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批阅申论作文

如何批阅申论作文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申论批改有低水平的批改,有高水平的批改。实际上,不触及文章的立意、框架设计、情感倾向、逻辑关系,而是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的申论批改模式比较低级。低水平的考生很容易被低水平的批改迷惑,因为他对申论的认识停留在低层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深刻,低水平的批改老师也不能深刻认识到导致文章低水平的根本原因,而是浮于表面,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卖弄文字,忽悠考生。

一、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

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思路是有一条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这条路,好文章的作者是决不乱走的。看一篇文章,要看它怎样开头的,怎样写下去的,跟着它走,并且要理解它为什么这样走……再往细处说,第二句跟头一句是怎样连接的,第三句跟第二句又是怎样连接的,第二段跟第一段有什么关系,第三段跟第二段又有什么关系,还要探究材料与材料,组成文章内容的各个因素、方面之间的关系。诸如此类,都要搞清楚。这样探究到的关系是立体化的,是多层面的。

对思路的把握和文本的概括还必须经过“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循环:由通过整体感知初步思考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到通过理清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来把握整体思路、概括文本主旨,再通过整体思路和文本主旨来进一步认识、修正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以此更进一步深化对思路和主旨的认识。这个循环的过程是互相促进、互相修正的过程。不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不了文本要旨,也就不能进一步认识和修正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不能深入地认识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也就不能进一步深入地把握文本要旨。

如果只是囫囵吞枣,只是跟着感觉走,并没有真正走入分析的过程——没有对文章进行分解,没有试图去理清分解后的各个部分、方面之间的关系,这样读三五遍,也许还是一片朦胧。

二、稿子不仅要经得起问,还要能讲

稿子不仅要经得起问——经得起自己质疑,经得起读者质疑,要毫不留情地质疑,经不起质疑的内容必须改;还要能讲——好的稿子是可以讲的,给别人念一遍,大家就听得一清二楚,这是最好的稿子。读起来念不通的地方必须改。写出来的稿子不应该只能看、不能讲。课堂上我经常看了学员的稿子就当面问一问这一句、这一段是什么意思,然后他给我解释一番,我听明白了,就说你把刚才解释的话替换进去,稿子就写清楚了。

因此,备考申论一个基本的要领是,我们一定不要“写”文章,而是要想象成自己是在当面跟人“说”文章。把当面对听众说的语言组织成书面的文字,讲清楚了也就写清楚了。也就是说,写文稿首先要会讲文稿,练申论的“写”文章之前要练面试的“说”文章。

三、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文不厌改,要反复推敲,精心打磨,严格把关,直到满意。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指出:第四条:“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

孔夫子提倡“再思”,韩愈也说“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现在的事情,问题很复杂,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还不够。鲁迅说“至少看两遍”,至多呢?他没有说,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认真地加以删改,然后发表。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复杂的,必须反复研究,才能反映恰当;在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码知识。

四、批改要先解决高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后解决低层面的字词问题

申论批改有低水平的批改,有高水平的批改。实际上,不触及文章的立意、框架设计、情感倾向、逻辑关系,而是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的申论批改模式比较低级。低水平的考生很容易被低水平的批改迷惑,因为他对申论的认识停留在低层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认识不深刻,低水平的批改老师也不能深刻认识到导致文章低水平的根本原因,而是浮于表面,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卖弄文字,忽悠考生。真正的高水平的批改就是一针见血,一句话切中要害,直击文章的立意、框架设计、情感倾向、逻辑关系这些关键点。这些关键问题解决了,病句错别字这些细枝末节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根本问题不解决,在那些细枝未节问题上耗费时间和精力,实际上效果不佳。

许多低水平的考生写出来的文章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明确的主见主张,也就是没有中心思想。对这种没有中心思想的低水平文章,如果批改停留在很低的修改字句的层面,即算改了字句,念起来通顺,但文章由于缺乏思想性仍然停留在很低的水平。因此说,这种低水平批改就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大问题,考生也没有大的提高。

我们化龙池的申论批改是刮骨疗毒,高屋建瓴,直击要害。不是停留在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的低层面,给考生搔痒,而是给考生刮骨疗毒,把考生脑子里对申论的错误认识刮掉,树立对申论正确的认识,引导考生走上正道,脱离邪道。先解决高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后解决低层面的字词问题。文章作者有了主见主张,就可以顺势拟出标题、设计出框架,确定行文的逻辑,文章就立起来了,那些字句细枝未节问题也就自然迎刃而解。

下面这篇考生F的作业(2017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卷第四题作文),根本问题是缺乏一个中心思想,整体上散而乱。逐字逐句修改字词句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但,这位考生不能认识到文章的立意、框架设计、情感倾向、逻辑关系这些关键问题,偏偏热衷于修改字句。

平衡

——调整好快与慢的“节奏感”

古人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现代社会任何事物的飞速发展,未必能达到应实现的目标,因为“欲速则不达,”任何事物的发展进度也未必因为缓慢前行而能够形成稳扎稳打的“境界”。因此,无论是个人、企业的发展还是社会的进步都需要调整好快与慢的节奏,达到快与慢的平衡。

达到快与慢的平衡,需要调整好个人心态。我们时常能在新闻上看到某某企业高管连续几天加班过劳而死,也常常能看到某某大学生找工作被骗到外地,遭遇绑架或误入传销组织被殴打致死,社会逐渐变成了恐怖的深渊,人心也愈发得浮躁起来。其实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社会变革的加快,就业市场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是人们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加上没有父辈的支持,想要快速获得更高的地位,导致对于任何事物都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心理压力极大,引发各种心理疾病等负面影响。因此,我们每个人要学会积极调整好心态,不要为了完成自己的目标而不顾一切的竭尽全能、加快速度,也不要因为面对过大的压力而萎靡不振、停滞不前,我们需要的是留出空间去审视工作和生活,这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达到快与慢的平衡,需要提高企业核心驱动力。现实社会中,商场如战场,机会稍纵即逝,一但错过就有可能导致企业陷入困境,但某些大公司,却偏偏不以为意。在这样的紧要关头却犯起了“大公司病”。反应迟钝,行动缓慢,有着超前的想法和先进的公司理念却往往不付诸行动,一拖再拖。结果让反应迅捷的公司夺走了果实,先行了一步。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那些公司在发展的路上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战绩”,总爱缓步慢行来细细品味过去的辉煌,不朝前看,也不加快步伐,最终被市场所淘汰。俗话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一个企业要想避免被踢出市场的“舞台”,既需要保持高效的反应能力和谦虚的态度稳步前行,又需要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推动企业核心驱动力,方能占据市场舞台的一席之位。

达到快与慢的平衡,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近几年政府的医改政策发展得可谓是如火如荼,它将过去按服务项目收费转变为以病种付费为主,这大大的向公益性方向又进了一步,完善了医改制度,减轻了人们看病的经济负担,缓解了人们的生活压力。“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其实,这些年来,国家实施了许多惠民、利民的政策,其目的就是想逐渐“卸下”人们生活工作中沉重的包袱,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放缓人们过快的步伐,改变人们过慢的脚步,达到一种快与慢相中和的程度。由此看来,只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政策执行力度才终能实现快与慢的平衡。

社会其实是一首曲子,而个人、企业和国家恰好是这首曲子的演奏家,我们只有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社会现实来调整好快与慢的节奏感,达到一种平衡,才会演奏出美好幸福的歌曲,才能让这首歌曲传遍世界各方。


【思路点拨】如果你是批改老师,请指出上文的不足之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