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例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个案基本情况 张某,男,21岁,大二,来自偏远山区,父母均在家种地,父亲有病,家境较贫寒,有两个姐姐,为了供他读书,都已辍学打工。根据观察,张某存在心理抑郁、自卑、学习适应性差、人际交往不良等问题,心理测验结果显示:SDS测试56分,SCL-90测试显示有轻微程度焦虑、抑郁。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某的自信心增强,紧张、自卑、抑郁渐渐减轻,与人交际改善,心理测验结果也明显好转。

一例神经症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浙江传媒学院 王 巍)

本案介绍了一个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精神萎靡不振、情绪悲观的个案处理情况。笔者综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案学习正确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模式,提高自我调控能力,减轻抑郁情绪,增强自信心,改善人际关系并取得一定疗效。

一、案例内容

个案基本情况 张某,男,21岁,大二,来自偏远山区,父母均在家种地,父亲有病,家境较贫寒,有两个姐姐,为了供他读书,都已辍学打工。张某自小受到家人的溺爱,没吃过什么苦。家里为了供他上大学拿出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钱。张从小听话、顺从,自我要求比较高。朋友不多,平时很少与同学交流,也较少参加集体活动。虽然有些时候愿意帮助同学,但是极少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

个案主述 一年来心情抑郁寡欢,觉得活着没意思。近来食欲、睡眠较差,时常精力不济。对于学习毫无兴趣,上课无法专心听讲,经常打瞌睡;每逢考试就紧张焦虑,有大难临头的感觉。难以集中注意力复习功课,常伴有头痛、失眠的症状。尽管考试尚能及格,但是觉得自己没用,成绩太差,对不起父母。跟同学之间没什么共同语言,觉得同学们因为他家里穷都不喜欢跟他在一起。

近几个月来常常因头痛而缺课,对此非常不安、自责。厌倦学习,一心向往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现在的状况,觉得如果半途而废,对不起家人,也没法向亲友交待。整天唉声叹气,神情悲观,对生活没有兴趣,对未来没有信心,精神萎靡不振。

二、案例分析及处理

根据观察,张某存在心理抑郁、自卑、学习适应性差、人际交往不良等问题,心理测验结果显示:SDS测试56分,SCL-90测试显示有轻微程度焦虑、抑郁。

诊断结果 神经症,抑郁情绪

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为缓解自卑、抑郁情绪,提高学习适应性,增加学习效率,消除不想学习、害怕考试的心理,改善其当前人际交往的不良状态。最终目标为完善个性,增强人际适应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建立足够自信,体验人生乐趣。

咨询过程

第一次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收集相关信息;

(2)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

(3)确定主要问题及核心所在;

(4)了解求助动机,探寻改变意愿;

(5)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并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2)做心理测验SDS及SCL-90。

(3)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探寻求助者的心理矛盾。

(4)将测验结果反馈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框定问题所在。

(5)确定咨询目标。

(6)布置咨询作业:回忆并思考自己在不同考试或竞赛前的紧张情况,每次失利后的抑郁恐惧状况以及“当时怎么想”;回忆上课不想听讲时心里的想法和心情;回忆平时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的一些原因及“当时怎么想”。

第二次

目的:

(1)加深咨访关系;

(2)学习“抑郁、学习不适应”应对策略。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指导求助者学会放松技巧;

(2)布置咨询作业,具体包括:

①练习放松技巧,增加体育锻炼,参加文娱活动,观看使人开怀大笑的演出等;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流。

②以ABC理论分析抑郁情绪的来源:我过去对学习没有兴趣(诱发事件A);觉得自己真没用,学习又很差,什么都不行……(评价和解释B);所以我现在很焦虑郁闷,干什么都没劲,整个世界都快塌了(情绪和不良行为C)。

③罗列表层观念。

④制定反馈表,记录行为。

第三次

目的:

(1)反思自我评估的合理性,学会合理正确评价;

(2)探索潜藏于表层观念下的深层观念,并反思正确与否;

(3)放弃错误观念、纠正不合理观念,导入合理信念;

(4)提高自我分析能力。

方法:会谈、合理情绪疗法、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增加锻炼、活动后感觉“轻松多了”。

(2)根据ABC理论,就求助者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过分概括化的,如“我什么都做不了”、“我是个废物”等绝对化的要求;帮助其树立一些合理信念,如“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有结果”等。使其领悟到:是信念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自己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自身存在的各种症状。要求求助者回家后继续思考咨询师所说的,分析自己问题的根源,并记录。

(3)进一步分析行为与情绪、人际的关系,强化“合理观念”,并引导对人对事的合理评价,改善、优化认知—行为模式。

(4)布置咨询作业:

①以ABC理论深入分析对学习不感兴趣事件,挖掘出核心错误观念;

②想想可以用什么样的观念替代以往的不合理观念;

③试着以新观念看待事件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尤其是心情和学习行为方面的重要变化。

第四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提高学习效率;

(2)强化认知—行为的双向反馈与互动;

(3)增强自信心,改善同学之间交际。

方法:会谈、认知行为疗法。

过程:

(1)反馈作业:完成顺利,继续执行;

(2)肯定其学习能力,适度加以表扬;

(3)训练知—行双向调节;

(4)布置咨询作业:

①指定时间内高效率完成某一具体学习任务;

②学习之余参加朋友、同学、班级的聚会;

③练习评价自己。

第五次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

(2)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心理测验。

过程:

(1)反馈作业:评价知—行双向调节能力、检验学习效率、评估同学交际的改善情况。

(2)SDS测验结果:43(标准分)。

(3)全面回顾和总结整个咨询过程,帮助求助者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把咨询中获得的方法、体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4)指出继续努力的方向:进一步改善认知-行为互动模型,提高知-行自我调控能力。

(5)基本结束咨询:健全认知体系,完善行为标准。

三、案例总结

通过回访和跟踪,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张某的自信心增强,紧张、自卑、抑郁渐渐减轻,与人交际改善,心理测验结果也明显好转。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本案主要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进行咨询。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情绪和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个体的认知系统对事物产生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负性情绪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认知—行为治疗——通过释义、解释等发现表层错误观念,并借助语义分析技术深入挖掘到核心错误观念,纠正这些不合理、不正确的观念,进而导入合理正确的新观念并巩固强化。

在咨询中,笔者积极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启发求助者积极主动思考,帮助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建立良好的认知—行为互动反馈模型,消除不适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