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鼻咽喉科临床用药

耳鼻咽喉科临床用药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总的说来,耳鼻咽喉属外科范畴,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是,药物疗法仍然是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可能以药物疗法为主。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治疗中涉及最多的全身用药是抗生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组胺类、免疫增强剂和中成药等五大类,其用药原则与特点分别是:1.鼻部疾病用药 主要包括滴鼻液、鼻喷雾剂和鼻科专用中成药等。

总的说来,耳鼻咽喉属外科范畴,手术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但是,药物疗法仍然是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某些疾病或疾病的某些阶段,可能以药物疗法为主。掌握本科用药原则与特点十分必要。

(一)耳鼻咽喉科全身用药的原则与特点

在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治疗中涉及最多的全身用药是抗生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类、抗组胺类、免疫增强剂和中成药等五大类,其用药原则与特点分别是:

1.抗生素类 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使用时应注意:

(1)尽可能明确致病菌类别,最好根据细菌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有的放矢地选择抗生素。

(2)警惕药物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3)警惕药物的耳毒性,尽量避免使用或慎重使用氨基糖苷类等可能损伤听觉的抗生素。

(4)严格控制预防用药。

(5)掌握联合用药适应证和配伍禁忌。

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泼尼松龙和氢化可的松等。使用时应注意:

(1)大剂量突击疗法原则上限于抢救使用,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3d。

(2)中剂量短程疗法应在产生临床疗效后及时减量或停药。

(3)小剂量替代疗法应注意掌握用药适应证。

(4)警惕药物可能诱发的不良反应

3.抗组胺类 常用药物为氯苯那敏、异丙嗪、西替利嗪和开瑞坦等。使用时应注意:

(1)避免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合用。

(2)婴幼儿和老年人慎用。

(3)孕期或哺乳期妇女禁用。

(4)用药期间应避免机动车驾驶、操控机器或高空作业。

4.免疫增强药 常用药物为卡介菌多糖核酸、多抗甲素等。使用时应注意:

(1)高热病人、急性传染病禁用。

(2)限于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慢性感染性疾病以及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

(3)按照不同药物制剂、治疗对象和病情严格掌握适应证。

5.中成药类 主要包括用于耳鼻咽喉科疾病治疗的各类口服液、胶囊、片剂和丸剂等。使用时应注意:

(1)根据不同治疗对象和病情,选用最佳剂型。

(2)慢性疾病须较长时间坚持用药,否则难以达到预期疗效。

(3)严格掌握孕期妇女用药适应证。

(二)耳鼻咽喉科局部用药的原则与特点

局部各部位用药的原则与特点分别是:

1.鼻部疾病用药 主要包括滴鼻液、鼻喷雾剂和鼻科专用中成药等。鼻腔局部用药应以不损伤鼻黏膜生理功能、对鼻黏膜无刺激和吸收后不致引起全身不良反应,并能达到治疗目的为原则。因此,鼻腔局部用药必须是鼻黏膜的等渗液体,酸碱度近似鼻黏膜的弱酸性(pH 5.5~7.0)。临床用药应注意:

(1)以正确的体位和方法使用滴鼻液。

(2)为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不要长期应用鼻腔血管收缩剂。

(3)必须长期用药时,应多品种、多剂型的交替应用。

2.咽喉疾病用药 主要包括含漱液、喉症片、液体喷雾剂和中成药等。使用时应注意:

(1)根据治疗对象和病情选择适宜剂型。

(2)慢性疾病须坚持较长时间用药。

3.耳部疾病用药 主要包括滴耳液、洗耳液、粉剂和中成药等。正常耳道pH值偏弱酸性,炎症状态可转为碱性。因此,耳局部用药的pH值必须为弱酸性,并具有吸水和收敛作用。用药时应注意:

(1)用药前彻底清洁外耳道。

(2)鼓膜穿孔病人禁用耳毒性药物或对黏膜有刺激性、腐蚀性的药物。

(3)慎用粉剂药物喷入。

(4)对久治不愈的慢性感染,应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有的放矢地选择、并及时调整抗生素药物。

4.黏膜表面麻醉药 是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等部位进行检查或手术操作前的必要的局部黏膜麻醉药。较常用的有盐酸丁卡因、盐酸达克罗宁、盐酸利多卡因等。此类药物的共同特点是吸收快、毒性大,应用时必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年老体弱者、婴幼儿或过敏体质者应慎用,警惕药物过敏和中毒,以免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甚至致死的意外后果。

(2)严格区分注射用麻醉药与黏膜表面麻醉药。

(3)必须使用有效期内的药物。

(4)正式麻醉前,先试用微量药物局部喷雾观察5min,若无不良反应,再按规定剂量用药。

(5)用药前可皮下注射阿托品0.5mg或口服巴比妥类药物,并嘱病人不必紧张。

(6)鼻腔用药中应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收缩局部毛细血管,减慢药物吸收速度,可延长麻醉时效,减少中毒机会。

(7)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的面色、表情、脉搏及呼吸等。

黏膜表面麻醉剂药物过敏和中毒症状:病人感觉头昏气闷、眩晕眼花、面色苍白、口腔干燥,或出现惊恐、兴奋、多语、幻想和精神错乱,重症者可能有瞳孔散大、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呼吸浅而不规则等。

抢救措施:一经发现,应立即停药,并予紧急处理或抢救。①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以迅速脱敏和抑制药物中毒反应;②对兴奋和抽搐病人,可给予静脉注射镇静药(如地西泮0.1~0.2mg/kg体重)或硫喷妥钠(用于控制抽搐,2%~2.5%硫喷妥钠,缓慢静脉注射,抽搐一经控制,立即停注,针头暂不拔出,以备抽搐再发时继续用药,但用药总量一般不超过5mg/kg体重);③设法使病人平卧头低位休息,密切观察脉搏、心跳、呼吸、血压、神志等,直至病人恢复正常;④必要时采取吸氧、人工呼吸、气管插管等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