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切记“南辕北辙”只能适得其反

切记“南辕北辙”只能适得其反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辕北辙”,也就是行动和目的相反了。这正是我们人类常干的傻事,老子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告诫我们“南辕北辙”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南辕北辙”的故事。赵太后的做法,正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她所努力的,犹如缘木求鱼,背道而驰。“南辕北辙”只能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切记,凡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是成功的前提。

■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无为而成。

■ 译文

足不出户,就能预知天下事;

不望窗外,可以察知自然规律。

走得越远,就知道的越少。

所以圣人不需远行而可以预知,不用窥望而可以明了,不去妄加施为而可以成功。

■ 活学活用:切记“南辕北辙”只能适得其反

圣人无为,所以才能知足,便合乎了“道”的德性。

正是由于圣人能体悟到大道的德性,所以,他们知道天下万物,包括了人类都来自于宇宙天地自然,根本是一个:大道无为,天道也无为,人道、物道都应如此,所以老子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虽如此,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是圣人,能做到无为,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体,这是因为他们已有了分别的名相和概念。所以老子又说:“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这样的概念越多,人离大道就越来越远了。这正是古人所说的“南辕北辙”。

“南辕北辙”,也就是行动和目的相反了。人类为了认识“道”而制定了名相,名相越多,结果却是离“道”越来越远了。这正是我们人类常干的傻事,老子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告诫我们“南辕北辙”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在我国历史上就有许多“南辕北辙”的故事。

赵太后新执政,秦国便加紧进攻赵。赵向齐求援。齐王说:“一定要以长安君作为人质,军队才能派出来。”太后不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明确地对左右的人宣布:“有再说让长安君作人质的,我这老婆子一定把唾沫啐在他脸上!”

左师公触龙拜见太后。左师公说:“我那儿子舒棋,年纪最小,没什么出息。可我年老了,内心总疼爱他,希望您让他充当一名卫士,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把这件事禀告您。”太后说:“好啊,他年纪多大啦?”左师公回答说:“15岁啦。虽说还小,我希望趁自己还没有死,便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他的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女人还厉害。”太后说:“女人爱得特别厉害啊!”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爱燕后,超过了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爱燕后远远比不上爱长安君。”左师公说:“父母爱子女,就要为他们作长远打算。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紧跟在她身后哭泣,想起她远嫁异国就伤心,也确实够伤感的了。她走了以后,您不是不想念她呀,祭祀时一定要为她祈祷。说:‘一定不要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她考虑,希望她的子孙相继当王吗?”太后说:“是啊!”左师公问:“从现在算起,三世以前一直上推到赵氏建立赵国的时候,赵王子孙封了侯的,还继续有存在的吧?”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单是赵国,各诸侯国内还有继续存在的吗?”太后说:“我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就是说他们之中近则自身遭了祸,远则祸患落到他们子孙身上了。难道说君王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不是。只不过由于他们地位很高却没有什么功勋,俸禄很丰厚却没有什么劳绩,却拥有很多贵重的东西罢了。如今您尊显长安君的地位,封给他富庶的土地,赐给他很多贵重的东西,却不趁着现在让他为国立功,一旦太后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安身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所以说您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的爱。”太后说:“好吧,任凭你怎么调派他吧!”于是给长安君整治好百辆车子,到齐国去作人质。齐国援兵就派出来了。

赵太后爱子心切,她本意是希望儿孙长治久安,但妇人之见,却将这种爱体现在对儿孙的日常冷暖上,平常不让他们锻炼,不给他们建功立业的机会,满以为衣食丰足就足够了。殊不知,这只会使他们毫无斗志、无所专长,又怎样能长治久安?况且当时赵国正处于危难之中,如此疼惜,只会自取灭亡,又怎样保护儿孙的安全?赵太后的做法,正是一种“南辕北辙”的行为,她所努力的,犹如缘木求鱼,背道而驰。幸亏触龙的明智,太后的明理,才能最终醒悟。可在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像赵太后那样,能够幡然自省,调整自己的生存战略和做事方式呢?

断章取义:

生活中有许多“南辕北辙”的事情(如果学生高考复习期间,总打疲劳战,每天学习14至18个小时,结果成绩越来越差)。“南辕北辙”只能是事与愿违、适得其反,切记,凡事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才是成功的前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