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莫塞莱”的故事吗?
2.老爷爷为何以个人的名义搞募捐?
在奶奶的记忆深处,1958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几场北风、两场大雪,让世界似乎变成了一个冰窖。那个年代,即使是在北京,有暖气的房子也是很少的,加上人们肚子里缺乏高热量的食物,这个冬天是寒冷的,不好过的。
老爷爷家的房子里是有暖气的,但老爷爷住在里面还是感到不踏实。因为,他牵挂着那些刚从各地来报到的科学家,那些科学精英们住在北京西郊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简称五院)。那个时候正是初创阶段,大伙儿住在借来的旧房子里,有的人就住在临时搭起的军用帐篷里,条件是极为艰苦的。
一天上午,老爷爷去了五院。一到那里,他先钻进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住的小屋或帐篷里,看看室内的火炉、摸摸床上的被褥后,才去了会议室。
主持会议的领导说:“请聂帅给我们做指示。”
老爷爷却感慨地说:“我没有指示,只有一个心得。我是带兵打仗出身的,今天毛主席、党中央让我抓国防科研。我常常想,怎么抓啊?这个干部怎么当啊?后来我想明白了,就是要老老实实地做好人民的勤务员。当干部,特别是当行政干部,干的工作就是勤务员工作。我聂荣臻有志于当个科学工作者的勤务员,为你们创造科研工作的条件,创造学习和生活条件。这就是党分配给我聂荣臻的工作,是否做得好我不敢说。但是我一定要认真去做,把这当作我终身的光荣任务。”
老爷爷的话令在场的人,尤其是那些科学家们很受感动,他们想不到一个元帅会说出这样的话。
最后,老爷爷语气沉重起来:“今天来,看了大家的住处,我这个勤务员没当好,在座的各位勤务员也没当好,我们的科技人员,其中不少是中央千方百计帮我们从国外请回来的,从各个研究机构调来的。可是这数九寒天,我们让这些宝贵的人才住帐篷。我不满意,我要告诉五院的领导们,如果冻坏一个人,你们得赔我!”
这是多么感人肺腑的话语啊!
“冻坏了一个人,你们得赔我!”时隔三十多年,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屠守锷仍然清楚地记得这句话。他说,有了这句话,大家伙一下子都不觉得冷了。
在网上我也搜到了一些与此事相关的资料:
一天清晨,五院二分院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刚刚起床,按照军队的习惯集合跑步。他们来到空地上,却发现在北风中等待他们的是一位佩戴少将军衔的将领。
发生了什么事?大家都在猜测。
这时,少将说话了:“请大家伸出手来。”
然后,少将像幼儿园的阿姨一样,挨个查看了二百多位科学家和技术干部的双手。这是干什么呢,大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听少将大声说:“同志们,我是国防科委秘书长安东。聂老总听说五院不少同志夜里加班,又没有暖气,担心冻坏了手,一大早打电话让我来查看一下,他在等我回去汇报呢。”
哦,原来是老爷爷安排的呀!
听到这里,几百人的队伍中不少人感动了,有些人眼里湿乎乎的。安东有些惭愧地说:“我刚才看过,确实有同志冻伤了。我们工作没做好,这个问题我马上汇报,会很快解决的。”
取暖的问题很快解决了,可吃饭的问题又来了。
奶奶说,“两弹”攻关紧要关头,三年经济困难降临了。起初谁也没想到那么严重,毕竟解放后城市里的人穿衣吃饭问题早就解决了。可是这一回,饥饿像潮水一样来势凶猛,粮食供应日渐紧张,副食品几乎见不到了。这是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遇到的又一个重大困难。由于粮食不足,竟迫使正在导弹基地、核试验基地施工的工程兵、铁道兵部队疏散或撤走了,许多科技人员也被疏散了。
老爷爷赶紧报告周恩来,请他想办法。周恩来亲自到军委会议上部署军队各大单位筹措了一部分粮食,紧急运往西北大戈壁深处的基地,这才使问题得到了缓解。
导弹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员李福泽来北京开会,老爷爷找到他问:“你们是不是把工兵团、汽车团、警卫团的大部分人员疏散了?”
李福泽说:“是。”
老爷爷说:“这我没意见,机关也可以只留少数人。技术人员是不是也疏散了?”
李福泽又说:“是。”
老爷爷说:“技术人员疏散到别的工厂保留,这也可以。但我听说有的单位把从事火箭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也打发走了,有这样的事吗?”
李福泽这时才低下头,小声说:“有。”
老爷爷又问:“你知道莫塞莱这个名字吗?”
李福泽茫然地摇摇头。
老爷爷告诉李福泽,莫塞莱是位年仅二十八岁的英国大科学家,在原子物理学上有重大发现。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被强征入伍,死在了战场上。不仅英国的科学界,连世界科学界都对这颗科学巨星的过早去世感到惋惜和悲痛。从此以后英国政府规定,不准征召科学家到第一线作战部队服役。
老爷爷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国家里面,科学家是最宝贵的,应该让他永远站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给他创造条件而不是放任自流。
老爷爷还对李福泽说:“以后,凡离开基地的大学生以上的科技干部,必须经过批准。”
这次谈话,让李福泽一辈子都没忘记老爷爷给他讲的这个故事。回到基地之后,他想尽一切办法,把已经疏散到各地的知识分子又一个个请了回来。
以后的情况越来越糟糕。最困难的时候,科技人员的伙食标准是“2611”,即每月二十六斤粮,每餐一个馒头,一角钱干菜汤。因为粮食定量不够,更由于副食品严重缺乏,营养跟不上,很多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出现了浮肿、色盲等病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家们仍然不分白天黑夜地拼命工作和研究。
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到老爷爷这里,当时老爷爷正在医院住院治疗,听到各方面的汇报后,那天晚上老爷爷穿着病号服在病房里不停地走来走去。
第二天一早,秘书来了,老爷爷说:“昨晚我想了好久,你今天先去找爱萍同志,让国防科委的同志们商量一下,五院、核武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一定要劳逸结合,要想办法改善他们的生活,决不能搞坏身体。”
老爷爷特别强调:“鼓足干劲争口气是可喜的,但不能拼命。否则,即使技术攻关成功了,身体也垮了,下一步怎么办?要劳逸结合,要搞个规定,并经常检查落实。”
很快,就有了这个规定:晚上加班不得超过十二点。一天晚上,老爷爷亲自给五院政委打电话检查情况,看看是不是还有人加班!
有一天,有人向老爷爷汇报:在五院和原子能研究所,每到晚上超过十二点后,有的同志就躲到厕所里看书,有的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白天把干粮省下一个,留到晚上吃。
老爷爷听罢,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他对老奶奶说:“科学家是我们的宝贝,只强调休息,没有足够的营养品,身体也是要垮的,脑子会不好使唤的。连主席、恩来都不吃肉了,到哪儿去搞营养品呀?”
在医院里,老爷爷又想到了周恩来。他要通了周恩来的电话,汇报了自己掌握的情况,然后接着说:“总理呀,现在我想到了一个办法。”
周恩来忙问:“什么办法?”
“我想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各大军区、海军募捐。请他们支援一些猪肉、黄豆、鱼、海带呀之类的东西,多少解决点问题。”
周恩来愣了愣,说:“这个办法好,我支持。”
放下电话,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代表老爷爷,把电话打到了北京、济南、广州、沈阳军区和海军,传达了同样的意思:我们正在进行国防尖端项目攻关的科技人员生活清苦,任务很重,需要各大单位赞助一些副食品。
陈毅到医院去看望老爷爷,听说此事,热情洋溢地说:“要募捐,我举双手拥护。
向各单位募捐时也加上我的名字。”这位性格爽直的老总又说:“我们不吃,也要保障他们起码的生活标准。”两位老战友为募捐的事商量了好久。
“募捐”行动布置下去以后,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郑维山来医院看望老爷爷。郑维山是老爷爷在晋察冀的老部下,一见面,老爷爷就说:“郑维山,你的气色不错,是不是经常吃肉?”郑维山忙说:“报告老总,我已经很久没沾荤腥了。”
“真的吗?”
“真的!”
“没吃肉,并不说明你们没有肉。知道我正在募捐的事吗?”
“刚刚听说。”
“我知道你们的家底,你们有生产,有东西,一定要拿出一些来。你可不能小气呀!”
“东西我一定搞一些。还可以打一些黄羊。”郑维山回答得很干脆。
这段故事,让我想起老爷爷在根据地养羊喂鸡的事来,不同时期所做的事情意义是相同的——甘愿为大家服务!
郑维山回去后,立刻打电话给内蒙古的部队,布置他们打黄羊,并且特别说明这些黄羊肉是保障科学家生活的,别人不能动。
海军和北京、广州、济南、沈阳军区慷慨解囊,“募捐”来的东西,比预料的要多得多,有猪肉、黄豆、鱼、海带、鸡蛋、豆油等副食品,还有各种水果。在当时,这些都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拿到这些物品的清单,老爷爷笑了,病也感觉轻了。
有人对他说:“聂总,还是你的面子大啊!”
老爷爷说:“我的面子是科学家和尖端武器给撑着的呀!”
东西一批批运来了,如何分配呢?
老爷爷把有关人员叫来,说:“这也是一项有力的政治工作,要把这些东西以中央和军委的名义全部分配给每个专家和技术人员。”
他特别严肃地声明:“领导、行政工作人员一律不分。包括你们,一两也不能要!”
也许是不放心,最后又补了一句:“我是要检查的!”
东西分下去了,奶奶就在五院上班,她亲眼看到了专家和技术人员领东西时的感人场面,很多人是红着眼圈甚至是流着眼泪排队领取的。在食堂里,专家科技人员站成一排打饭,每人领上一盘鱼和几个鸡蛋;而领导和机关人员排成另一行,每人却是一碗青菜汤……
本来是艰难困苦的岁月,因为有了关怀,人们就不觉得苦了。多少年过去了,他们还时常谈起那段艰苦而令人感动的时期,并且深情地称那时的饭菜为“科技蛋”、“科技鱼”……
这就是我的老爷爷,一个甘当人民好后勤的老爷爷——聂荣臻。
人物链接
屠守锷 1917年生,浙江省湖州市人,中共党员,火箭技术和结构强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从50年代后期起,作为开创人之一,投身于我国导弹与航天事业。作为总体设计部主任和地空导弹型号的副总设计师,领导和参加我国地空导弹初期的研制。他作为研制长征二号E大型捆绑式运载火箭的技术总顾问,参与领导研制试验工作,保证发射成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维山(1915——2000)河南省新县泗店乡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珍藏回忆】
导弹试验基地的副司令张贻祥回忆说:那年聂帅到导弹试验基地指挥导弹试验,是带着氧气瓶去的。我给他削了一个苹果,他只能吃下半个。于是我让食堂想办法搞来一只鸡给他熬了一碗汤,送到他面前时,他却狠狠地批评我:现在这么困难,一个领导干部怎么搞这样的特殊化!然后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共产党员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注意和群众打成一片,同甘共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