,孩子们很珍惜自己的作品,不喜欢被弄坏,所以就又发还给孩子让他们放在家里自己保管。

这样的书香袋,不仅仅是对孩子阅读情况的收集,还有展示、分享的作用呢,每个月都会有一个小小的书香袋分享会,让孩子们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档案袋,并在介绍之前引导孩子要与来欣赏自己档案袋的同伴进行关于书的交流,在介绍自己的藏书单的时候,可以问问别人“你读过这本书吗?你喜欢哪一类的书呢?”

网扣七:图书市集

“图书市集”是我们的阅读热身小活动,让孩子们把自己家里的书带来,然后在班里进行图书交换。活动是周一进行的,周一的班会课当然就是最好的时间了。首先领着孩子一起设计“借书卡”:

img62

接着,还是明确整个“图书市集”的活动要求:分成三步:第一步,每个同学都把自己要交流的书放在桌面上,然后依次浏览各组同学的书,强调是浏览不能翻阅,欣赏的是书的封面,新颖的书名,或者是自己熟悉的作者,在心里确定自己的“借书目标”(2~3本)。第二步,自由选择,可以直奔自己心中的“目标”了,这一次,可以翻看还可以向书的主人咨询、交流,这里强调只是“翻看”,看的时候可以看看书前边的前言或者序言,也可以重点看看书封底的内容简介或者推荐的话(广告语),从而确定自己要借阅的那本书。第三步,与书主人交涉借书事宜,把自己的“借书卡”留给主人。提醒主人,如果有好几个同学都要借自己的书,那就想办法,做到公平、公正;借书时间以一周为宜,可以提前还,如果无法做到按时归还,就一定要提前再跟主人商议。这个时候,书主人可是感到非常光荣!

因为教室实在太小,又担心孩子在小组之间穿行时会挤在一起,发生“撞车”事故,所以设计这个活动的时候,我认真推敲了每一个环节,不过,还是出现了问题,一节课的时间太仓促,只能把原先设计的两步缩减为一步,好在,有的孩子在中午就已经跟同学交流自己带来的书了,选择书的时间就大大减少,直接就进入“借书”环节。当然,每个中午都写借书卡借书肯定不可能,太花费时间,但一个月组织一次应该还是可行的,其实,就是想借着这个机会让孩子交流一下,而且书只有流动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用,以后,是否还可以组织类似旧书买卖的活动?所有与书与阅读相关的活动,都是希望在孩子们的心里刻下对书最美好的印记。

我希望看到每个孩子都喜欢读书,像春风吹来,每一片树叶以口哨响应。我希望自己能热诚地推广阅读,即使白发如霜亦不觉疲倦。我希望教室里那小小的书架是阿拉丁的魔毯,承载我和孩子们一起在书的世界里遨游。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更多的爸爸妈妈们一起来编织这张阅读网,它越来越大,像天空,网住所有阅读的乐趣。

故事链接

他的想法居然和我的一样

在《水的游戏》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水可以往上“爬”,我预设了这样的一个活动:一个插了吸管的药瓶,加热时药瓶内的水可以向上“爬”。我抛出问题:水能自动向上爬么?课堂沉静了,这个问题似乎出乎大家的意料,正当我要演示时,突然有个学生高高举起了手,“可以把药瓶放到一个杯子中,再往杯子里倒入热水,药瓶中的水就可以向上爬了。”

居然和我的设计一样。“你可以为大家做一下吗?”这个小孩有些担心“这只是我的想法,也许不能成功。”我鼓励地说:“试一试,没关系的。”

这个孩子帮我完成了预设的演示环节,看到他的成功,其他同学也想探究新的方法来让水向上“爬”。这节课,我没有控制学生,而是在沿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探究,课堂效果非常的好。

(中关村第四小学教师 李景元(2))

【注释】

(1)冯春,2009年3月,刚过了35岁的生日,也意味着正式迈向了不惑之年。“不惑”——多么令人期待啊,毕竟,现在的我关于自己关于生活还有太多太多的困惑。从1995年师范毕业到成为教师,不知不觉,我已经工作了14年,也算是“老”教师了。但,我更愿意把教龄从2006年来到中关村四小算起,因为,我觉得在这里,我才真正开始了对教师对教学的深入思考,并且学会了对自己过去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追问“为什么”……所以,我现在依旧是一个不断遇到挑战不断发现问题的“新”教师。

(2)李景元,2005年7月加入中关村第四小学,科学教师。区科学学科带头人,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录像课获中央教科所总课题组三等奖,论文多次在北京市获奖。在从教的近二十年中,“用真情教书,用真心育人”是我永远遵循的行动指南。加入四小,自己研究的脚步更加有力了,坚定地追求着教育的真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