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夫子和老妈子

老夫子和老妈子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是我今天提出这首诗作引子,不是从文学的见地论诗,也不是从现实的观点论老夫子和老妈子的生活,而是从另一个观点去讨论教育问题。虽然在现在,其生活未必优于老妈子,然而自视甚高,社会上一般人也不敢把他们和老妈子相比。从效果讲,我以为老夫子值得向老妈子学习的有下列三事。于是老夫子成为教书匠,其职责由对人而缩为对物。于是老夫子反而要向老妈子学习。

导读

这篇谈教育的文章只有一个主题,即向老妈子学习。在舒新城看来,教师应向老妈子学习之处有三:一、人的概念;二、人的整体的概念;三、从老妈子带孩子的方法中理解教育。

“人人称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

同样为人带孩子,吃不饱来饿不死。”

这是最近死去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自我写照的诗。

这首诗为大家所爱读,因为它能表现出现在教师们的生活实况,尤为教育界人士所爱读。——就诗论诗,就事论诗,都不失为一首好诗。可是我今天提出这首诗作引子,不是从文学的见地论诗,也不是从现实的观点论老夫子和老妈子的生活,而是从另一个观点去讨论教育问题。

从教育发展史上看,在初民社会并无所谓教师的行业。因为人类的幼稚期很长,在其未能自取食物以前,靠母乳养活他;以后则参加家庭和社会的实际生活而逐渐学习着当地当时社会上所需要的种种生活习惯及技能以自立,等到社会经济制度渐趋复杂以后,有权、有势、有钱的父母自己不愿或无暇去照顾自己的子女,于是有所谓教仆、保姆受雇代为照料。再进一步,便有学校、有专业的教师。等到学校和教师制度建立——尤其在工业革命以后——之后,学校成为知识的交易场所,教师成为知识的贩卖人,学生,至少学生的家长则为顾客,官厅为雇主,于是教育跟着经济制度的变更而成为商品,老夫子和老妈子也都同为带孩子的雇工。在经济制度未曾达到理想的境地以前,雇工的生活要合理化自然是难事。——这一层三十四年七月间在某处遇陶先生与之谈及,彼亦以为然,且谓其所以努力民主运动,即是为此。

可是某一观点讲老妈子带孩子,还保存几分教育的真意义。老夫子呢?虽然在现在,其生活未必优于老妈子,然而自视甚高,社会上一般人也不敢把他们和老妈子相比。可是在教育上,他们似乎有些地方还要向老妈子学习。

老妈子诚然知识不多,更不知道什么是教育。可是她们替人家带孩子,是对孩子们的全部负责任的。她们虽然不知医药,但能利用其生活经验教孩子们防病——虽然事实上也许是迷信而无效——孩子们有病,她们为之照料,为之看护;她们平时当心孩子们的饮食起居,出外为之防御危险;她们虽大多数不识字,不明礼(?),但能以其经验直接养成孩子们的生活习惯,教以待人接物之道,更能利用语言、诗歌灌输孩子们以不能亲历的知识,启发其可为创造力的想象。教育心理学以为人的个性之形成大半得自幼稚时期,所以幼稚期的教育特别被重视。倘若你是雇得起老妈子带孩子的父母,你把孩子经常交给她带,虽然孩子也许常常和你见面,可是孩子的生活方法以至语言、思想,将最大部分以至全部是和老妈子的相似而和你自己的不同,甚至于她的一切可以影响及于孩子的一生。

老夫子自问对于孩子们的影响是否人人都能赶得上老妈子!

老妈子的教育方法诚然是守旧的,少进步的,然而在教育上的效果却不弱于老夫子,且常超过老夫子!从效果讲,我以为老夫子值得向老妈子学习的有下列三事。

第一是人的概念。现在许多地方称喂乳婴孩的女工为奶妈,专带孩子的女工为保姆,而通称学校的教师为教书先生。从这种极通俗的称呼上看,老妈子和老夫子,虽然同是替人家带孩子,但对老妈子无形中赋以“妈”或“母”的责任,对老夫子则只课以教书的责任。因此老妈子在下意识中要代行“妈”“母”的责任——事实上能否办到是另一问题——老夫子则以“书”为对象,对孩子们能教完书——以教科书为主体——中的知识即称尽责。因此老妈子的教育对象是人——孩子;老夫子的教育对象是物——书。

人是最平常也是最神秘的,所谓平常是任何人都能知道自己是人,知道自己的官能活动,知道利用万物,知道在社会上与他人的关系;所谓神秘,是最大的科学家也不能彻底了解“化学物质的原子怎么会互相会合而构成复杂的器官?……究竟人的内部在一种什么情形之下会变换其志愿?器官何以会影响于精神?……我们的勇气、判断、道德意识何以会自行增强或减弱……究竟要在怎样一种环境中才能使人类的文化发达到最高的程度?在我们的精神和生理的构成中是否可以消除争斗,仇恨和痛苦?”——A.Carrel:L′Homme,cet Inconuu,周太玄译名《人的科学》,页三~四,中华版。

科学家所不能了解的问题,当然不能希望老妈子能了解,也不能责备老夫子人人都要了解。但老妈子对于她们所带的孩子,至少有一种模糊的综合概念,就是“为人家带‘孩子’”。因为下意识中有了代行母职的责任感,她能从自己的孩子中推断人家的孩子是活泼泼的“人”,把孩子当作一个整体,孩子生活上的一切她都当心。她希望孩子能活泼地生活,康健地长大。虽然她的方法可能有错误,但她把孩子当作“整体的人”而愿为之照料一切,却是她下意识的心愿。

老夫子呢?自从教仆逐渐化为教师专业以后,教育上的理论与方法,也因数理、生物、社会等科学的发展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许多文明国家且规定非受过师范教育训练的人不能任教师,而师范学校大都是讲教育学科与训练教学方法的。从知识上讲,师范生对于人的知识应有充分的修养,教师也应当能利用这些知识以施教。可是事实上,因为生物科学之进步远在物理科学之后,而人的科学的进步,又远不如一般生物科学。教育学科的基础已是薄弱,而教师专业化以后,其职责又以传达知识为主,于是往往舍本就末,而以知识为主,“人”为辅;在施行新教育的中国,因政局之动荡,社会之不安,经济制度之不良,受教者为应社会之需要,以进学校为求生活资格的门径,教者亦为自身的生活计而以教“书”相应。于是再将知识的范围缩小而成为书本以至专以教科书的知识为限,“人”更放在一旁。于是老夫子成为教书匠,其职责由对人而缩为对物。于是老夫子反而要向老妈子学习。

老妈子当然不懂人的神秘,可是从经验上她是懂孩子的,至少她不把孩子当作成人看待,孩子们在家庭中有许多可笑的幼稚行为,她能用孩子的心情去理解,绝不用成人的尺度去衡量。她知道孩子们将来要成为国家的公民,要参加政治,然而绝不用现在中国政党的方法去限制他们的自由与活动。她从经验上知道孩子们是自私的,好斗的,然而她绝不让他们这种本能自由发展;孩子们在兄弟姊妹和邻里同伴之间有争执,她能为之和解,为之裁判,使他们言归于好,和和气气地过日子;孩子们欢喜绘画,欢喜唱歌,欢喜动手工作,她不会严格地禁止,有时还能予以指导,使他们的个性得有适当的发展;孩子们有坏习惯或有害公众的行动,她能有意无意之间予以纠正;孩子们有病,她能同情他们,看护他们,使他们长成为健康的人。教师们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常识,自然远过于老妈子,可是到应用上却弃置不顾;这是孩子们的损失,人类的损失。

其次,是“人的整体的概念”。老妈子从经验上虽然把孩子们看作“人”,处处以“人”相待,但她们限于知识,对于人的整体的了解是有限的。她们待“人”教“人”的态度,老夫子固然应当学习,同时还应当尽更大的责任,那便是了解“人的整体”。教育学者常说教师不能以不知不能者教人,意思是说,教师自己不能以不知不能者教授他人。倘若你要孩子们学无线电,你自己必得先明白无线电的原理,与能动手装置无线电收音机或广播机,否则孩子们是不会跟你学习的。这一点,因为是教学上的格言,一般教师大概注意及之——事实上一般教师能否真正做到,是另一问题——教育学上另一句名言,是教师在施教以前必先彻底了解被教者的一切。这是说,教师施教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有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人之别,施教之前,必得先明白他们的身心状况,所以师范学校的课程除普通心理学、生理学等以外,还有儿童心理、青年心理、成人心理以及各种教学法的等等科目,论理,教师对于“人”的知识,应当充分了。可是事实上——至少在中国——都是些空疏的科学原理,在实际上欲求如老妈子凭经验的应用到学生的生活上却不很多。从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以至任何级学校的教育目标,都有培养健康的体格和健全的精神的规定,可是健康体格的基本要素如营养、热量和卫生方法,健全精神的基本要素如环境刺激与精神修养等,便很少有教师能像老妈子般地指导其学生。而况现在教育学科中所谓心理学、生理学等等都是些破碎支离的知识,根本与“人的整体”不发生重大的关系。

教师要明白其所施教的对象,必得从“人的整体”上下功夫。我们也知道生物科学之发达后于物理科学,而人类生理科学之进步,又远在一般生物科学之后。现在,虽然可以从化学上分析出构成人体的各种元素,然而无法从化学上解释其精神活动,于是生物化学的科学家想把生物的与化学的因素联合起来以解释“人的整体”。但所得结果尚属有限——即如Carrel所举的许多问题便无法解决——于是又有一部分学者打算从生物物理上去求办法,生物物理学的建立虽然对于人的整体的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其结果尚不显著。而对于人的整体的神秘要求理解,则是一般生物科学家的愿望。教育家要对于其所施教的对象有彻底的理解,必待人类生理学因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之成就以后。

然而老夫子绝不能静待河清,应该自己负起责任来。

我们知道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以解决人的整体,必须有良好的实验室,有优秀的科学家,一般老夫子当然不尽能肩此重任,但人的整体的理解,其材料一部分为人体生理的种种物质及其变化,又一部分为环境中的种种物质及其变动,而另一部分也可说是最主要的一部分是个人活动对于自然和社会所生的影响。我们都知道无线电广播与收音机的应用,在现在极普遍,但最初的发明不过是由业余的穷小子干出来的。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大极了,但最初不过是位十三岁的小孩发现出来的。黑光与电波是永久存在于世界上的,但经业余者发现以后便可以改变世界。又如希特勒虽然死去了,但他何以能运用其思考的一念而扰乱了全世界。从另一方面讲,何以同一父母所生之子女,其性能及成就各有不同;同一社会环境又产生许多不同的人物。再从生物化学所研究的结果,何以同一热力同一物质的食物,对于各个人的体素有不同的影响。这些都是人生尚未能得全部解答的问题。更以浅近的事实讲,孩子遇着不如意的事何以会生气会哭,当其生气或哭的时候,其体素何以会有激动。这些问题虽然生物化学家都在努力求解答,也有些得着一些解答,但应用起来,每嫌不够实际,老夫子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孩子们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影响和自然与社会环境的变动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都是看得见,察得出的。倘若有老妈子带孩子的心情,有科学家治学的方法,他们必能整理出许多宝贵的材料,贡献于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与人类生理学家作参考。同时自己也可用归纳或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的整体的问题。

从生物社会学的观点,“人”的生活是两重的:其一为生物的人,即人的遗传与其所出生之家族是先天的,无所选择的;又一为社会的人,即人的社会与职业活动,是可以有选择的。社会的人的健全性是与社会组织,尤其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息息相关,而生物的人的健康性除了先天的遗传,也要受社会制度的影响。老夫子施教的对象是“人”,必以人的整体为目标,必求生物与社会的人同时发展,同样完美。倘若只知教“书”而不知教“人”,固然不如老妈子;只知教部分的人而不知教整体的人,其成就也未必会高于老妈子。所以我希望老夫子首先须学老妈子教“人”——注意孩子们现实的生活——而不专教“书”,从各方面求了解“人的整体”,以教“整体的人”,以超过老妈子。

第三,是从老妈子带孩子的方法中理解教育,不仅限于书本,尤不仅限于文字。教育学者、语言学者都知道文字是意识的符号。符号必有其内容。倘若内容不充实,即能善用符号也表现不出什么好东西来。就人的生活讲,为继续以往许多人遗留下来的好的生活经验,或要将现在生活的好经验使之传递下去,自不得不用文字。而日常生活的知识,并不要文字,而可以由实物的观察、语言的传达与行动的模仿得来。例如二岁以下的孩子,通常不会认得“茶杯”两字,但他从父母兄姊的动作及个人的经验中,知道茶杯可以盛茶,茶可以解渴,且能使茶杯两字的声音和实物的茶杯发生联系,若果有人叫他拿茶杯,他可以将声音变成动作,而照着去做。其他类此的事情极多——乡下不识字的老农老妇,也一样有其生活方法、道德标准。——所以教书的老夫子,虽然不必完全放弃书,但至少应当把书以外各种行动、实物、语言同样看作真实的教材。倘若一位中学物理学教师把教科书上的电学原理讲完,而学生在家里不会修电灯,一位数学教师把代数、几何教完,而学生在家中不会算小菜账,这样的老夫子应该自认不如老妈子。因为老妈子虽不一定会教孩子们识字,但她们是可以教他们应付日常生活的。

老夫子只要能把“教书”的传统观念打破而代以“教人”,则对于书本以外的一切都应看作很好而重要的教材,这些教材无穷尽,随时随地都有。只要有兴趣去找寻,有方法去研究,最平常的东西,往往变成奇迹,瓦特蒸汽机的发明便是一例。优良的老妈子,看到小孩子为满足其好奇的欲望、研究的兴趣而拆开玩具,必不加以责备,甚且予以鼓励和指导。老夫子在学校里是否允许孩子们自由活动,是否不以书本为制止其他活动的工具,是否因太重书本之故而埋没许多能为发明家的孩子。我想谁都难得有扪心无愧的答复。所以我以为老夫子在这些地方是值得向老妈子学习的。老夫子如果不专教书而愿兼教人,便当从各方面养成孩子们好奇的欲望,动手的习惯,使他们对于自然界的一切现象,社会上的一切活动,人生上的一切问题,都感兴趣,都想探寻其秘密。我们成人所认为无办法、不可能的问题,孩子们可能为之解决——雷达便是一例——而成人们现在所视为神秘的人的整体问题,孩子们也可能以好奇的心情、游戏的态度而无意中有所解决。

我写到此处,友人看见题目觉得奇怪,索而阅之,阅后大声叹息说:

“人人称我老夫子,生活不如老妈子;

还要再学老妈子,不知为的是啥子!”

我说:

“不为啥子,只为孩子;

有了健全的孩子,才有太平的日子。”

老夫子和老妈子的问题,便此打住罢!

194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