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照顾弟弟属于劳动吗

照顾弟弟属于劳动吗

时间:2022-02-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可见,承担一定的家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女孩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自理自立的小主人,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办法。为了培养默多克的价值观,让他理解报酬必须靠劳动去获取,她让默多克选择劳动的种类、方式,然后计件或计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

有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一户人家有兄弟俩,父母去世后,哥哥只给了弟弟一把锄头,就把弟弟赶出了家门。弟弟拿着锄头,来到一座山上,搭了间草棚,开始了辛勤的劳动。哥哥霸占了全部家产,整日游手好闲、大吃大喝,没过几年,就败光家产成了乞丐。一天,哥哥到一个富裕人家要饭,谁知开门的竟是弟弟。哥哥见弟弟生活相当幸福,便问:“你离家时只拿了把锄头,怎么现在有这么多家产?是不是爸妈生前给了你很多钱?”弟弟笑着说:“是啊,爸妈给了我两棵摇钱树。”哥哥忙问:“摇钱树?在哪儿?”弟弟说:“摇钱树上五个杈,不长叶子不长芽,只要不怕劳累苦,衣食住行都不差。”

女孩们,你们猜一猜,这两棵摇钱树是什么呀?你们猜对了,就是我们的双手。原来,弟弟的幸福生活就来自于辛勤的劳动。纵观人类历史,是劳动使人直立行走,是劳动掘开了文明的井泉,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未来。

在联邦德国的法律中有一个有趣的规定,要求孩子帮助父母做家务,条文的内容:6岁之前可以玩耍,不必做家务。6~10岁:偶尔要帮助父母洗碗、扫地、买东西。10~14岁:要剪草坪、洗碗、扫地及给全家人擦鞋。14~16岁:要洗汽车、整理花园。16~18岁:如果父母上班,要每周给家里大扫除一次。对于不愿意做家务的孩子,父母有权向法院申诉,以求法院督促孩子履行义务。可见,承担一定的家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女孩们不能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做自理自立的小主人,要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家里,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书包自己理,自己的房间自己整;在学校,积极打扫卫生,时刻保持课桌和教室的整洁;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

劳动是不分大小的,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地上有一块果皮或一团纸,你低头一捡,顺手扔进垃圾桶;雪白的墙上有脚印,你拿来抹布擦干净;教室脏了,你拿出扫帚扫干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比如洗碗筷,洗手绢、袜子等,高年级的同学还可以学着洗洗衣服。这些都是微乎其微的小事,但这就是劳动,这是最光荣的。

鲁珀特·默多克是世界传媒业的龙头老大,他从澳大利亚一份地方报纸起家,奇迹般地建立了一个国际传媒帝国,而这个奇迹之所以能够出现,靠的就是他的苦干精神,而他的苦干精神,得益于儿童时期母亲对他的劳动教育。

在谈到母亲对他的影响时,默多克说:“我想是她的严格要求使我懂得了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财富要靠自己去创造的道理。”

他的母亲伊丽莎白是个极有主见的女人,在教育孩子方面,她有自己的办法。她对默多克很严厉,很少迁就儿子,经常让他整修花园,打扫房间,洗衣服。

为了培养默多克的价值观,让他理解报酬必须靠劳动去获取,她让默多克选择劳动的种类、方式,然后计件或计时从她这儿领取相应的报酬。

伊丽莎白后来回忆说:“在那些日子里,儿子可能认为我是一个旧式的、残酷的母亲,但我必须让他明白,没有什么东西是凭空而来的,等他长大以后就能真正体会那样做的好处。”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害怕你的孩子身上出汗,手上长茧。只有能使人劳累、流汗、长茧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这种紧张的劳动培养人的高尚品格,因为它充满了高尚的动机。”

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什么都不会做。要知道我们现在还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如果现在养成了懒散的性格,怎么能在将来的工作中做出成绩呢?因此,我们应积极参加劳动锻炼,特别是女孩们,这样才能长大成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绝不要父母包办代替。

我的习惯箴言

美国哈佛大学的威特伦教授花费了40年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儿童,结论是:从小受过劳动磨炼的孩子成年后,能与各种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并比少参与家庭事务,不爱劳动的孩子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得美满充实。这是因为孩子在劳动中可以磨炼自己的意志、毅力,还有自力更生的性格,而这些,正是我们到社会上打拼时最重要的武器。

劳动是成功的本源,因为美好的东西如果轻易得到,我们就会毫不在意,只有亲自付出相应的劳动,才能懂得珍惜、爱护这些美好的东西。而那些优秀的人物,那些伟人,无一不是在苦难中,在辛勤劳作中脱颖而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