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正确看待生死

正确看待生死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怎样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生一大课题。公元550年,东魏丞相高洋篡夺了帝位,建立了北齐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高洋一面残杀元氏宗亲,一面又收买元氏势力中的叛逆。定襄令元景安贪生怕死,乞求高洋赐姓高,以示效忠。这就向我们昭示:为正义、为坚持真理而死,虽死犹生,就像碎玉,仍然放射出玉的光彩;贪生怕死、失节投敌,这种人虽生犹死,就如同被保全的泥瓦一样,为人不齿。

怎样对待生与死,这是人生一大课题。人作为自然界的有机体,生老病死都有其自然的规律,这是自然的法则,是天的法则,人是无力回天的,所以人固有一死。但关键在于:当生与死、个人生命与正义事业发生尖锐矛盾时,怎样选择,怎样面对生与死。

儒家的选择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公元550年,东魏丞相高洋篡夺了帝位,建立了北齐政权。为了巩固其统治,高洋一面残杀元氏宗亲,一面又收买元氏势力中的叛逆。定襄令元景安贪生怕死,乞求高洋赐姓高,以示效忠。他在一次与堂兄元景皓等人密商应付时局对策时,将这个想法提了出来,遭到元景皓的坚决反对,说“大丈夫宁做玉器被打碎也不做泥瓦得以保全,怎么能改从他人姓氏而抛弃自己的本宗呢?”

元景安把他的话报告给高洋,结果元景皓被杀害。

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由此演化而来,比喻宁愿为正义的事业而献出生命,也不愿屈从失节而苟且偷生。这既反映了一种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也表达了人们对生与死的态度。这也是“舍生取义”的具体体现。

司马迁在《报任卿书》中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就向我们昭示:为正义、为坚持真理而死,虽死犹生,就像碎玉,仍然放射出玉的光彩;贪生怕死、失节投敌,这种人虽生犹死,就如同被保全的泥瓦一样,为人不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