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胡克林的爱国心

胡克林的爱国心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胡克林并不满足事业的初步成功。每逢国庆,余忠、胡克林、梅仲微等同乡会的领导人,都应邀参加中国驻荷代办处的招待会。胡克林一贯热爱祖国、热心为侨胞服务,他办事公道和求实的作风,深受旅荷广大华侨的拥戴。胡克林侨居西欧60余年的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是广大华侨事业发达、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

胡克林的爱国心

在温州侨乡,有一位值得称颂的爱国华侨,他就是被赞誉为有“拳拳爱国之心,敦敦爱乡之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亲切接见的著名爱国侨领胡克林先生。

异国漂泊

20世纪之初,浙南有个被称为“千年没听锣鼓声,万年不见划龙舟”的既偏僻又人烟稀少的山村叫黄坦坑(现为瑞安市桂峰乡)。清光绪34年,胡克林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他上有兄长名克芬,下有弟弟克生,还有两个妹妹,在5兄妹中排行第二。在他七八岁时,母亲因患病无钱医治过早地死亡了,所以他从小就跟父亲学会了砍柴、牧羊、干农活,根本谈不上有受教育的机会。

1925年胡克林17岁了,目不识丁的他开始拜师学石匠,他体格强壮,勤奋好学,不久就成为当地手艺精湛而出名的石匠。于是他就开始用这项技艺谋生,不久,奉父命和同乡村的姑娘王钗云成婚。第二年,生下长子胡绍起,做了父亲后,养家糊口的生活担子更重了。

1934年,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中国陷入一片凄凉潦倒的局面。当时在贫困深渊中挣扎的胡克林萌发了出国谋生的念头。1937年4月,他的堂叔胡近超从西欧回国,在堂叔的热情指点和资助下,他踏上了前往西欧的遥远旅途。经过一个月的漂泊,他与家乡的108多名中国人一起抵达意大利。

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低下,在法西斯统治下的意大利,不少人歧视华人。意志坚强的胡克林在米兰当起了小货郎,整天起早摸黑,穿街走巷叫卖领带、小皮夹等。

二战爆发后,德国法西斯侵占荷兰以至大半个西欧,对占领区大肆进行经济掠夺。胡克林和无数同胞一起被捉到法国建筑碉堡,战后只有胡克林等少数同胞死里逃生。连小贩也做不成的胡克林,只得到德军占领下的法国西部海滨城市去做苦工勉强度日。1943年,他返回荷兰寻找新的生计。

在异国他乡漂泊8年,胡克林没有固定的职业,浪迹萍踪,流离颠沛,过着极不安定的生活。最使他焦急挂念的是,和家乡的亲人完全继绝了联系,不知他们的处境如何。多年之后,他才得知,老父在他离家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家中全靠原配夫人王钗云,在无人接济的困境里,含辛茹苦地将年幼的儿子胡绍起抚养成人。

创业西欧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但战后的荷兰还没有从经济萧条的阴影下摆脱出来,这给胡克林的西欧创业增添了希望和生机。他把自己长期积蓄的几千荷盾作为开拓事业的资本。1946年,他与荷兰莱顿市一位名叫阿妮的姑娘结了婚,阿妮为人贤慧能干,成为他艰苦创业过程中的得力助手。1947年初,他得知侨居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胞弟胡克生在那里开设皮革商店,生意颇为兴隆,就前往意大利与弟弟合伙,共同做了一年半生意,赚了些钱,连同以前的多年积蓄,具有了独立创业的一定经济基础。特别是新中国的诞生,祖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更使他在西欧的创业有了坚强的后盾。1950年,他和夫人经过精心策划,在荷兰的埃因霍温市开设了“蓬莱酒家”,夫妻二人既是酒家的主人,又是主要的职工,由于他们勤俭刻苦,惨淡经营,在努力降低成本的同时,不断提高饭菜和服务质量,生意越来越兴隆,利润不断增加。经过7年经营餐馆积累了丰厚的基金,也丰富了经验。然而事业的起色,更使他牵挂原在故里的妻儿。1952年,他汇了一笔巨款回家,将老家从桂峰迁到瞿溪,并在瞿溪镇蒋桥头建造了一幢七间三楼的新楼房,供王钗云安度晚年。

胡克林并不满足事业的初步成功。他一心想大展宏图。1958年他到德国的杜塞尔多夫城,开设了一间比“蓬莱酒家”大4倍的餐馆,并连开十多年生意红火。如今,胡家亲属已有100多人分别在欧洲经营餐饮业、旅馆业、皮革业等。

团结华人

胡克林长期侨居国外,克勤克俭,乐于助人,赢得了广大旅荷华侨的信赖。“二战”结束以后,充满爱国激情的胡克林和一些爱国华侨一起带领组织了一次华人在荷兰最大的上街游行庆祝活动,并联名写信致日本驻荷兰使馆要求当局向中国人民道歉,震动了整个荷兰。1947年,一些温州旅荷华侨代表,在阿姆斯特丹市的一家荷兰餐馆开会,决定成立旅荷瓯海同乡会,使之成为当时生长在瓯江两岸的华人华侨爱国爱乡和政治进步的组织,大家推选余忠为会长,胡克林、梅仲微等为副会长。这个同乡会开始时只是一个维护温州旅荷华侨经济利益的团体,但联合起来力量大,有了这个团体,从事贩布业的温州华侨到布厂进布就方便得多了。1949年新中国诞生那天,旅荷瓯海同乡会组织华侨举行庆祝活动,胡克林等侨领亲自在同乡会所在地——阿姆斯特丹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1953年瓯海同乡会的会员扩大到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华侨华人,改名为旅荷瓯海华侨会,胡克林又连任五届副会长。1954年中荷两国建交、互派代表后,这个荷兰华人社会中最早成立的侨团组织,就逐步成为旅荷华侨中一个爱国的社团组织,成为加强祖国和旅荷华侨之间联系的桥梁。每逢国庆,余忠、胡克林、梅仲微等同乡会的领导人,都应邀参加中国驻荷代办处的招待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还分别在1965年和1970年的国庆节,邀请胡克林等旅荷爱国侨领,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活动。胡克林曾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7年,为了更广泛地团结来自各地的旅荷爱国华侨,同乡会改名为旅荷华侨总会。胡克林又连任副会长(曾任代会长)至1986年主动让贤,以后担任名誉会长。在旅荷华侨总会建会50周年庆典时,唯独创始人之一的胡克林尚健在人间。

从旅荷瓯海同乡会诞生到改名为旅荷华侨总会,胡克林一直担任领导职务。胡克林一贯热爱祖国、热心为侨胞服务,他办事公道和求实的作风,深受旅荷广大华侨的拥戴。在同乡会和华侨总会中,他始终享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成为华人华侨权益的维护者、侨团促进活动的主要筹措者。几十年来,他把团结广大侨胞,促进华人事业发展,提高华人的社会地位和文化素质,争取华人华侨的正当权益作为奋斗目标,每逢“十一”都牵头组织华侨举行国庆活动,曾两次通过旅荷华侨总会发表致台湾当局的公开信,呼吁海峡两岸实行三通,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他积极致力于侨团事务,服务侨界,使华侨总会成为祖国和旅荷华侨加强联系的桥梁。

爱国爱乡

胡克林侨居西欧60余年的亲身经历,深刻体会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是广大华侨事业发达、生活幸福的根本保障。因此多年来他一贯以热情支援祖国和家乡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爱国爱乡的赤子深情。

早在50年代,他就通过旅荷瓯海同乡会,在侨胞中筹集资金10多万荷兰盾,捐助给温州市有关部门,用来支持温州家乡建设,1957年,当他得知家乡瞿溪镇还没有电灯,他又在荷兰侨界集资,为瞿溪镇兴建了发电厂。1972年他不再亲自经营餐饮业后,不顾年事已高,经常往返于祖国与荷兰之间,为关心和支持祖国、家乡的建设事业,倾注了更多的心血。积极出面筹集资金并亲自捐款,为唐山地震、大兴安岭森林火灾、苏皖水灾、温州台灾、希望工程等筹募资金,显示了他那颗“款款桑梓情,拳拳赤子心”。胡克林更重视祖国的教育事业。在80年代,由他自己捐资和向华侨集资,支援家乡教育事业的建设资金共达110万元以上,同时,1957年他捐资建造了温州华侨中学,并担任学校董事会董事,名誉董事长。1984年,他还带头捐资与其他爱国华侨一起筹资60余万元兴建了温州教学楼;1986年,他和旅荷、意、德等华侨捐资38万多元建造了瞿溪华侨中学。1987年,他带头并由长孙出资12万建造了三溪中学图书馆;1994年,他又参与发起支援国内希望工程,资助国内失学儿童1000多人,并向洞头、文成两所希望小学捐赠。他还筹资援建浙江省华侨大厦、瞿溪侨联大楼等,并出资建造了一批道路等,80年代以来,仅他个人就为家乡建设捐资115万元,筹资160万元。

近十几年来,胡克林经常回国返乡居住,并要求子孙们在故乡建宅、经常回国看看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变化,使他们产生思国恋乡之情,叶落归根之念。

1998年5月31日,享年91岁的胡克林先生骤然在瞿溪老家与世长辞。人们以各种形式悼念这位令人尊敬和称颂的爱国侨领。国务院侨办和中国驻荷兰、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大使馆,旅欧各国的23个侨团,以及浙江省侨办、侨联等众多单位和个人纷纷发来唁电,国务院侨办在唁电中盛赞他“是一位深得旅荷华人华侨爱戴的爱国侨领”,“为旅荷华侨总会的发展和谋求华人华侨权益作出了贡献”。一代爱国华侨,一代爱国侨领,他虽然已经走了,但旅欧华人华侨和家乡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位爱国爱乡而受人爱戴的淳朴老人。

他的爱国宣言

我爱中国,爱温州,也爱荷兰,但祖国和家乡更令我终生情愫。

故事点评

荷兰是胡克林事业成功的地方,但他的心却在祖国,他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说明,爱是没有界限的,不管你是在哪里出生,在哪里上学,在哪里长大,国家的概念在一个人的脑子里应该是根深蒂固的,爱国就是硬道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