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毫无感情的人的心理

毫无感情的人的心理

时间:2023-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的需求的一门学科就诞生了,这就是旅游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现代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这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

有人说,当今社会人们不在家里,就在办公室,不在办公室就在旅游,或在旅游的路上。这说明旅游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那么,人们为什么要去旅游?影响旅游决策的因素是什么?人们是如何作出旅游决策的?旅游从业人员如何针对游客的不同心理需求来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发人们的思考。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旅游者的需求的一门学科就诞生了,这就是旅游心理学。

一、心理学概述

提起心理学,有人把它看得深不可测。也有人认为心理学就是猜测别人的想法。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有特定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又研究人的心理。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现象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人的心理比喻为“地球上最美好的花朵”。心理又是人们所熟悉的现象,它表现在人的各种活动中。只要人处于觉醒状态,总是在进行学习、劳动、工作、娱乐等各种活动,而在活动的同时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活动。在各种活动中,人总是要搞清楚与自己打交道的客观对象究竟是什么。为此,人就需要不断地注意、观察、想象,并且时刻记下这些事物和对象。

二、心理过程

现代心理学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这是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通过实践活动,这两方面的内容在具体的个人身上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

(一)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指人们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它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统称为认识过程;而注意则表现在每一种认识过程中。

2.情感过程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像镜子那样无动于衷的反映,而是带着鲜明的内心体验,充满着情感色彩。例如:对悦耳音乐的喜爱,对刺鼻恶臭的厌恶,对勇敢者的崇敬,对懦弱者的轻视,对大公无私者的赞美,对损人利己者的愤慨,无不体现出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这就是情绪或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时产生的体验。我们可以看到人在兴高采烈、手舞足蹈时的狂喜,也可以看到垂头丧气、万念俱灰时的沮丧,这种外部表现强烈,持续时间短的叫情绪,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人性社会需要(尊重、交往、爱、美等)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叫情感。情感是持久而稳定的,也较少有强烈的外部表现,它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情绪、情感的表现形式千变万化,构成了人们丰富的情感生活。

3.意志过程

人不仅能认识客观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感,并且能在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人总是有自觉的目的,有实现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战胜困难的顽强毅力和坚强到底的决心。这种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且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就是意志。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活动,是人心理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认识、情感、意志是人心理过程的三个不同方面,简称知、情、意,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们共同构成人的整个心理过程。人的心理过程是人心理现象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个性心理

从人的心理过程活动结构和发生机制来看,其具有人类的共同性,它们都受到共同规律的制约。然而,心理过程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的身上,又具有特定个体的特点,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世界上很难找出相貌完全相同的人,也很难找出心理特点完全相同的人。这种心理特点上的个别差异,就是个性(人的个性又称为人格)。个性是指一个人独特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部分,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积极行为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个人的心理活动方向和行为的社会价值,是个性心理的本质和核心。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其中世界观处于最高层次,它制约着一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是人的行为最高调节因素。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与个性倾向性相关联,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中,也常常反映出个人的许多不同特点。就认识过程而言,有的人感知敏锐,思维敏捷,想象丰富,另一些人则可能感知迟钝,思维迟滞,想象贫乏;有的人记忆速度快,而且记得牢,另一些人则可能记得慢,而且忘得快;有的人在解决问题时富于创造性,另一些人则可能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精神。这些在认识活动及其活动效率方面的不同表现,就构成了人们在能力方面的差异。

气质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指的性情、禀性。有的人性情暴躁、易于激动;有的人性情温和、不易发脾气;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则沉默寡言、孤僻成性;有的人情绪表现外露;有的人则情绪不溢于言表。这样的不同表现就构成了人们在气质方面的差异。

性格是人的态度体系与行为方式相结合而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的人心胸宽阔,有的人则心胸狭隘;有的人大公无私,有的人则损公肥私;有的人勤劳善良,有的人则懒惰狡诈;有的人勇敢顽强,有的人则胆小懦弱;有的人自尊自信,有的人则自卑自弃,等等,这些不同就构成了人们在性格上的差异。

三、心理现象的实质

人们的心理现象是丰富多彩的。究竟什么是心理?心理是如何产生的?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回答。主观唯心主义者认为心理是一种主观存在;客观唯心主义者则说心理是一种“绝对精神”;机械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物质派生的。这些理解都是错误的。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者才科学地揭示了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人类的大脑结构非常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随着时代的进步,经验的积累,尤其是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是脑,一个人如果大脑受到损伤,心理活动就会部分或全部丧失,比如“植物人”就是这样。在饭店服务中我们常看见客人醉酒后胡言乱语、行为反常,就是因为大脑组织在酒精的作用下所产生的暂时性障碍所致。

(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大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大脑的机能。但大脑不能凭空和单独产生心理活动,只有一定的对象作用于人脑时,心理活动才可能产生。这一对象就是客观现实。

所谓客观现实,是存在于主体意识以外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现实、社会现实和主体自身的机体状况。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客观现实中的事物为源泉的,没有客观现实,人的心理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如,自然界中存在着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这些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就能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相应的印象。有时,人的头脑中也会出现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事物的印象,如离奇的梦境和神话,但构成这些印象的素材却存在于现实中,只不过是经过头脑的加工组合而已。就连表面看来在现实中找不到任何对应物的情感、态度等,也都反映着人的某种需要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更复杂、更特殊的反映形式。

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并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从低级发展到高级,同时还要受实践活动的检验。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只有经过实践活动的检验才能站住脚。人的心理总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并引起进一步的反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