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耳鼻咽喉常规检查方法

耳鼻咽喉常规检查方法

时间:2022-03-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全科医师的角度,各科疾病诊断时均应常规检查咽部。助手固定患儿,检查者立于患儿的右后方,左手示指紧压患儿颊部,用戴好手套的右手示指经口腔伸入鼻咽,触诊鼻咽各壁,注意后鼻孔有无闭锁及腺样体大小。此项检查有一定痛苦,应向病人或患儿家长说明。1.喉的外部检查法 喉的外部检查法主要是视诊和触诊。如经口咽黏膜表麻后仍不能顺利完成间接喉镜检查,则可选用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

(一)鼻的基本检查法

1.外鼻及鼻腔检查法 受检者体位:正坐,腰靠检查椅背,上身稍前倾,两手置膝上,腰直、头正。检查不合作的小儿,应由家属或助手抱在小儿座椅上。

(1)外鼻检查法:观察外鼻的形态(如有无外鼻畸形,前鼻孔是否狭窄等)、颜色(如早期酒渣鼻时皮肤潮红)、活动(如面神经瘫痪时鼻翼塌陷及鼻唇沟变浅)等。有时需触诊(如鼻骨骨折时鼻骨的下陷、移位,鼻窦炎时的压痛点等)。还需注意病人有无开放性鼻音或闭塞性鼻音。

(2)鼻腔检查法:

①徒手检查法:以拇指将鼻尖抬起并左右活动,利用反射的光线观察鼻前庭的情况。

②前鼻镜检查法:先将前鼻镜的两叶合拢,与鼻腔底平行伸入鼻前庭,勿超过鼻阈,然后将前鼻镜的两叶轻轻上下张开,抬起鼻翼,扩大前鼻孔,按下述3种头位顺序检查:

第一头位:病人头面部呈垂直位或头部稍低,观察鼻腔底、下鼻甲、下鼻道、鼻中隔前下部分及总鼻道的下段。

第二头位:病人头稍后仰,与鼻底成30°,检查鼻中隔的中段以及中鼻甲、中鼻道和嗅裂的一部分。

第三头位:头部继续后仰30°,检查鼻中隔的上部、中鼻甲前端、鼻丘、嗅裂和中鼻道的前下部。

检查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正常鼻甲呈特殊的几何构筑,表面光滑,三个鼻甲及其与鼻中隔之间均分别有一定距离;被覆于鼻甲的黏膜呈淡红色、光滑、湿润,如以卷棉子轻触下鼻甲,可觉黏膜柔软而具弹性,各鼻道均无分泌物积聚。

阳性体征:鼻甲充血、水肿、肥大、干燥及萎缩等,鼻道中分泌物积聚,中鼻甲息肉样变,鼻中隔病变(偏曲或骨嵴、骨棘、穿孔),异物、息肉或肿瘤等。

③后鼻镜检查法:后鼻镜检查可弥补前鼻镜检查的不足。利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分别经口及鼻腔,检查后鼻孔及鼻甲和鼻道的形态、颜色、分泌物等,是耳鼻咽喉科的一项基本操作。

2.鼻窦检查法 鼻窦位置深而隐蔽,常规前鼻镜和后鼻镜检查,配合体位引流,上颌窦穿刺、X线平片、CR片及CT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发现许多病变。

3.鼻窦内镜检查法

(二)咽的基本检查法

从全科医师的角度,各科疾病诊断时均应常规检查咽部。检查前应详细询问病史,视诊注意病人面容、表情及全身情况,然后分别对口咽、鼻咽、喉咽及颈部进行触诊检查,必要时还需辅以影像学检查。

1.口咽检查法 受检者端坐,放松,自然张口,用压舌板轻压舌前2/3处,观察口咽黏膜有无充血、溃疡或新生物;软腭裂开,双侧运动是否对称;腭垂是否过长、分叉。注意双侧腭扁桃体及腭舌弓、腭咽弓有否充血、水肿、溃疡。腭扁桃体除观察形态外,须注意表面有无瘢痕,隐窝口是否有脓栓或干酪样物。观察咽后壁有无淋巴滤泡增生、肿胀和隆起。咽部触诊可以了解咽后、咽旁肿块的范围、大小、质地及活动度。

2.鼻咽检查法

(1)间接鼻咽镜检查:常用而简便。对于咽反射较敏感者,可经口喷用1%丁卡因,使咽部黏膜表面麻醉后再进行检查。受检者端坐,用鼻呼吸以使软腭松弛。检查者左手持压舌板,压下舌前2/3,右手持加温而不烫的鼻咽镜(或称后鼻镜),镜面朝上,由张口之一角伸入口内,置于软腭与咽后壁之间,勿触及周围组织,以免引起恶心而妨碍检查。调整镜面角度,依次观察鼻咽各壁、软腭背面、鼻中隔后缘、后鼻孔、咽鼓管咽口、咽鼓管圆枕、咽隐窝及腺样体,观察鼻咽黏膜有无充血、粗糙、出血、溃疡、隆起及新生物等。

(2)鼻咽内镜检查:有硬质镜和纤维镜两种。硬质镜可经口腔或鼻腔导入:纤维镜是一种软性内镜,其光导纤维可弯曲,从鼻腔导入后,能随意变换角度,全面观察鼻咽部。现代鼻咽内镜能连接摄影和摄像系统,可在观察的同时摄影,也可在监视器上同步显示并录制下来,以供存档、会诊和教学用。

(3)鼻咽触诊:主要用于儿童。助手固定患儿,检查者立于患儿的右后方,左手示指紧压患儿颊部,用戴好手套的右手示指经口腔伸入鼻咽,触诊鼻咽各壁,注意后鼻孔有无闭锁及腺样体大小。若发现肿块,应注意其大小、质地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撤出手指时,观察指端有无脓液或血迹。此项检查有一定痛苦,应向病人或患儿家长说明。检查者操作应迅速、准确而轻柔。

(4)影像学检查:如X线颈侧位拍片、颅底拍片。但由于X线平片及常规体层片对软组织分辨能力差,其诊断价值受到影响。

3.喉咽检查法 见间接喉镜检查。

(三)喉的基本检查法

进行喉部检查之前,先要询问病史,了解病人有无呼吸困难、声嘶及咳嗽,观察病人有无吸气性三凹症及喘鸣,此外还要询问全身有关的病史,如遇喉阻塞情况紧急时应根据简要病史、症状和体征,迅速作出初步诊断,采取果断措施,如气管切开等,解除病人的呼吸困难,挽救病人生命,然后根据情况进一步行喉部检查。喉的检查法包括:喉的外部检查法、间接喉镜检查法、纤维喉镜及电子喉镜检查法、直接喉镜检查法、动态喉镜检查法、喉影像学检查法和喉的其他检查法。

1.喉的外部检查法 喉的外部检查法主要是视诊和触诊。先观察喉的甲状软骨是否在颈部正中,两侧是否对称。然后进行喉部触诊,主要是触诊甲状软骨、环状软骨、环甲间隙,注意喉部有无肿胀、触痛、畸形,颈部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再用手指捏住甲状软骨两侧向左右摆动,并稍加压力使之与颈椎发生摩擦,正常时应有摩擦音,环后癌病人的摩擦消失。行气管切开时喉部触诊也很重要,触到环状软骨弓后在环状软骨弓下缘和胸骨上窝之间做切口,在做环甲膜穿刺时应触及环甲间隙。

2.间接喉镜检查法 间接喉镜检查已有100多年历史,至今仍是喉部最常用而且又是最简便的方法。所用的器械是间接喉镜和额镜。检查时病人端坐、张口、伸舌,检查者坐在病人对面,先将额镜反射光的焦点调节到病人腭垂处,然后用纱布裹住舌前1/3,用左手拇指和中指捏住舌前部,并将其向前下方拉,示指抵住上唇,以求固定。右手持间接喉镜,将镜面稍加热,防止检查时起雾,放入病人咽部前先在检查者手背上试温,确认不烫时,方可将间接喉镜放入病人口咽部,镜面朝前下方,镜背将腭垂和软腭推向后上方。此时先检查舌根、会厌谷、会厌舌面、喉咽后壁及侧壁。然后再嘱病人发“衣”声,使会厌抬起暴露声门,此时可检查正常情况下,喉咽及喉部的结构两侧对称。梨状窝黏膜为淡粉红色,表面光滑,无积液。两侧声带为白色,声带运动两侧对称。杓区黏膜无水肿。多数病人可以顺利地接受间接喉镜检查,有的病人咽反射敏感,需要行口咽黏膜表面麻醉后才能完成检查,常用的口咽黏膜表面麻醉药物是1%丁卡因溶液或1%达克罗宁溶液。如经口咽黏膜表麻后仍不能顺利完成间接喉镜检查,则可选用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检查。

3.纤维喉镜和电子喉镜检查法

4.直接喉镜检查法

5.动态喉镜检查法

6.喉的影像学检查法 影像学检查在喉部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有常规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摄影(CT)和磁共振成像(MRI)。

7.喉的其他检查法

(1)噪音疾病评估仪。

(2)电声门图仪。

(3)喉肌电图。

(4)声图。

(5)声谱仪。

(四)耳的检查法

1.外耳道及鼓膜检查法 包括徒手检查法、耳镜检查法、电耳镜检查法等。检查时应将耳郭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检查外耳道和鼓膜时,首先注意外耳道内有无耵聍栓塞、异物,外耳道皮肤是否红肿,有无疖肿,外耳道有无异常分泌物。察看鼓膜时,先找到光锥,然后相继观察锤骨柄、短突及前、后皱襞,区分鼓膜的松弛部和紧张部。除检查鼓膜的标志外,还应注意鼓膜的色泽、活动度,以及有无穿孔等。急性炎症时,鼓膜充血,鼓室内有积液时,鼓膜色泽呈黄、琥珀、灰蓝色,透过鼓膜可见液面或气泡。

2.听功能检查法

(1)音叉实验:见表17-1。

表17-1 音叉实验结果分析

①任内实验:比较受试耳气导和骨导长短。方法:先测试骨导听力,当受试耳不再听到音叉声时,立即测同侧气导听力,受试耳此时若仍能听及,即气导>骨导,为阳性;若不能听及,先测气导听力,待不再听及时,立即测同耳骨导听力,若此时又能听及,可证实为骨导>气导,为阴性。

②韦伯试验:比较双耳的骨导听力。方法是敲击音叉后将叉柄紧压于颅面中线上任何一点,患者仔细辨别音叉声偏向何侧。

③施瓦巴赫实验:比较受试者与正常人的骨导听力。如受试耳骨导延长,则为阳性,缩短则为阴性。

(2)纯音听阈检查法:根据纯音听阈图的不同特点,可对耳聋性质初步诊断。

①传导性聋:骨导正常或接近正常;气导听阈提高;气、骨导间有间距,但此间距一般不大于60dB(HL);气导曲线平坦或低频听力损失较重而曲线呈上升型。

②感音神经性聋: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一般高频听力损伤较重,故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

③混合性聋:兼有传导性聋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听力曲线特点。部分可表现为低频以传导性聋的特点为主,而高频的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