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斯基的教育故事

斯基的教育故事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让我看到创造性的劳动在构建人的幸福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让我看到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这是一双喜欢观察的眼睛!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心灵,一颗爱学生、爱教育、爱人类,在教育的道路上一生探索不知疲倦的崇高美好的心灵。

陈丽

这是一个温暖而又静谧的春日午后,校园里柳树吐出新绿,迎春花花团锦簇,争相怒放。梨花杏花也你追我赶地着急从花蕾中绽放。在这个冀东平原沿海小城的一个高中校园的我,坐在办公室的电脑前,合上了刚读完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公民的诞生》。

这是本怎样的巨著啊,读完让我的心情跌宕起伏;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啊,通过这双眼睛观察到的孩子们的世界是多么细腻而令人震颤!这是一颗怎样的心灵,这颗心时刻在为怎么教育和培育孩子们而跳动!这是一腔多么丰富的情感,只有自己具备丰富情感的教育者才能观察到孩子们复杂细腻的内心世界。

我为这本书而折服;我为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所看到和描述给我们的精神世界所折服!在读《给教师的建议》时,就曾经和办公室的老师们讨论过,苏霍姆林斯基是如何成长为这样伟大教育家的,他读了哪些书?他经历了什么?然而这些几乎都是一个谜,我们不得而知。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我看到了自己熟悉而又很陌生的世界,因为即使天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中,我对孩子们的心灵却从未如此近距离观察过;即使和生龙活虎的学生们朝夕相处,心中时常也波澜起伏,却从未如此细腻地描述过,更未认真地总结过。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我看到了自己是攀登珠穆朗玛峰的人群中那个永远在准备出发的人,是红军万里长征中气势磅礴走泥丸走到一半就懈怠的人,是园丁中那个让树苗和野草一起疯长的懒工。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完全可以借用徐爱对他的老师王阳明的感慨:“见先生之道,即之若易,而仰之愈高;见之若粗,而探之愈精;就之若近,而造之愈益无穷。”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我看到崇高的人的精神世界,看到伟大的教育者的伟大心灵。

他想知道少年观察世界与儿童观察世界有什么不同之处。他使自己处于学生的地位,进行教育观察,把它单独记在本子上。他在分析少年期教育中的困难。他告诉我们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每个孩子在童年期就要为他人尽力,把自己心灵的财富献给别人,用理智和心灵来理解别人内心世界最细微的活动——痛苦、欢乐、担忧、绝望、悲伤、慌乱……

他看到教育的艰辛,花朵的魅力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需要多年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在塑造大地上最美、最崇高的东西——人的过程中,单调的、使人疲惫不堪而且往往是令人不快的劳动,要比那种给人们带来愉快的劳动多得多。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让我看到创造性的劳动在构建人的幸福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他说:“个人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增长。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直接生产力,而社会的最高目的是为了人——这一情况深刻而多方面地反映到个人和集体的精神世界中。创造性活动逐渐成为人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会感到最大的愉快。”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让我看到培养孩子的独立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没有独立阅读的本领就不可能自觉地选择生活道路。”“为了使一个人兴趣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不是凭一时的心血来潮,少年时期就要多读、多想、多探索;让智力生活同创造的、劳动的志趣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什么有的学生在童年期思想灵敏、接受力强、好钻研,到了少年期就变得智能平平,对知识冷漠、怠惰呢?因为他不会阅读。”“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早期读什么书,书在他的生活中占什么地位——由此决定他的精神生活是否丰富,他的觉悟程度以及他对生活目的的感受,他的观点和感情的培养,年轻人对自己应尽义务的态度也与此有关。”

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穿透了纷杂的教育现象,看到了背后的本质:

在道德培养方面:“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人们做好事儿不指望表扬。”“单独一个人的时候诚实,是对人们、对社会尽责的表现,这是在童年期和少年期必须培养的重要的道德标准。”

在学校教育方面:“如果一个学校不去培养学生对知识、教育、科学、书本和文化的热爱,那就算不上是真正的学校。”“我认为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少年对世界的观察和本人对现实环境各种现象的态度能适应他身上内在的潜力、各方面的才能和具备的条件。”“一切都取决于童年期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这是一双喜欢观察的眼睛!他看到了无数的优秀的或不优秀的少年,他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家庭;他研究了他们的家庭教育对少年们的影响。他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教师以及他们的教育行为,他研究了他们的教育行为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关系。这又是一双发现美、崇尚美的眼睛:它把培养人看作塑造大地上最美最崇高的东西!这还是一双不知疲惫的眼睛:读书,一读一辈子;读人,一读几代人。

透过苏霍姆林斯基的眼睛,我们可以读到他的心灵,一颗爱学生、爱教育、爱人类,在教育的道路上一生探索不知疲倦的崇高美好的心灵。他千年不变的目光,宛如矗立在北半球茫茫雪原上的灯塔,它的光芒穿越亘古时空,指引我们这些21世纪中国的后来者们前进。看到我们如此用心,不知他是否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