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保卫兴国的任务

保卫兴国的任务

时间:2022-02-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在红军连续两次攻击不克和部队伤亡惨重后,被迫撤出了战斗。这支在反击敌人的“围剿”中,曾经打过不少漂亮运动战的队伍,现在担负的战斗任务是保卫兴国的阵地防御战。在中央红军反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残酷斗争中,敌人虽然给兴国苏区以严重摧残,但兴国地区的人民群众依然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支援中央红军反击敌人的进攻。为了保卫兴国苏区,红一师的部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血战。

针对敌人的疯狂“围剿”,中央红军采取“机动作战,主动出击”的方式,占领了兴国,又利用兴国城外的高兴圩有利地势,粉碎敌人连续两次的“围剿”。

红军取得反“围剿”胜利后,谭政在一次谈话中这样说:“正确的路线指引下,革命的形势便急速发展。尽管多于红军数倍的敌军前来‘围剿’,也无济于事,我们也能取得胜利,粉碎敌人的阴谋;反之,当错误的思想路线笼罩中央而又领导大权在握的时候,革命必然遭受挫折,已经取得的胜利果实,也将给断送。”

中央苏区接连粉碎敌人三次大规模的“围剿”后,红军部队开始进行休整补充,加紧训练,筹备给养,中央苏区也在进一步恢复和巩固,以准备迎击敌人更大规模“围剿”。

1933年6月,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实行红军新编制,红一军团进行整编,改小师小团为大师大团,将原第七师、第九师同红二十二军(即原十二军)合并缩编为第一师,李聚奎任师长,谭政任师政治部主任、代政治委员。

当时的中央提出了“争取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口号。显然,这条路线和行动口号都是错误的。接着,中央军委命令红军“夺取赣州”。但在红军连续两次攻击不克和部队伤亡惨重后,被迫撤出了战斗。这实质上是错误的政治路线和错误的军事战略方针带来的恶果。

如果依照这样的作战计划,红军在夺取赣州之后,将顺着赣江而下,进一步攻取吉安、樟树、南昌、九江,一直打到武汉。这样连续不断地打下去,则刚刚创建起来的红军,就将毁于一旦,幸亏攻打赣州受挫而中止。

不久,蒋介石又集中了兵力展开了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

与前几次相比,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不再沿用原来的老战法,而是采取了新的作战方法,那就是把运动战中的进攻改成了“堡垒主义”的战略。也就是,在苏区周围,狭口要道,步步为营,大修碉堡,进逼合围。

这一次,就连国民党积极反共的头号人物蒋介石也挥戈上阵,亲自坐镇江西南昌指挥。红一师在师长李聚奎、政委谭政的率领下,参加第五次反“围剿”作战。这支在反击敌人的“围剿”中,曾经打过不少漂亮运动战的队伍,现在担负的战斗任务是保卫兴国的阵地防御战。

1934年9月,李聚奎、谭政奉命率红一师部队开赴兴国(长冈)西北的高兴圩、狮子岭。针对敌人的可能进攻方向,师长李聚奎给各团下达了将要执行的战斗命令。谭政随后亲自赶到第一线作战部队,进行深入的政治动员。

他说道:“中国的大反动头子蒋介石,是咱们的死敌。他屠杀中国共产党人,镇压革命运动,他是不允许咱中国工农红军存在的,也不允许中国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敌人虽几次对初创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围剿’,可井冈山的红旗没倒,依然迎风招展。不仅如此,我们的红军主力打出去,发展、扩大和巩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红军打了胜仗,红军的力量也发展壮大起来了。我们又打回赣南,我们更有了以瑞金为‘红都’的统一了的中央红色苏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大事情啊!”

谭政在队前作政治动员,鼓励部队树立起坚持武装斗争的革命信心。

接着,谭政治继续动员说道:“自然,我们保卫江西中央苏区的战斗,不是光在瑞金打,而要御敌于国门之外。我们红一师部队在福建建宁的三岬峰战斗中,发现敌人来攻,我们的一团团长杨得志同志,指挥果断,及时抢占山顶有利地势,然后组织部队构筑工事,这次的阵地防御战打得有多漂亮啊!”

谭政说得不错。

在福建建宁三岬峰的战斗中,敌人连续疯狂地攻击红一团坚守的山头,可红军坚守的“堡垒”就是岿然不动。

当时,敌人还派出了四五架飞机围着三岬峰又是轰炸,又是炮击,霎时间,红一团坚守的山头断木碎石横飞,尘烟弥漫。敌人不分白天黑夜地进攻,连续攻击了十来次,也没有攻下。当战斗打得最紧张、最残酷、最激烈的时候,谭政来到前沿阵地,鼓舞部队的战斗情绪。

他和一团政治委员符竹庭商量,这个仗打得再苦,伤亡再大,阵地也不能丢。

这次阵地防御战,也是对红一师部队指战员的考验。

战斗一直持续到傍晚,在红军友邻部队从两翼出击,坚守阵地部队正而攻击,敌人三面受击的情况下,敌人才被迫停止了攻击,撤出了战斗。

在三岬峰阵地狙击战中,红一师的部队打得英勇顽强,击退了敌人三个师的进攻。三岬峰阵地狙击战结束后,红一师受到军团的表扬。红一师部队英勇顽强拼搏的战斗精神和作风,与阵地政治宣传工作分不开。谭政冒着生命危险到阵地上作政治工作,鼓励红军战士英勇奋战,自己从中也经受了锻炼。

现在,红一师部队又受命担负兴国外围坚守高兴圩阵地作战的任务。

江西兴国苏区,是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的组成部分,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相比,开辟的时间要晚两年,是苏区的一个模范。高兴圩,尽管地方名气不大,但它却记载了红一师指战员的英雄事迹。

这里的人民群众,同江西军阀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中央红军反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残酷斗争中,敌人虽然给兴国苏区以严重摧残,但兴国地区的人民群众依然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支援中央红军反击敌人的进攻。

为了保卫兴国苏区,红一师的部队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军队在这里进行了一场血战。杨得志指挥的红一团,它的前身是黄公略领导的红三军第一纵队,是红一师的主力团。不用说,李聚奎师长又把坚守高兴圩阵地防御战的任务,交给了杨得志。

师政治部主任谭政(后任师政治委员)在李聚奎师长作出作战部署,把坚守高兴圩高地战斗任务交给一团之后,谭政讲了这样一番话。

他说:“高兴圩是兴国苏区的前哨阵地。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物也很独特,一块起伏地夹在两座大山的中间。只要能守住高兴圩前面的这块起伏地,敌人就别想从两座大山形成的这个‘大门’进来。从战场的选择上来说,红军是优于敌军的。然而,红军更多地优于敌人的,是这里有苏区人民——父老兄弟作后盾;有利的地形,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而这次高兴圩防御战能不能打胜?关键的关键是红军战士的勇敢,要有一个不怕苦,又不怕死的革命精神。”

在红一团部队进入阵地后,谭政又亲自带领师政治部的干部来到红一团,亲自检查了解部队战前深入动员的情况。

他问道:“以团为单位的连以上干部大会召开了没有?以营为单位召开的活动分子会议开的情况怎样?以连为单位召开的党团员大会、军人大会进行思想动员的情况又怎样?都有哪些思想反映,都解除了哪些思想顾虑?”

在战前,谭政不仅作一般的政治思想动员工作,而且还要亲自到战士当中去了解和解决战士的思想问题。

这次也是一样。

谭政听完了团里的汇报后,来到了正在修筑防御工事掩体,准备迎战敌人进攻的连队里,向班排连各级干部和红军战士了解部队对这次防御作战思想的准备情况,他鼓励战士说:“工事挖得快,挖得好,早做好防御准备就能减少伤亡。”

同时,针对有些战士怕苦怕累,不愿筑防御工事的思想,谭政说道:“现在辛苦一点,多流一滴汗,到打起仗来,就可能少流一滴血!你们说是不是?”在谭政及其他政治干部的宣传动员下,红军战士以积极的行动作出了回答,防御工事挖得又快又好。

为了良好完成阵地的防御作战,红一师从红军部队战斗成员基本情况出发,在部队进入阵地以前,就进行了深入的思想动员,把政治上动摇的人员留在后方,把政治坚定、作战勇敢的战士部署在阵地的最前沿,担负起警戒和作战的任务。连队里的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和政治战士,则都是重要战斗岗位的中坚力量。因此,尽管防御战斗打得残酷,部队伤亡严重,但却没有发生叛逃投敌事件。

战斗打响后,敌人发动了多次进攻,但都被红军指战员打退。谭政在战斗中多次踏上红一师部队坚守的阵地。他看到,阵地上的指战员,每当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后,除了担任警戒任务的小部队,阵地后侧的战士不是睡觉,就是在一起闲聊,生活非常枯燥。于是,他就组织“青年队”到前沿阵地,在阵地的反侧面,为整天坚守阵地的战士们举行化装表演,唱歌、跳舞,组织战士们猜谜语等,活跃部队的战地文化生活。

在高兴圩防御作战中,红一师的指战员表现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英勇顽强,常常是轻伤不下火线。9月30日这天,国民党军周浑元部以3个师的兵力,10多架飞机穿梭轰炸,集中数十门火炮轰击,向红一师第一团防守的高兴圩前沿狮子岭阵地猛烈攻击,炸得满山尘土飞扬,烟雾弥漫,令人不能开眼,数十米之内看不见任何东西。红军的防御工事也被摧毁。战斗打得异常惨烈。可是红军指战员却依然英勇顽强地坚持与敌人战斗。

兴国是苏区的模范。

这里的人民群众对红军这支“自己的部队”的感情深厚。当他们看到红一师指战员在“保卫兴国”坚守阵地中,不时抬下一批批伤员,或者掩埋战友的尸体时,他们就十分痛心,要求参战,毫不畏惧。

这样感人肺腑的事例数不胜数。

有位姓牛的老大爷和他的老伴,不顾自己的高龄,也不顾行动不方便,一起将自己的儿子带上阵地,强烈要求部队收下,让儿子当红军,打敌人,为死去的红军战士报仇!地方苏维埃区乡政府,也不时地派出代表,带着慰劳品,爬上红军坚守的阵地上进行慰问,同时还组织乡村妇女上阵地为红军战士表演。

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在作战中,谭政非常重视作瓦解敌军的政治思想的工作,在他的领导下,红一师普遍组织了战场对敌喊话宣传队,对敌人展开喊话宣传,动摇敌人的意志,瓦解敌军。每当傍晚天色黑下来,敌人不再进攻的时候,红一师指战员就组织“青年队”在阵地上举行露天晚会,演出节目,热闹非常。与此相反,敌人的阵地上死气沉沉。

后来,红军部队慢慢地把阵地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露天晚会发展成为瓦解敌军,对敌斗争的行动。他们时常利用战地文艺活动组织人员对敌进行喊话:“兄弟们,过来吧!一起唱歌!”同时,指战员还利用间隙把苏区人民送上阵地来的慰劳品,扔给对面阵地上的敌人,以瓦解敌人的战斗斗志。

但是,随着红一师部队战地生活时间的拉长,阵地的管理和卫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战地垃圾不能及时处理,随时可能爆发流行性疾病等。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将极大地影响部队的战斗力。

谭政在视察阵地时,发现了这类问题,迅速命令部队加强战场管理,规定大小便的位置,挖掘倒污物的深坑,清除掩埋污物,灭蝇。同时,还积极发动后方的机关、部队给阵地上坚持战斗的部队送开水,送最好的菜和饭等等。

这一切,都是为了保证防御作战的胜利。

红一师坚守高兴圩以北阵地保卫兴国的战斗,也是红一方面军反击敌人第五次“围剿”的最后一仗,意义非常重大。这一仗,尽管付出了血的代价,但也取得了防御作战的政治工作经验。指挥这次战斗的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后来在回忆中,以既高兴又悲痛的心情说道:“我们在这里(高兴圩)坚守一个月左右,许多同志都牺牲了。”

谭政从防御作战政治工作的角度,在总结这次高兴圩防御阵地作战中的战时政治工作的经验时,说道:“这次高兴圩防御战,红一师部队为什么能够坚守得住?敌人几乎是天天攻,有的时候一天连续攻好几次,都被红军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敌人也有攻占红军部分阵地的时候,一到夜间,红军组织反击,又把失去的阵地夺了回来。这样翻来覆去,与敌人在高兴圩这块土地上斗争了一个月,而最后的结局是:红军没有丢失一寸土地,敌人却消耗了无数的弹药,丢在阵地前沿数不清的尸体。敌人又拖下去多少个伤兵?这可是我们统计不到的数据。”

这一仗应该算得上是一场“持久战”。在一个阵地上坚守30多个昼夜的防御作战,这在红军的作战中是特例之一。这场战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进行防御作战本身就处于被动局面,还时时要准备应付敌人的进攻。“持久”实质就是时间长的意思。

对于这场战斗,当时就连指挥这次阵地防御作战的师长李聚奎,师政治部主任谭政,一团团长杨得志,团政治委员符竹庭,也不知道部队要坚持多久。直到有一天,红一军团长林彪来到红一师师部,简单了解了一下战况,然后对师领导说道:“把阵地交给红五军团部队,你们撤下来,把队伍带到兴国的东南地区集结。”这时候,红一师的指战员才明白过来。部队撤下高兴圩西北阵地后,到兴国的东南地区进行集结,意味着要离开兴国,为撤出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作准备。红一师在兴国这个前哨阵地——高兴圩坚持战斗30多个昼夜。也正是在这30多个昼夜里,红军统帅部作出了红一方面军实施战略转移——长征的决策。

红一师部队撤离高兴圩西北阵地后,谭政在频繁的战斗间隙,写出了《高兴圩以北战斗的政治报告》,为红军部队政治工作留下一份宝贵史料。今天,它作为红军战时政治经验的文件,存放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内。

从1933年12月到1934年3月,红一师在兴国的五都、丁毛山、鸡公山、凤翔峰等地,同国民党的数万部队展开了一场又一场的激战、恶战。第一师给敌人一次又一次痛击。李聚奎回忆说:“红一师时期与谭政做搭档,工作非常协调。我是个老粗,只管带兵打仗;谭政是个‘秀才’,而且他政治上很强,所以,部队打仗时的政治工作,执行政策和群众纪律,以及动员群众等等,都是谭政的事。”

在与强大敌人的对战中,以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师代政治委员谭政正式签署上报的战斗总结详报,尤其是战时政治工作报告,差不多都出自谭政的手笔。如今保存在中央军委档案馆的就有:《五都附近战斗详报》(1933年12月11日)、《丁毛山附近战斗经过详报》(1933年12月)、《鸡公山附近战斗经过详报》(1934年2月10日)、《凤翔峰附近战斗经过详报》(1934年2月15日)、《温坊战斗政治工作报告》(1934年9月7日)。

这些原始的战斗情况报告,详细记载了李聚奎和谭政在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统一指挥红一师部队英勇作战的战斗历程,同时记下了谭政在战场上对红军开展政治工作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