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半坡人的故事》——刘以情

《半坡人的故事》——刘以情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近,在五光十色的科普读物的新书架上,又增添了一部约8万字的《半坡人的故事》。《半坡人的故事》是《“北京人”的故事》的姐妹篇,它以饶有兴味的笔调,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再现了六七千年前半坡人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所出现的对后世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发明。

刘秋生

最近,在五光十色的科普读物的新书架上,又增添了一部约8万字的《半坡人的故事》。这是科普作家刘后一同志的很受欢迎的一部新作;他曾以《算得快》和《“北京人”的故事》两书,赢得了大量的青少年读者。《半坡人的故事》是《“北京人”的故事》的姐妹篇,它以饶有兴味的笔调,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生动地再现了六七千年前半坡人的生活情景,展示了母系氏族社会后期所出现的对后世文明产生深刻影响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发明。

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大约从四五万年前开始,我国原始社会逐步进入了母系氏族社会。到了距今六七千年前的半坡人时期,已是母系氏族公社发展的极盛阶段。这一时期前后,创造了复合工具和弓箭,制造石器的技术和方法普遍改进;原始农业已经出现,并成为主要的经济部门;以制陶为标志的原始手工业也相应地发展起来;普遍饲养家畜;人们已过着定居生活,建立了氏族村落;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群婚制逐渐为对偶婚所代替。

《半坡人的故事》就是作者通过对以陕西半坡人遗址为中心的大量出土文物、考古实证资料,进行了深入的剖析研究,然后,采用高度浓缩的手法,挈领提纲,抓住造弓箭、驯狗养猪、织布制陶、计数造字等重大发明创造,精心设计人物,巧妙构思情节,诉诸具体的、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使这一时期的人们的原始社会生活,当时的社会组织特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进行发明创造的具体情景,直至后来出现市场交换、私有制萌芽等,得到了真切生动的反映。因而可以说,这本书为读者学习社会发展史提供了很好的辅导材料。

这本书中写的许多创造发明,有的从远处着笔,有的开门见山,有的从正面描述,有的从侧面交代,手法灵活多变,绝不死板。更重要的是,本书通过压弯树枝造弓箭、狼尾草变粟、由狼变狗、野猪家养、野麻织布、由烤泥篮导致发明制陶等相互连贯、趣味盎然的小故事,生动地概括了历来重大发明创造出现的一般性规律,即:开始总是有了强烈的社会需要;随此而来,引起了对于谋求满足这种社会需要的普遍关心;终于,有少数人在积累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在某种偶然的机遇中,首获解决这种社会需要的办法。书中写发明“制陶”这个故事,先写的就是用皮口袋、狼脑壳打水、盛东西的诸多不便;而后转入写小兔、小蛙听了农母、谷母等总结前人经验的谈话,淘气玩耍,将一个敷上稀泥的篮子放在火上烤,竟意外地烧出了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的“硬泥块”,由此而导致了正规的陶器的出现。这类例子很能说明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得到实现的道理,是很能启发人们智慧的。

《半坡人的故事》语言朴素明快,故事铺陈中注意人物性格的刻画,书中农母、老异、女常、老刑、女瑶和小兔、小蛙等等人物,都各有较鲜明的性格特征。而且,情节安排融入了如神农氏“教民稼穑”、“尝百草”和“日中为市”、“不死药”、“小兔捣药”等大量神话传说,大大增加了全书“以情动人”的魅力,使科学性和趣味性、艺术性融为一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