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灌肠的技巧与艺术

灌肠的技巧与艺术

时间:2022-03-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⑦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液体量不得超过500ml。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大汗、剧烈腹痛、心悸气促,此时可能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与医师联系,及时给予处理。如用小容量灌肠筒,液面距肛门不能超过30cm,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端,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1.大量不保留灌肠

(1)操作前准备:①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②保持合适的室温。③光线充足或有足够的照明。④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双膝屈曲,脱裤至膝部,臀部移至床沿,该姿势使乙状结肠、降结肠处于下方,利用重力作用使灌肠液顺利流入乙状结肠和降结肠。⑤要盖好被子,只暴露臀部,注意保暖和保护患者的隐私。⑥准备灌肠筒、戴手套,将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筒内液面高于肛门40~60cm,保持一定的灌注压力和速度,灌肠筒过高、压力过大、液体流入速度过快,不易保留,而且易造成肠道损伤。⑦伤寒患者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不得高于肛门30cm,液体量不得超过500ml。

(2)操作的技巧与艺术:连接肛管,润滑肛管前端,排尽管内气体,夹管,防止气体进入直肠。显露肛门,嘱患者深呼吸,右手将肛管轻轻插入直肠7~10cm。固定肛管,使患者放松,便于插入肛管。顺应肠道解剖结构,勿用力,以防损伤直肠黏膜。如插入受阻,可退出少许,旋转后缓缓插入。患儿插入深度为4~7cm。开放管夹,使液体缓缓流入,灌肠时患者如有腹胀或便意时,应嘱患者做深呼吸,以减轻不适;灌肠过程中应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筒内液面下降的速度和患者的情况,如液面下降过慢或停止,多由于肛管前端孔道被阻塞,可移动肛管或挤捏肛管,使堵塞管孔的粪便脱落。如患者感觉腹胀或有便意,可嘱患者张口深呼吸,放松腹部肌肉,并降低灌肠筒的高度以减慢流速或暂停片刻,以便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轻腹压,同时减少灌入溶液的压力。如患者出现脉速、面色苍白、大汗、剧烈腹痛、心悸气促,此时可能发生肠道剧烈痉挛或出血,应立即停止灌肠,与医师联系,及时给予处理。

待灌肠液即将流尽时夹管,用卫生纸包裹肛管轻轻拔出,放入弯盘内,擦净肛门,避免拔管时空气进入肠道及灌肠液和粪便随管流出。

(3)注意事项:①妊娠、急腹症、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②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不得超过30cm)。③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以减少氨的产生和吸收;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0.9%氯化钠溶液灌肠。④准确掌握灌肠溶液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溶液的量。

2.小量不保留灌肠 先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缓缓注入溶液,注毕夹管,取下注洗器再吸取溶液,松夹后再行灌注。如此反复直至灌肠溶液全部注入完毕。注入速度不得过快过猛,以免刺激肠黏膜,引起排便反射。如用小容量灌肠筒,液面距肛门不能超过30cm,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灌肠时插管深度为7~10cm,压力宜低,灌肠液注入的速度不得过快。每次抽吸灌肠液时应反折肛管尾端,防止空气进入肠道,引起腹胀。擦净肛门,取下手套,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嘱其尽量保留溶液10~20分钟充分软化粪便再排便。对不能下床的患者,给予便器,将卫生纸、呼叫器放于易取处。扶助能下床的患者上厕所排便。

3.保留灌肠 首先根据病情选择不同的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其次,将小垫枕、橡胶单和治疗巾垫于臀下,使臀部抬高约10cm,抬高臀部防止药液溢出。

(1)操作步骤:戴手套,润滑肛管前段,排气后轻轻将管插入肛门15~20cm,缓慢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毕,再注入温开水5~10ml,抬高肛管尾端,使管内溶液全部注完,拔出肛管,擦净肛门,取下手套,嘱患者尽量忍耐,保留药液在1小时以上,使药液充分被吸收,达到治疗目的。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

(2)注意事项:①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的吸收。了解灌肠的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②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的时间,利于肠黏膜的吸收。③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