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理性地面对挫折

理性地面对挫折

时间:2022-02-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广大的中小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在生理、心理与行为方面都会产生挫折反应,如紧张、愤怒、焦虑、烦躁、痛苦、攻击等。如何控制因受挫折而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冷静、客观和理性地抵抗和应对挫折的基础。心理学家指出,中小学生只有掌握好预防与斗争两大策略,才可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应对任何压力与挫折的挑战。

中小学生初出茅庐、涉世不深,在以往的成长过程中,顺境多、逆境少,成就感强,挫折体验少,绝大多数学生没有经历过人生大风大浪的洗礼,生活阅历浅,对可能遇到的挫折缺乏心理准备,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应对能力都比较弱。

考试失败是中小学生经常会遇到的事情,由此在一段时间内感到痛苦、紧张、焦虑、情绪低沉也是正常的情绪反应,但如果长期陷入情绪低沉状态不能自拔,甚至一蹶不振、自暴自弃,就会对正常的生活、人际交往和学习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情绪障碍和身心疾病。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需要,一般包括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如人体内缺乏水分,感觉渴,于是就会产生补充水的需要;人缺少朋友,感觉寂寞,就会产生交往的需要等。需要是人活动的基本动力和源泉,在需要的推动下,人们就会产生动机,引导人们的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力求实现这一目标。

动机是驱使人行为的直接动力。所谓挫折就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如上面的这个女生在考试失败后就产生了懊悔、焦虑、失败等情绪反应。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表明,只要人存在着,就会产生种种需要,就会因需要得不到满足或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挫折。对于每个人来说,挫折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普遍存在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挫折也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挫折。因此,挫折是人一生的伴侣,认识挫折、适应挫折、学会理性地面对挫折和积极地化解挫折,是每个人终生的课题。

能够客观理性地面对挫折和采取积极的方式适应挫折、化解挫折是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

广大的中小学生一旦遭受挫折,在生理、心理与行为方面都会产生挫折反应,如紧张、愤怒、焦虑、烦躁、痛苦、攻击等。由于中小学生以往的挫折体验少,特别是对重大挫折体验少,所以,当遇到挫折时,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更为强烈。如何控制因受挫折而产生的强烈的情绪反应,是冷静、客观和理性地抵抗和应对挫折的基础。

广大中小学生对挫折的反应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情绪反应强烈,有的则不明显;有的以各种偏激的行为表现出来,有的则以积极的方式来对待。一般来讲,人对挫折的反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

焦虑是中小学生面临压力与挫折时最常见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躁动不安,并伴有心悸、出汗、呼吸不均、血压升高等生理反应。一般来说,适度的焦虑对激发潜能、提高活动效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过度的焦虑则会给身心健康带来危害,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2.攻击。

中小学生在遭受挫折时,在愤怒情绪的作用下常会表现出一定的攻击行为。攻击的形式有2种:①是直接攻击,即受挫折后将愤怒直接指向造成其挫折的人或物,如对扔了钱进去却不见饮料出来的自动售货机拳打脚踢;②是转向攻击,即不直接攻击造成挫折的对象,而是把攻击的矛头转向自己或与挫折无关的其他对象,如有的学生在学校受到老师批评后回家找自己的父母撒气。攻击虽然可以暂时发泄心中的愤怒与不满,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很可能不仅消除不了原有的挫折感,还会引起新的挫折感,并给自己、他人或社会造成不应有的伤害。

3.冷漠。

中小学生受挫后表现出对挫折情境漠不关心或无动于衷的态度。这是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而隐蔽的心理反应,常在不堪忍受挫折压力、攻击行为无效或无法实且又看不到改变境遇的希望时发生。冷漠并非不含愤怒,而是将愤怒压抑在内心深处,它通常比攻击对身心带来的危害还要大。

4.自杀。

自杀是中小学生遭受挫折后的一种极端反应方式,也可以看作是受挫后针对自身的一种典型的特殊的攻击行为。

通常,自杀行为是在挫折的打击大大超出中小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的情况下发生的,特别是当有些同学将受挫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并对自己丧失信心,将自己作为迁怒的对象时更易于导致自杀行为。中小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成长过程一般都比较顺利,很少遇到大的挫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普遍较低,同时中小学生一般都年轻气盛,所以,当受到挫折的打击时,有时是很小的挫折,就会产生自杀行为。

5.合理化。

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通过选择一些合理的理由或事实来解释所遭遇的心理困境,以减轻精神痛苦的方式。人们常说的“找借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就是这种反应方式的写照。这种反应方式的确可暂时缓解心理困扰,但多数时候会起到自我欺骗或自我麻痹的作用,影响中小学生实事求是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中小学生在遇到挫折以后,除了会表现上述一些情况之外,还会以其他很多消极的情绪或情况表现出来。虽然某些反应形式在一定条件下有助于青少年减轻压力与挫折带来的痛苦,但是它们不能从根本上解除你所面临的各种人生困境。为了全面提高自身承受压力、应付挫折的能力,同学们有必要尽早做出有效的自我调适,从而在各种压力与挫折面前都能采取积极主动与灵活的应对措施。

心理学家指出,中小学生只有掌握好预防与斗争两大策略,才可能充分调动自身的潜力应对任何压力与挫折的挑战。

预防策略指的是在压力与挫折到来之前所采取的策略。这类策略包括2大方面:①是如何防止或减少压力与挫折的出现,通俗地讲就是“尽可能少惹不必要的麻烦”;②是如何积蓄自我与社会的资源增强抵抗压力与挫折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练好内功,吸收外力,要打就打有准备之仗”。斗争策略指的是在压力与挫折降临之时所采取的策略。具体包括监视应激源,集中资源,搜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整对应激源的认知,控制不良的情绪反应等应对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