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拿破仑为什么打不过英国

拿破仑为什么打不过英国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拿破仑不是法国公民,他是一个纯正的意大利人。在拿破仑的前20年人生中,他是一个绝对拥护科西嘉的爱国者。拿破仑的成功是平步青云的代表。拿破仑个子矮小,相貌平平,年轻时体弱多病,初次见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母亲,拿破仑是十分恭敬的。当蒂罗尔英雄安德烈斯·霍费尔经过顽强抵抗,最终被法军捕获的时候,拿破仑竟然把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叛徒随随便便地判处了死刑。
拿破仑_人类的故事

拿破仑生于1769年,是卡洛·玛利亚·波拿巴第三个儿子。老卡洛是科西嘉岛的阿嘉肖克市一位尽职的公证员。他的妻子莱蒂西亚·拉莫莉诺是个贤妻良母。事实上,拿破仑不是法国公民,他是一个纯正的意大利人。他出生在科西嘉岛(古希腊、迦太基古罗马帝国地中海的殖民地)。一直以来,科西嘉人为了取得独立坚持奋战。起初,他们想要从热那亚人的统治下挣脱出来,不过到了18世纪中期之后,曾帮助他们争取自由的法国则变成他们的新敌人,出于自身利益重新占领了这个小岛。

在拿破仑的前20年人生中,他是一个绝对拥护科西嘉的爱国者。当时他是科西嘉组织“辛·费纳”的一名成员,希望将自己的祖国从法国剥削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法国大革命的突然爆发意外地让科西嘉人得偿所愿,而拿破仑也在布里纳军事学院受到了良好的军官培训,他慢慢地将精力更多地放在效忠于这个收养他的国家上。虽然他没有一口流利的法语,书写上也常常出错,从始至终都带着浓浓的意大利口音,但最终他还是成为了一个法国人。而且某一天,他成了法兰西这个国家一切优秀品德的代表。事实上,直到今天,人们仍将他视为高卢天才的象征。

拿破仑的成功是平步青云的代表。若计算他一生中的全部政治和军事生涯,只有短短不到20年。然而就是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他曾经指挥的战争、取得的胜利、征战的路途、占领的土地、剑下的亡魂、实施的改革,等等这一切不仅让整个欧洲发生天翻地覆的逆转,而且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伟人,就连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也无法和他相比。

拿破仑个子矮小,相貌平平,年轻时体弱多病,初次见面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无人能及时,他在社交场合与盛大典礼上的举止表现也显得极其笨拙。他出身平凡,没有高贵的血统、显赫的家世。在他青年时代,有很大部分时间都过着穷困潦倒的日子,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障,常常吃了上顿就没下顿。整日为生活奔波,费尽力气才能弄到几个硬币。

拿破仑在文学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天分。有一次里昂学院举办有奖作文竞赛,他也报名参加,但是他的文章在16名参赛者中只排到了第15位,也就是倒数第二。尽管如此,他仍凭着一股对命运和前途乐观而坚定的强大信念,克服了所有不利因素。在他一生中,野心是他前进的最大动力。他对自我命运的强大信念、他对那个反复出现在他签署的信件和他匆匆建起的宫殿里的所有装饰物上的那个大写字母“N”的膜拜、他要让全世界记住“拿破仑”这个名字并让他成为仅次于上帝的重要存在,这些坚定的意志和强烈的欲望共同驱使着他,最终将他推向了历史上无人能及的辉煌顶峰。

在拿破仑年轻时,他曾当过陆军中尉,尽管那时的他只领到一半的饷银,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他对《名人传》的喜爱,这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普卢塔克写的书。但他从来没想过要追随过去这些英雄所树立的高尚的品德标准。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那些用来区别人类和野兽的体贴和关心他人的细腻情感。因此很难说在他的一生中,他除了爱自己之外是否还真正爱过别人。对于母亲,拿破仑是十分恭敬的。不过莱蒂西亚本身就是一位高贵典雅的女性,而且和所有意大利母亲一样,她懂得如何管好孩子们,得到他们的尊重。曾经有几年的时间,拿破仑的确爱过他的妻子约瑟芬。约瑟芬是克里奥尔的一个寡妇,父亲是马提尼克的一名法国官员。她的前夫是德·博阿尔纳斯子爵。在一次与普鲁士的战斗中,由于博阿尔纳斯所指挥的军队战败,被罗伯斯庇尔处死。不过由于约瑟芬无法给已经做了皇帝的拿破仑陛下生育后代,拿破仑便以此为由与她离婚,之后娶了奥地利皇帝的女儿。因为这次婚姻是一桩十分划算的政治交易。

在一次围攻土伦的战役中,拿破仑作为一个炮兵连的指挥官一战成名。战斗的空暇,他还仔细地研究了马基雅维里的著作。很明显,他十分赞同这位佛罗伦萨政治家的观点。之后,当需要违背这些观点时,他会毫不犹豫地推翻所有承诺。在他的人生字典里,从始至终就没有“感恩图报”这个词。同样地,他也从来不希望别人能感谢他。他完全漠视人间疾苦。他处死了原本已经同意留下性命的战俘(1798年在埃及)。在叙利亚他发现船上不可能装下所有伤员时,便默许手下用氯气毒死他们。军事法庭对他的做法抱有怀疑,于是他在没有任何法律依据和证据的情况下,强行要求法庭对昂西恩公爵判处死刑,最终将他枪杀,而他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对波旁王朝的一次警告”。那些被俘虏的为祖国独立而战的德国军官也被下令在最近的地方枪决。当蒂罗尔英雄安德烈斯·霍费尔经过顽强抵抗,最终被法军捕获的时候,拿破仑竟然把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叛徒随随便便地判处了死刑。

总而言之,当我们深入探讨拿破仑的性格时,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当英国母亲们要求孩子睡觉时总会说“要是你们再不听话乖乖睡觉,专抢孩子做早餐的波拿马就来抓你们了”!似乎对这位书写传奇的暴君说上多少难听的坏话都不够。例如他对军队的所有部门都尽职尽责地认真监管,却唯独将医疗服务忽略不计;例如他为了遮住士兵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汗臭味,不停地往身上喷科隆香水,最后竟然将自己的制服毁了等事情。诸如此类的劣迹可以一直讲下去,甚至会没完没了,但是在讲过之后,我必须承认自己对于这些事情抱有某种潜在的怀疑。

此刻我正舒服地坐在一张堆满书籍的写字台旁,一只眼睛注意着打字机,另一只眼睛则盯着我养的爱猫利科丽丝——它正玩着我的复写纸。现在,我写下了“拿破仑皇帝是一个极其卑鄙的阴险小人”。然而,如果就在此时我刚好看向窗外的第七大道,如果街上原本车水马龙的车流突然停了下来,紧接着我听到低沉的军鼓声,一个身材矮小、穿着一身早已磨得发白的绿色军装的人正骑着白马出现在大街上,天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而最令我担心的是,我多半会放下手中的一切,扔下我的书、我的猫、我的公寓甚至是我的全部,去追随那个人,无论他带我去哪儿。我的祖父就是这样,他很清楚自己并非生来就会成为英雄。成千上万人的祖父也追随着他。他们没能也没想过要得到任何回报。他们只是出于真心追随这个外国人,为他赴汤蹈火甚至连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他带领着他们离开家乡,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与俄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意大利人和奥地利人的军队殊死搏斗,在痛苦与绝望的挣扎中仍然能坦然地凝视着天空。

假如你一定要我解释,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能猜想也许因为拿破仑是一个表演天才,而整个欧洲大陆则是他挥洒才华的舞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何种情况,他都能用最精湛的表演打动观众,或者说出最动听的台词虏获观众的心。无论是站在埃及沙漠里的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前,还是站在宽阔美丽的意大利草原上给他的士兵们演讲,他的一言一行、姿势神态都有着极强的感染力。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是个绝对的控制者。甚至是当他走到了自己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被流放到大西洋上一个满是岩石的荒岛上,拿破仑,这个病重将死之人,无论那个粗俗无能的英国总督如何摆布刁难,都依然是整个舞台的焦点。

滑铁卢战役惨败之后,除了几个对他忠诚的朋友,就再也没有人见过这位伟大的皇帝。欧洲人知道拿破仑生活在圣赫拿岛上,他们清楚此时正有一支英国警卫队无时不刻地在岛上的朗伍德农场巡逻,严密看守着他。他们知道还有一支英国舰队正监视着看守拿破仑的那支警卫队。然而,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敌人,都无法将他的形象从记忆中抹去。当病痛与绝望最终将他的生命夺走时,他平静的眼神依然萦绕着世界。在今天的法国人眼中,他那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百年前一样。当时的人们哪怕只是看一眼这个脸色不好的小个子,都会昏过去。曾经,他在俄罗斯最神圣的克里姆林宫喂养马匹。曾经,他对待教皇和有权势的统治者们就像使唤自己的奴仆一样。

即使只是列出一个他一生的提纲,就可以写好几卷。至于要讲述他对法国政治变革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所颁布的新法典后来被大多数欧洲国家广泛采纳的事迹,还有他曾经在隆重场合表现出的外交谋略,几千页的篇幅都不够。但是,在这里我可以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解释为什么在他的前半生可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可在他生命的最后10年里却一败涂地,最后到了被流放的境地。1789年到1804年这段时间,拿破仑领导了一场伟大的法国革命。他能够先后击溃奥地利、意大利、英国、俄国的军队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和他的士兵们在当时都坚信着同一个理念,即“自由、平等、博爱”,他们与王室成员为敌,热切地传播这些民主新思想,得到了广大劳苦民众的支持。

然而在1804年,拿破仑封自己为法兰西的世袭皇帝,还派人将教皇皮乌斯七世请到宫殿中为他加冕。这样的行为与公元800年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大帝登基成为日耳曼皇帝,请利奥三世为其加冕一样。加冕的情景常浮现在他眼前。

当他如愿以偿地坐上王位之后,原先的革命领袖一夜之间成了哈布斯堡君主的翻版。此时的拿破仑早已将他的精神源泉——雅各宾政治俱乐部抛到了脑后。他从一个反抗压迫的人民领导者,变成了一个施压者。他手下的行刑队时刻等着将那些胆敢忤逆皇帝圣旨的叛逆者统统枪杀。当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的残骸在一片忧伤中退出历史舞台,当古罗马最后一支值得骄傲的军队彻底毁在一个意大利农民的孙子的手上时,没有人为它们的遭遇感到惋惜同情。然而当拿破仑的军队攻入西班牙,逼迫西班牙人民接受一个令他们深恶痛绝的国王,当他对依然效忠旧国王的马德里市民大肆杀害时,公众和舆论终于将矛头指向了那个曾经在马伦戈、奥斯特利茨和其他说不清的战役中英勇睿智的伟大英雄。就是在这个时候,当拿破仑从法国革命的杰出领袖变成一个旧制度下所有残暴行径的邪恶化身时,英国抓住了机会,将复仇的种子迅速播撒到整个欧洲,这位登基不久的法兰西皇帝一下子成了所有忠诚正直的人民的共同敌人。

英国的报纸报道法国大革命中的血腥细节时,英国人从最开始就非常厌恶这场革命。在一个世纪之前(查理一世统治时),他们发动过一场“光荣革命”。然而与法国这场翻天覆地的革命相比,英国的那次革命只能算是一次简单轻松的小事件。在英国普通民众看来,雅各宾派是该杀的恶人,而拿破仑更是这帮恶人的首领。1798年,英国舰队开始将法国港口严密封锁,英军的阻碍打乱了拿破仑经埃及入侵印度的计划,于是,当他在尼罗河沿岸取得一系列辉煌战果之后,他迫不得已下令撤军。对于拿破仑来说,这无疑是最大的侮辱。之后一直到了1805年,英国终于等来了机会。

在西班牙西南海岸附近距离特拉法尔角不远的地方,内尔森将军将拿破仑的舰队彻底击溃,这次战役之后,法国海军便一蹶不振。从此拿破仑被困在陆地。不过即便如此,只要他能审时度势,把握好时局,在恰当的时候接受其他欧洲国家提出的和解条件,他还是能风风光光地享受自己欧洲霸主的王位。但是当时的拿破仑被自己取得的荣耀蒙蔽了双眼,他绝不能容忍自己向任何对手妥协,更不允许有任何人影响他的霸主地位。于是,他这次将复仇的希望转向了俄罗斯,那个有着用之不尽的炮灰、广阔神秘的国家。

只要俄罗斯的统治者还是那个凯瑟琳女王愚笨儿子保罗一世,拿破仑就知道怎么应对。但是近来,保罗越来越不负责。终于朝臣们纷纷被激怒,密谋将他杀害。保罗的儿子亚历山大继承了父亲的王位成为新一任沙皇。与他的父亲不同,亚历山大对这位法国的谋反者没有好感,将他视为全人类的公敌和破坏世界和平的始作俑者。他是个虔诚的人,坚信他被上帝选中,担负着让世界摆脱邪恶的科西嘉诅咒的重任。于是他加入了由普鲁士、英格兰和奥地利组成的反拿破仑同盟。然而结果却是惨痛的失败。他先后作了五次尝试,但均以失败告终。1812年,他又一次侮辱拿破仑,把这位法国皇帝气得脸色发绿,发誓一定要让沙皇签下和解条约。就这样,驻守在西班牙、德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其他国家的军队被迫赶往遥远的北方,要让那个伤害皇帝尊严的家伙受到应有的惩罚,尝尝被报复的滋味。

之后的故事相信所有人都已经知道了。战士们苦行2个月,终于在拿破仑的率领下抵达了俄罗斯的首都并在神圣的克里姆林宫建立了司令部。1812年9月15日深夜,莫斯科着起了火。大火烧了4天,到了第5天傍晚的时候,拿破仑不得不下令全体撤退。两星期后,俄罗斯下了一场大雪。法军在一片冰天雪地里艰难行进,直到11月26日才退到了别列齐纳河。而此时,俄军向法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皇帝的军队”被哥萨克骑兵们团团包围,俄军的反攻让法军措手不及,此时的他们早已溃不成军。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法军损失惨重,直到12月中旬,幸存的士兵才回到德国东部的城市。

紧接着,即将发生叛乱的谣言迅速传播开来。“是时候反抗了,”所有欧洲人都说道,“我们要挣脱法兰西的枷锁!”他们拿出为躲避法国间谍监视而藏匿已久的滑膛枪,准备进行反抗。然而还没等他们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拿破仑已经率领一支生力军回到了法国。他撇下被打败的军队,坐着自己的轻型雪橇秘密离开,一路直奔巴黎。他刚刚回国便立即发出命令,召集仅有的军队,保卫神圣的法兰西领土,抵抗外敌的入侵。

他率领着由十六七岁的少年组成的队伍赶往东面阻拦反法联军的进攻。1813年10月16、18、19日,一场骇人听闻的莱比锡战役打响了。整整3天的时间,两伙分别穿着绿色军服和蓝色军服的年轻人拼死搏斗,鲜血染红了埃尔斯特河水。10月17日下午,大批俄国后备部队赶来支援,俄军终于将法军的防线击溃。面对败局,拿破仑扔下部队仓皇逃回巴黎。

他刚刚从前线回来,就宣布将王位让于他的幼子。但是反法联军不同意他的做法,他们坚持让已经去世的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继承王位。于是,这位波旁王子在懵懂间被哥萨克骑兵和普鲁士枪骑兵拥上了王位,成功入主巴黎。

而此时的拿破仑,则成了一个位于地中海名叫厄尔巴的小岛的君主。在岛上,他将马童们组织起来,建成一支小型军队,每天都在棋盘上进行一场场模拟战役。

在拿破仑离开法国之后,法国人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失去了什么。在过去的20年里,虽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那是一个辉煌灿烂的年代。那时的巴黎是世界的首都。没过多久,这个在被流放期间不学无术的波旁国王,尤其他那庸俗又肥胖的样子让人厌恶至极。

1815年3月1日,当反法同盟的代表们准备将欧洲版图重新整理时,拿破仑却出人意料地在戛纳小镇登陆了。在短短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里,法国军队就丢弃了波旁王室,转而赶往南方地区效忠他们的“小个子”皇帝。拿破仑一路直奔巴黎,在3月20日那天抵达。他这一次要小心谨慎得多,他主动要求和解,但是盟军们却始终坚持一定要用战争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此时,整个欧洲都反对这个“背信弃义的科西嘉人”。拿破仑抓紧一切时间率军北上,力争在他们联合起来前击败他们。然而这时的拿破仑已经力不从心,失去了当年的气势。疾病一直烦扰着他,稍微行动下就会备感疲劳。当他原本应该精神十足地指挥他的先锋部队向敌军发起突袭的时候,他却不得不躺下休息。不仅如此,那些追随他多年对他忠心不二的老将军们也都先他去世了。

6月初,他的军队成功攻入比利时。16日,由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被打败。但是拿破仑麾下的一名将军违抗了他的命令,将战败撤退中的普鲁士军队全部剿杀。

两天后,由拿破仑和惠灵顿所率领的军队在滑铁卢相遇。6月18日,星期天,下午2点,法军占据优势,眼看就要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3点钟的时候,东方的地平线上突然尘土飞扬。开始时,拿破仑还以为自己的骑兵部队已经将英军击退赶来这里支援他。等到将近4点的时候,他才知道,是老布吕歇尔率领着一支早已筋疲力尽的部队赶来加入战斗。他的加入让卫队顿时乱了阵脚。于是他下令让自己的部下们尽可能保住性命,然后他自己则第二次从前线上逃跑了。

这回他又将王位让给自己的儿子。当他逃回厄尔巴岛刚满100天的时候,他又一次离开了。

他决定去往美国。1803年,他因为一首歌便将法属殖民地圣路易斯安那(当时这块殖民地正面临着被英国占领的危险)卖给了刚刚建立不久的美利坚合众国。他说:“美国人会因此而感激我,他们会给我提供一小块土地和一座房子让我能安安静静地在当地度过剩下的日子。”然而,强大的英国舰队无时不刻地监视着法国所有港口。拿破仑受到盟国陆军和英国海军的两面夹攻,别无选择。普鲁士人打算对他执行枪决。而英国人似乎更显得心胸开阔一点。在罗什福特期间,拿破仑希望自己能有一线生机。最终,滑铁卢战役结束一个月之后,法国新政府对拿破仑下达了命令,限他在24小时之内从法国的土地上消失。于是他以悲剧主角的姿态写信给英国摄政王(此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因精神错乱被人关进了疯人院),希望英国陛下能够允许他“像狄密斯托克斯一样将自己的性命交付给他的敌人,期盼着他的对手能够欢迎他为他在壁炉旁提供一丝温暖……”

7月15日,他上了“贝勒罗丰”号并把佩剑交到了霍瑟姆海军上将的手中。在普利茅斯港,他被转移到了“诺森伯兰”号上,最终到达了圣赫拿岛。在这个小岛上,他走完了生命里最后的7年。他曾尝试写回忆录,他和负责看守他的人员发生争执,常会陷入对过往的回忆之中。令他感到奇怪的是,他又回到了(至少是他印象当中的)起点,回到出发的地方。他想起自己曾经为了革命奋勇向前的那些日子。他试着让自己相信,他始终都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神圣而伟大原则的倡导者,这些原则从一群衣衫褴褛的士兵们传到了国民议会中,接着被传播到整个世界。他愿意讲述自己曾经作为革命的总司令和首席执政官时发生的往事,但是对于帝国的事情却很少提到。有时,他还会记起自己的儿子赖希施坦特公爵。这只“雏鹰”正作为他的哈布斯堡表兄们的“穷亲戚”寄居在维也纳。之前,表兄们的父亲光是听到拿破仑的名字,就浑身颤抖。在他临终之前,他正在率领卫队走向胜利。他命令内率领他的卫队进行反击。然后,便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如果你想继续探索他传奇的一生,如果你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能够让一个人单靠他的意志就可以让无数人接受他如此长时间的统治,那么你一定别去看关于他的传记。因为写这些书的作者往往要么对他厌恶至极,要么对他崇拜到无以复加的程度。虽然你能了解一些历史,但是更重要的是用心“感觉历史”。建议你先不要去阅读,如果有机会的话,先听听一首名叫《两个掷弹兵》的歌曲。这首歌的词作者是伟大的德国诗人海涅,他和拿破仑生活在同一时代,歌的曲作者是舒曼。他曾经在拿破仑前往奥地利的维也纳拜见其岳父时,亲眼目睹了这个德国的死敌。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两位完全有理由憎恨拿破仑这个残暴帝王的艺术家。

试着听听这首歌吧!之后你就会有1000本历史书都无法传达的体会和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