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2022-03-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我国汽车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一致的,其不同点在于,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模式不一样。总之,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必将为我国汽车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使我国汽车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西方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西方国家的汽车市场是在其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而我国的汽车市场则是通过经济体制改革手段形成的。我国汽车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同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一致的,其不同点在于,不同的经济体制下表现出的经济运行模式不一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汽车工业的产销系统由较为封闭的状态逐渐转为开放的状态,汽车生产的市场导向取代了计划指导。

1978年是新中国形成汽车市场的起始之年,按照市场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对我国汽车生产、流通和消费各环节作用程度的不同,我国汽车工业营销体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孕育阶段(1978~1984年)

1978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物资管理,要统一计划,统一调控,但中央对一部分计划外分配的国产汽车,允许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安排分配。1981年,国务院批转《关于工业品生产资料市场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各生产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销部分产品,企业自身利益开始得到承认,汽车产品流通也开始向市场化转变。但严格地说,这一阶段汽车产品分配仍在国家的计划控制之下,只是在管理方式和严格程度上有所改变。国家对汽车产品计划指令比例由1980年的92.7%下降到1984年的58.3%,表明计划管理已有了较大松动。在这一阶段,由于指令性计划对汽车的生产与流通仍占主导地位,企业自销只是种补充,计划体制没有根本性改变,因此汽车市场尚未真正形成。

(二)诞生阶段(1985~1993年)

在这一阶段,市场机制在汽车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日益扩大,并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计划流通,汽车流通的双轨制向以市场为主的单轨制靠拢,市场机制开始成为汽车产品流通的主要机制。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正面触及旧体制的根基即计划分配体制,大步骤缩小指令性计划,大面积、深层次地引入市场机制,为形成汽车市场创造了条件。至1988年,国家指令性计划只占当年国产汽车产销量的20%,1993年则进一步下降到7%。

中央对国营的汽车流通主渠道做出重大调整,1985年、1986年先后组建了作为经济实体的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和西北六大汽车贸易中心。198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六大汽车贸易中心改为分公司,新建天津和广州两大分公司,八大分公司下辖1000个销售网点。1992年,进入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的原中汽总公司销售服务回归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销售总公司,连同先后建立的一汽、东风和南汽,以及上汽、北汽和天汽等几个大汽车企业(集团)的贸易公司,加强并发展了汽车生产企业自身的销售服务体系

这一阶段,市场机制对汽车生产、流通和使用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上升到主导地位。因此可以说,我国的汽车市场已经全面形成。

(三)主体多元化成长阶段(1994年至今)

在1994年,我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小轿车实施国家“经营权核准管理”,其他车型放开经营。鼓励个人购买汽车,但限制非本地产车使用的地方保护和人为地分割市场之风依然盛行。以上海通用别克和广州本田雅阁为代表的营销体系,在中国市场开始流行,中国汽车销售步入品牌经营之路。

另外,在这一阶段汽车企业各种各样经营销售方式也纷纷出现。在一些城市的汽车超级市场、汽车4S店、汽车贸易城等,汽车生产企业采取以销定产、按订单组织生产等。消费者购车可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自由选购。政府部门也实行招标方式进行购车。这些都标志着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汽车营销体制的形成。

总之,我国汽车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必将为我国汽车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也将使我国汽车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