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视察报告的含义

视察报告的含义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察报告就是人大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视察活动结果在文字上的反映。视察报告总是与人大代表肩负的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性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视察报告的作用,为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提供第一手材料。

(一)视察报告的含义

视察报告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组织人大代表或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据有关规定,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专门委员会即将审议的议题进行的调查研究,了解宪法、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决议、决定的执行情况,了解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情况,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做的报告。

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进行视察活动,是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责的一种重要形式。早在1955年8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就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视察工作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将代表视察的成熟经验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按照代表法第21条的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根据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统一安排,对本级或者下级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的工作进行视察。”视察报告就是人大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视察活动结果在文字上的反映。

(二)视察报告的特点

1.目的的针对性

视察报告总是与人大代表肩负的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本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性相适应。通过视察活动,着重了解本行政区域内宪法和法律的实施情况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反馈意见,哪些是符合实际的,人民群众拥护,哪些是有问题的,需要修改,以便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和决定,更符合实际,更符合科学化、民主化的要求;了解真实情况和群众的思想、情绪、愿望、准确地审议各种议题,使人民代表大会作出的决策更符合实际,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及时将广大人民群众对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反映上来、转达给有关部门,以便推动政府改进工作。这种视察报告的针对性、目的性是突出的特点。针对性是视察报告的灵魂,针对性越强,指导意义越大,其作用也就越大。

2.内容的真实性

视察报告作为视察的重要成果,它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真实性,即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这是视察报告的生命。真实性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具体的事实。即报告中所列举的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都必须是真实的,不能有丝毫的虚构和夸张。其二,这些事实要能够反映事物的真实本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视察报告的作用,为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提供第一手材料。

3.结构的完整性

视察报告要求结构完整,要在叙述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观点对视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提出建议,表明作者的态度。

(三)视察报告的作用

视察报告主要有以下作用:

1.有利于人大代表为参加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做好准备。

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在常务委员会会议召开之前,围绕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和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议题进行视察,了解有关部门、单位在执行法律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等方面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有利于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上对有关议案和报告进行更好的审议。

2.有利于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正确的决定、决议。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决议的正确性,主要是指对于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原则、方法、措施等等,都必须是正确的。因为决议、决定是对重大事项做出的决策和安排。但这取决于对问题的正确的认识、分析和判断。而真实、准确的视察报告可以承担这个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