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擅长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擅长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应变意识。具有应变意识的人,由于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当预料不到的问题出现时,能从容应对。具体说来,应变意识包括以下内容:人类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要发生变化的,这是应变意识的理论基础。凡事都留有余地,都考虑到长期后果,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既是应付突然变故之必需,也是应变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许多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感情冲动,仓促应变,发生大大小小的错误。

应变需要应变意识

面对突然发生的变故,为什么有的人从容不迫,善于应变,有的人却惊慌失措,陷入困境呢?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应变意识。具有应变意识的人,由于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所以当预料不到的问题出现时,能从容应对。而缺乏应变意识的人,由于没有思想准备,则会被突然出现的变故所吓倒,应变也就无从谈起。那么,什么是应变意识呢?

所谓应变意识,简单地说,就是充分认识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在变化到来之前能预见到变化,做好思想上、心理上的准备,在变化到来之时能临场发挥,从容应对。具体说来,应变意识包括以下内容:

1.作两手准备,防患于未然。

人类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都要发生变化的,这是应变意识的理论基础。人、事的变化总有两种可能性:前进和后退,变好和变坏,上升和下降,发财和破产,输和赢,胜和败,顺利和困难。在顺境情况下,人们总是考虑好的一面多一些,而对坏的一面则容易忽略,以为不会向坏的方面发展。但是,往往由于意外事件的产生,使一系列情况突然发生根本变化,使没有充分准备的人在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所以在生活中,凡事都要有两种准备,预备两套方案。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遇到预料不到的变故时,才能沉着冷静,从容应变。

2.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后路。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无论做事、说话,留有充分的余地,准备好后路,是十分必要的。比如花钱,一方面应当用于改善生活上,另一方面也应当留有充分的余地,以防不测事件的发生;说话也是如此,把话说满了,一旦兑现不了,连个回旋的余地都没有。凡事都留有余地,都考虑到长期后果,给自己留条后路,这既是应付突然变故之必需,也是应变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

3.冷静分析,不失理智。

许多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感情冲动,仓促应变,发生大大小小的错误。事后,冷静分析,后悔不已。如果事前能够稍加冷静分析,情况就会完全不同。当然,这是不容易做到的。

在当今社会,有的人为了两元钱,上吊自杀;有的人为了一句刺心的话无法忍受而自杀;有的因为赌博输钱而寻短见,甚至为了一盒火柴而轻生。如此这般,都是因为一时想不开,失去理智。如果冷静下来,想一想上有高堂双亲,又有相亲相爱的伴侣,还有可爱的子女,如果想到自己轻生会对这些亲人造成多大的心理打击,造成多大的生活困难,如果能够这么理智地考虑一下,那就可能不会自杀。过了一阵子,许多问题就会逐渐想开了,也许还会过很舒坦、很幸福的日子。

因此,冷静和理智也是应变意识的重要内容。冷静,才会有理智;理智,才能合理应变。应变需要胆识

当突然变故降临,使人陷入被动、处于险境之时,敢不敢打破被动、改变困境、排除险情,除了有无应变意识,就看有无胆识和勇气了。有胆识和勇气,才谈得上进行应变;在困难面前退缩,被危险吓倒了,应变无从谈起。所以,一个人的自信、果断、胆识和勇气,对应变才能的发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陈赓领导太岳军区部队与日寇作战。一天,敌一路人马从山西安泽、和川沿两山夹峙的沟底大道匆匆走来,另一路人马从屯留、长子沿山顶公路急急奔走。两条路都从一个小山庄附近穿过。陈赓率领的军区司令部这天也正好走到此处,前进和后退都有可能跟敌人遭遇。眼看敌人的大部队就要到达这里,陈赓身边没有战斗部队,四面无路可走,真是身逢绝境。陈赓冷静地分析了眼前敌情:敌人是行军过路,不知我军区司令部就在此,只要我军不暴露,就无战事。根据这个分析,他果断下令:就地宿营!指挥部营地就设在离山顶公路和沟底大道都只有几百米远的小山庄里。山顶公路在小山庄背后,沟底大道在小山庄前面,就是说,敌人是从陈赓司令部营地跟前通过,稍有不慎都会被敌人发觉,而一旦被敌人发现了目标,就无退路。陈赓命令夜间不准生火、不准点灯、不准吸烟、不准高声说话,又在外面布置了暗哨。部署完毕,回房睡觉。听外面,公路上的敌人闹闹嚷嚷,大路上马嘶人叫;小山庄寂静无声。天亮前,敌人走得无影无踪,我军生火做饭,饱餐一顿,然后集合出发。

陈赓面对突然出现的这种险境,泰然自若,从容布防,安稳休息,没有超凡的胆识和大智大勇能想象吗?“每临大事有静气”,这静气首先来自胆识和勇气。诸葛亮如果只有一般的胆识是不敢在司马懿十五万大军压境时设“空城计”的。淝水之战前东晋朝野一片惊慌,惟谢安处之泰然,若无其事,部将请示战事,他竟不答,反驾车出游,与人下棋。以八万兵马对几十万敌兵,毫无惧色,其胆识可谓超人。这种胆识在身,何愁无处不应变!胆识与果断是联系在一起的。遇事犹疑不决,顾虑重重,患得患失,谋而不断,甚至被敌人的气势吓倒,谈不上胆识!只有敢担责任,当机立断者,才能解倒悬之急。影片《四渡赤水》中,有一场面很令人深思。炮队拖着重炮行进在桥上,炮车陷进桥板中,道路堵塞,队伍不能前进。毛泽东赶到,毅然下令将重炮推入江中,疏通了道路,大军顺利进行,那时,一门重炮对红军来说,简直是宝贝!可是,让它堵塞了道路,影响行军,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后果,那就因小失大了。毛泽东果断舍炮抢时间,这种临危决断的魄力,显示了他无与伦比的胆识。

人才中,不乏足智多谋者,但有胆有识、勇敢果断者就没那么多了。一些人的失败、失策,不是失之于无谋少智,而是失之于顾虑太多,犹疑不决,不敢决断。诸葛“空城”退司马,诸葛亮胜于胆识与果断,司马懿错在迟疑与好猜,不敢乘势决胜,才气、勇气逊色于诸葛亮。敌方气盛不可怕,深入分析其优劣之势并抓住其弱点,果断击之,就能以弱胜强;如果为敌方气势所慑服,惊慌失措而不安,那就无谋可施,无策可对,更谈不上机动灵活,寻机应变,变被动为主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