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更新了现代阅读理念

更新了现代阅读理念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1年新课改以来,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现代阅读观。然而,由于当时对现代阅读观的界定还不够全面,因此,遭到不少教师和学者的质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科书编者”对学生的文本理解影响也很大。

我们知道,传统意义上的阅读:作品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流露,阅读应指归于作者,以理解作者所流露的思想感情为目的。比如,传统的阅读方式,我们通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的学习,了解作者安徒生在作品中流露出对皇帝昏庸及大小官吏虚伪、奸诈、愚蠢、丑恶的憎恶,以及对天真童心的褒扬的思想感情为最终阅读目的。读懂了作者在作品的用意,也就算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其阅读流程是从读者到作品再到作者,是线性的、机械的,读者的思维是收缩的、具象的、封闭的,不易于读者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2001年新课改以来,确立了“以生为本”的现代阅读观。2001年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由于当时对现代阅读观的界定还不够全面,因此,遭到不少教师和学者的质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科书编者”对学生的文本理解影响也很大。比如,有位教师在讲《分马》一课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说:“老师,我觉得课文作者起的标题不对,课文里说有马、骡子、驴、牛等牲口,不只是马,标题应该改成‘分牲口’才对。”此语一出,引起哄堂大笑。教师进一步解释说:“你说得不错,课文中确实不只有‘马’这一牲口,还有其他。这篇文章节选自周立波的小说《暴风骤雨》,本来没有题目,题目是后来教科书编写者加的。标题使用的是‘个体代群体”的表现手法,更能突出事件的中心。若用‘分牲口’标题就显得很平淡了。”鉴于语文教育实践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2011年课标就增加了“教科书编者”这一对话角色,使得阅读教学多元对话的理念进一步完善,更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