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史上不同的学生观

教育史上不同的学生观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的不同观点:赫尔巴特提出了管理先行的思想,主张对学生施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反社会倾向的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学校和社会秩序的目的。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在对学生地位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

一、教育史上不同的学生观

学生观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问题,涉及如何看待学生的本质、特点、地位、作用等基本问题。历史上曾出现过形形色色的学生观,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表达了对学生的看法和认识。

在对学生天性的认识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原罪论、性恶论,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儿童生来就有一种盲目冲动的种子,处处驱使他不驯服的烈性,以致经常扰乱成人的计划,也把儿童的未来人格置于许多危险之中。另一种观点是性善论,代表人物是卢梭。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的,在人的心灵中根本没有什么生来就有的邪恶,是腐败的社会使人堕落,对儿童产生恶劣的影响。这突出表现在他的一句名言之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

在对学生知识的获得方式上的不同观点:英国教育家洛克曾提出著名的“白板说”,认为儿童就像一块白板,可任由教师涂抹。据此理论,许多人把学生的大脑当成知识的容器或仓库,主张向学生灌输系统的知识,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而杜威等人则反对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反对系统的知识的传授,主张儿童从生活中、从活动中学习。与知识相比,他们更强调能力的发展。

在对学生的管理上的不同观点:赫尔巴特提出了管理先行的思想,主张对学生施行严格的管理,以防止儿童现在和未来的反社会倾向的发展,从而达到维持学校和社会秩序的目的。他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如:运用惩罚的威胁、监督、命令和禁止,包括体罚在内的惩罚。而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对儿童实施顺从其天性的自然的、自由的教育,反对严酷的纪律和惩罚。

对学生身份的认识上也有不同的观点: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把学生当成小大人看待,主张向学生传授成人的知识,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而卢梭、杜威等人则主张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从实际出发,把儿童看作独特的、处于特定阶段的人,让他们去适应生活而不是为生活做准备。

在对学生地位的认识上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它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教师。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学生完全视作一个因变数,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一种完全消极被动接受外界影响的客体,教师可随意地依据自己的目的向学生施加各种影响,控制学生的发展方向,教师只要通过包括奖赏、惩罚在内的外部刺激就可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这种观点强调教师的权威的意志作用,把教育过程看成是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灌输的过程。另一种观点是以杜威为代表的“儿童中心论”。它认为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教育的措施应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处于次要地位,是以咨询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出现的。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学生看成是一种自变数,是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主体,强调学生内因的作用而否定或贬低外因的作用,认为学生具有一种内在的动力,不凭借外力帮助就能形成和谐的社会行为。他们十分强调学生的态度、期望、情感和需要等“动机系统”、“内部机制”,谋求一种最大限度允许学生作出个人选挥的教育环境,而教师的任务只是刺激学生去学习。

以上从不同方面介绍了历史上有关的学生观,很明显,它们既有可取的积极的一面,又有不合理之处,我们对此应持扬弃的态度,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们形成当代的正确的学生观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