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借“专家视角”读透雷夫

借“专家视角”读透雷夫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3月,全美最佳教师雷夫再次来华讲学。2012年,雷夫首度访华并进行演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王晓春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一书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作者认为,雷夫老师的德育是动态的、发展的、渐进的、逐步内化的。不过,雷夫老师的德育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雷夫老师认为,采用题海战术,教师最省事、最省脑筋。在专业精神上,雷夫老师是一面镜子。

借“专家视角”读透雷夫——读王晓春《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有感

2013年3月,全美最佳教师雷夫再次来华讲学。 2012年,雷夫首度访华并进行演讲,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对于雷夫老师,大家都很崇拜。不过很多人认为,他和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也仅仅是奇迹而已,他的做法是可望而不可学也。

我国和美国的国情不同,因此雷夫的做法我们不能照搬。但是,教育是有相通性的,雷夫的很多做法对于我们来说是很有启发的,我们是可以从雷夫这位美国名师身上学到很多的。囿于认识的局限性,我们可能不能很好地读透他的做法,并从中得到更好的启发。王晓春老师的《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一书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

王晓春老师结合《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56号教师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和《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这3本书,对书中提到的雷夫老师相关的做法进行了专业的解读。王晓春老师是我国基础教育方面的专家,在德育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他对这方面的解读能更好帮助我们从专业的视角读懂雷夫背后做法的“玄机”。

正如作者所言,雷夫作为一线教师,他所面对的问题和我们很相似,而他的对策却技高一筹。可见,雷夫的神奇就在于他有着比一般教师更多的教育智慧,正是这造就了他的传奇。现在,我国的中小学一线教师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压力,提升自我的教育智慧是切实可行的有效应对方式。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读懂了雷夫,也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德育不是“糊涂账”,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思考。我国的学校非常重视德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口号耳熟能详,而且党的十八大把“立德树人”作为了教育的根本任务。但在现实中,我们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要么有些教师不重视德育,要么有些老师的德育工作不得法,效果也不好。雷夫老师非常重视德育工作,而且他的德育以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水平的六阶段论为指导,把孩子的道德水平从他律发展到自律。作者认为,雷夫老师的德育是动态的、发展的、渐进的、逐步内化的。的确,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如果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能达到“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的第六阶段的话,那么这样的德育自然是高境界了。不过,雷夫老师的德育方法,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我国知名德育专家檀传宝教授认为,由于我国缺乏起码的德育专业化的教师培育,教育工作者有关德育的教育观念、专业能力实在太过有限。现实中,很多教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千方百计地用经验的、自我感觉上“可能正确”的方法去不断努力提高德育实效,但往往事与愿违。因此,檀传宝教授大力倡导要提高全体教育者的德育专业化水平。的确,这应该成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在这一点上,雷夫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应试是个“技术活”,我们做得不够好。现在,我们的中小学生学业负担很重,不少教师把这归咎于体制,认为这是应试的压力造成的。作者用《题海战术并非中国特产》《雷夫老师的“考试总动员”》《高科技含量的应试训练》等几篇文章对雷夫老师的“应试技巧”作了评点。其实,美国的中小学也存在着很大的应试压力。雷夫老师在美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也是因为他有“硬通货”,那就是他突出的教学业绩。尽管他的学生基础很差,但学生的成绩却名列美国标准考试前茅。

雷夫老师认为,采用题海战术,教师最省事、最省脑筋。美国也有很多一心扑在“抓分数”上的应试型教师。可见,题海战术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的表现。题海战术虽然能起到“熟能生巧”的作用,但同样也会让学生“多能生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相关的研究也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跟学生对作业的态度呈正相关,在题海中苦游,学生对练习的态度肯定是消极的,这反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雷夫老师把主要精力花在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上,并且让学生乐于参与,这就抓住了根本。

作者结合雷夫老师的做法,认为应试本身未必有害,我们目前流行的正是很傻很傻的、科技含量很低的、以师生健康换分数的应试训练。雷夫老师不直奔主题抓应试,反而在应试上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呀。

我们应该向雷夫学习,做一个有专业精神的教师。现在,教师专业精神的提法越来越得到关注。在专业精神上,雷夫老师是一面镜子。雷夫老师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把这看成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和自己唯一自豪的职业,拿什么都不换。他敬重自己的职业,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崇高感和自我价值感,并对本专业有着精益求精的追求。比如说,现在,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其实也是教师缺少真正的专业精神的体现。

从教师的专业精神来说,我们还应该把为了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这也是教师的专业意识和专业立场的体现。雷夫老师就是这么在做的。他坚持让学生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剧,但是排戏的目的不是为了演戏给人看,而是在排戏的过程中教育学生,让学生得到成长。雷夫老师将自己定位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帮助者,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更好地去感悟人生。

雷夫老师实现工作和家庭的双赢,这一点对我们来说也是很有启发意义的。他的成功也说明,事业和家庭是完全可以兼顾的,顾此失彼,其实不是真正成功的,有专业精神的教师。

我们可以从雷夫老师的“第56号教室”中学到很多,王晓春老师的科学解读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第56号教室”的玄机,感受到教师教育智慧的无穷魅力。

(《第56号教室的玄机——解读雷夫老师的教育艺术》,王晓春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延伸阅读:

1. 《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学生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美〕雷夫·艾斯奎斯著,卞娜娜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

2. 《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陈勇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3. 《向美国学教育》,万玮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4.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美〕罗恩·克拉克著,李文英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5. 《小学还能这样上:中国妈妈眼中的加拿大小学教育》,廖晓英著,宁波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

6.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陈之华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7. 《每个孩子都爱学:美国KIPP学校的奇迹》,〔美〕杰伊·马修斯著,李茂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8.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李虹霞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9. 《输在起跑线上的哈佛男孩》,于智博、周亦、史青星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10. 《及格主义》,方柏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11. 《希望教室——教孩子一生受用的36种能力》,苏明进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