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影响因素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才能保持人际交往各方的平等地位。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不可预见的阴差阳错,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不可避免。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人际交往,应该疏密有度。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斯特等人对男女各332名大学生相互组对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犯错误效应还受到性别和自尊心的影响。

一、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平等尊重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平等意味着在交往中互相尊重,一视同仁,这是和谐交往的基本前提。尽管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人与人在气质、性格、能力、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平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交往的最重要的原则。只有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才能保持人际交往各方的平等地位。重视他人在人格、行为习惯与价值观等方面与自己的差异,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切忌因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经济条件差而自卑,也不要因为自己是大学生、年轻、美貌而趾高气扬。“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际交往作为人们之间的心理沟通,是主动的、相互的、有来有往的。人都有友爱和受人尊敬的需要,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平等对待,人的这种需要,就是平等的需要。

(二)真诚待人原则

以诚待人,讲求信义是人际交往得以延续和深化的保证。在交往中,只有彼此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才能相互理解、接纳、信任,感情上引起共鸣,使交往关系巩固和发展。人际交往中不要轻易许诺,一旦许诺,要设法实现,以免失信于人。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言必信、行必果、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虚而不矫饰诈伪,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不藐视位卑者,显示自己的自信心,取得别人的信赖。用真诚的心面对自己和同学。“以诚感人,人亦诚而应。”

(三)宽容大度原则

宽容表现在对非原则问题不斤斤计较,能够宽以待人,求同存异,以德报怨,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含,以及宽容、忍让。宽容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滋润人际关系,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在人际交往中,由于个体差异或不可预见的阴差阳错,因误会、不理解而产生矛盾不可避免。如果有人刺着你或伤着你,你就耿耿于怀,以牙还牙,必然导致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你相信人的感情是可以诱导的,绝大多数人都可以良心发现,虚怀若谷,宽容别人,则他人迟早也会礼尚往来,“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四)互惠互利原则

人际交往是一种双向行为。人际关系,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反映了个人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故有“来而不往,非理也”之说,只有单方获得好处的人际交往是不能长久的。如果在相互交往中双方都受益,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相互之间才能发生并保持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的情感,反之就可能彼此疏远,因此交往双方都要讲付出和奉献。

(五)交往适度原则

交往适度决不是设置心灵上的屏障或戒备防线,它因人、因场合而异,人与人之间亲密程度的不同所保持的适度距离是不相同的。同学之间要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牢固的友谊,就必须像刺猬彼此相抱着取暖,需要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能感受到对方的温暖又免于相互之间的伤害。懂得了这一道理,我们就学会了尊重和被尊重,就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交往的时间要适度。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要防止因过于强调交往的重要性而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交往的距离要适度。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是很必要的,只是不同程度的朋友其距离的大小可以有区别。

交往的频度要适度。有的同学交往,关系好时,形影不离;一朝不和,即互相攻击,老死不相往来,这对双方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发展都不利。人际交往,应该疏密有度。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在大学生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程度或深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别。有的情同手足,你来我往,形影不离;有的时冷时热,应付表面,若即若离;有的隔阂颇深,视若仇敌。这些差异的产生是由各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个人特质因素

1.外表相似性因素

人与人的交往之中,第一印象极为重要,而外貌、仪表则是引发第一印象的“窗口”。人的外貌可以引起“晕轮效应”,尤其是初次交往更是如此。两个人在交谈之前,往往根据交往者的外表特征来估价,形成肯定或否定的印象,从而影响了以后相互关系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斯特等人对男女各332名大学生相互组对举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舞会。舞会结束时,询问学生们是否希望再次与对方进行约会,结果表明,对方外表越吸引人,就越容易得到肯定的回答。为什么外表漂亮的人会更受人欢迎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男女,大家开始都比较喜欢容貌姣好的人,容貌姣好自然也容易吸引他人注意,从而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追求,容易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当然,拥有姣好外貌的人由于听到的赞赏话过多,他们也容易产生错误的自我意象,而看不起一般同学,导致人际关系不好。

尽管人们明明知道以貌取人会出偏差,甚至会出现错误,然而,大多数人却乐于上这个当。根据自身状况,花点功夫“包装”一下,将使自己更漂亮、更得体、更有风度,能够增强自己的人际吸引力。当然,时间久了,外貌吸引会降低。随着彼此交往的深入,吸引力就从外在仪表美逐渐转向人的内在心灵美了,最终还是内在美起决定性作用。

2.才华和能力因素

一般地,人们总喜欢与聪明能干、有才华、有学识的人交往,上下级之间、同辈之间都如此。因为聪明能干的人其言谈举止令人赏心悦目,富于感染力,听他说话、看他做事都是一种学习机会。因此,有才华、能力强是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才华、有能力的人,容易博得大家的喜爱。因为人们认为与有才能的人在一起,可以得到更多的指导,少犯错误,觉得更安全。

1970年,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曾做过一个命名“犯错误效应”的实验:他准备了4个人的讲话录音,让众多被试者评定最喜欢的人。这4个人是:①未犯错误,有超凡能力的人;②犯了错误,但有超凡能力的人(讲话结束时,他很笨拙地把一杯咖啡洒在了自己身上);③犯了错误,但能力平庸的人;④未犯错误,但能力平庸的人。实验结果表明,犯了错误而有很高能力的人被看作最有吸引力;能力一般而犯了同样错误的人被认为最差,对他产生排斥感;未犯错误而有很高能力的人似乎很完美,然而正是这种完美,令大家心中不安,这样的人似乎可望不可即,难以接近,所以其吸引力被排在第二位。与此不同,犯了错误而能力很高的人则没有这种缺点。阿伦森指出,洒咖啡的简单动作本身并不具有吸引力,但它却使一能力高的人不再高不可攀,走向平凡,多了一个令他人乐于接受的喜爱方面,于是其自身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犯错误效应还受到性别和自尊心的影响。大多数男性更喜欢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男人,女性则喜爱无错误而能力非凡的完人;有中等程度自尊的人喜欢犯了错误而又能力非凡的人,自尊心很强或很弱的人喜欢那些没有犯错误的能力超凡的完人。

3.人格魅力因素

人际吸引的根本奥秘在于人格魅力。人格就是人的心态、品格、个性、气质和行为方式的基本特征。什么样的人格才有魅力,这是一个相当复杂,难以说清的问题,什么样的人格最有魅力,不可能也不应当有一个统一的模式。有专家把人格魅力的个性特征依次排为:真诚、责任进取、热情、宽容、幽默、端庄。事实表明,人格力量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人际吸引的重要原因,是人们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一个人如果在能力、特长、气质、性格、涵养、品质等方面比较突出、优秀,往往能形成很强的吸引力。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助于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是:尊重、关心、理解他人,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热心集体活动,工作认真负责,有特长,能力强;稳重、耐心、宽容、真诚、热情、开朗等。而不利于人际交往的人格特征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狭隘,只关心自己,不肯为他人的利益和处境着想,嫉妒心强;对集体工作缺乏责任感,办事敷衍了事,华而不实或完全置身于集体之外;对人冷淡、虚伪、固执,爱吹毛求疵,苛求他人,不尊重他人,支配欲过强,或表现为过分自卑、内向,缺乏自信心,过于服从或取悦他人,依赖心理太强等。

(二)时空接近性因素

时空距离近是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如果其他条件相同,人们在时空上越接近,彼此交往和接触的机会越多,相互酬赏的机会也越多,彼此之间就容易形成密切的人际关系。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说的就是时空上的远近对人际关系建立的影响。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廷格等人以麻省理工学院宿舍的已婚大学生为实验对象,研究他们之间的友谊与住处远近的关系。在学年开始时,他们让各户搬到新的住宅,互不相识。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研究者调查每户新结交的三位最好朋友。结果证明,各户的亲朋好友多是住得很近的邻居,而距离越远,选作朋友的机会就越少。空间距离越近,人们的交往机会就越多,交往的频率就可能越高,就越容易形成共同的经验、共同的话题、共同的体会、共同的兴趣、共同的利益,从而建立起密切的交往关系。另外,时间上的接近,如同龄、同期入学、同期毕业等,也易于在感情上相互接近,产生相互吸引。时空接近性是密切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但也不是绝对的。有的时候,时空过于接近,交往过于频繁,反而容易造成摩擦和冲突,影响人际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三)相似性因素

相类似包括年龄、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学历、文化素质、兴趣、爱好、态度、信仰、价值观等方面的类似性或共同性。人们若意识到彼此相类似,则容易产生吸引力,容易成为朋友,建立密切关系。越相似越吸引,越感亲密,尤其以认知态度相似、价值观一致最有吸引力。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为什么相类似可以产生吸引力呢?研究表明,如果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共同的爱好、兴趣等,在工作和生活中,就容易有共同语言,容易产生心理共鸣,感情也易于交流,相处也比较融洽。相反,如果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不相似,彼此之间没有共同语言,相处就非常困难。这是因为人们倾向于把相似的东西视为同一组合,故而诱发出协调一致的情感反应——喜欢。同时,人人具有自我评价倾向,相似使人感到是支持自己的有力依据,具有相当高的强化力量,故而很容易产生亲近感,容易沟通,产生共鸣,达成共识,相互支持。

(四)需要的互补性因素

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期望是推动人们相互交往的根本原因,也是人际关系的动机和目的。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决于交往双方彼此满足需要的方式和程度。

当双方的需求以及对于对方的期望能互补时,彼此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从而使双方间的人际关系更加密切。人与人在知识和才能方面的互补是显而易见的,在思想、性格等方面的互补也是重要的。我们常见到脾气急躁的人与温和而有耐心的人能友好相处,活泼健谈的人与沉默寡言的人能成为要好的朋友,一个服从性格的人情愿找一个支配性格的人结伴,甚至发展为终身伴侣。所谓“郎才女貌”“男刚女柔”,正是异性伴侣互补的表现。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研究表明,互补吸引大多发生在友谊深厚的朋友之间,特别是异性友谊和夫妻之间。

苏联的一些心理学家,对气质相同的人合作的效果和气质不同的人合作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个强气质的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常常因为对一些问题各执己见,争执不下而影响团结;两个弱气质的学生在一起,又常常缺乏主见,面面相觑,无可奈何。只有两个气质不同的学生组成的小组,团结搞得最好,学习效果也最显著。

(五)交往的频率因素

所谓交往的频率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接触次数的多少,是人际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虽然通过交往并不一定都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建立在交往的基础上,没有彼此的交往,就没有人际关系可言。在一般情况下,人与人之间或由于空间位置的接近,或由于工作的需要,相互之间交往的频率就可能高,而交往的频率高,彼此增进了解的机会就多,也就容易产生共同的经验,共同的感受,共同的语言等,就容易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由于人们交往的频率高,朝夕相处,耳闻目染,也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态度取得相似。因此,人们只有在不断的交往中才能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当然,交往的内容和方式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也有重要的影响。真正的交往应该表现为,交往的内容是实质性的,而不是纯礼仪性的应付差事;交往方式是文明真诚的,而不是粗野虚伪的;交往的频率是适中的,而不是过高或过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