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共产党是有优良作风的党

中国共产党是有优良作风的党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优良作风主要指的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群众是实践的主体,领导干部是群众实践的组织者。这些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又对三大作风及其有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三大作风是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特点和它所具有的特色。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是有优良作风的党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基本内容

党的优良作风主要指的是在民主革命阶段党所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他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就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毛泽东曾以“有的放矢”形象地比喻理论联系实际。“的”是靶,“矢”是箭,“有的放矢”就是放箭一定要对准靶。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这个“矢”,去射中国革命实际这个“的”。理论联系实际,包含着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掌握科学理论,就是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理论原理来解决实际问题,并使理论得到发展,而不是仅仅学一些革命理论的词句条条;二是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把握实际情况,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来加以科学的分析,来制定政策,而不是仅仅搜集一大堆实际情况;三是必须注意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正在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中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总结出经验并上升为带有指导性的理论。理论与实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统一起来,才能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制定党在各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并纠正来自“左”或右的错误,使党的事业不断获得胜利。

(二)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向群众学习,对群众负责的作风,也就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人民群众是认识的主体的观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要求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刻也不能放松群众工作,要为广大群众求解放、谋幸福。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前提,是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克服困难,压倒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党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党始终忠实地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保持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密切联系群众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群众是实践的主体,领导干部是群众实践的组织者。领导者的才干,就体现在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用党的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群众的集体智慧,在工作上创造出一流的成绩。如果脱离了群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工作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的事业就将一事无成。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就是对党内同志之间在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中存在的缺点、错误,真诚而又严肃地提出批评,帮助犯错误的同志提高认识,取得进步;对自身的缺点、错误认真地进行自我检查,提出纠正的方法,取得深刻教训。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领导班子要开展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批评和自我批评,必须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原则,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目的是为了团结同志,改正错误,取得进步。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党和其他政党相互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说它们在不停的运动中抵抗了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侵蚀。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要真正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必须做到:一是经常开展自我批评,党的自我批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政策失误以及由此带来的损失进行自我批评;二是鼓励人民群众对党、党员对党组织的批评,使党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必须通过法规、制度来保障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够经常进行;四是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坚持原则,以理服人。

二、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形成

无产阶级政党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长期的艰苦斗争中,通过自觉的培养和锻炼,必然形成自己特有的与资产阶级政党不同的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作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们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和领导工人运动的斗争中,强调实事求是,反对说大话,唱高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任何迷信;倡导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承认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反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各种恶习对党的侵袭,反对党的领导人中的腐败风气。列宁对党的作风问题也作过很多重要论述。他提倡求实精神和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特别在党执政以后,强调反对官僚主义。这些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党风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是,提出党风这个科学概念,对党风作全面系统的论述,指出优良的作风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并把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在1945年中共七大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毛泽东首次把党的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又对三大作风及其有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论述。三大作风是在长期的实践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历史特点和它所具有的特色。

(一)理论联系实际作风的形成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从事共产主义事业的。如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就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最基本的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分析中国的特殊国情,找出其特殊的发展规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导。就是说,要有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是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发展起来的。1930年,毛泽东就提出过反对本本主义,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1938年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上,他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延安整风运动前后,毛泽东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创造,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高度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深刻地批判了主观主义及其表现形式教条主义经验主义。经过延安整风,许多同志从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中国革命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理论水平,增强了实际工作能力。经过延安整风,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在全党扎了根。为了使全党继续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工作作风,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特别强调中国革命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动力、同盟军以及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等方面。中共七大修改党章报告指出,忽视中国革命这些特点,就可能犯“左”的或右的错误;不仅要在一般的意义上了解这些特点,而且在一切工作中,在处理每一个具体问题时,都要具体地照顾到这些特点,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这就要求全党在一切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作风。

(二)密切联系群众作风形成的过程

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工作作风方面的体现。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是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汲取人民群众的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去争取革命事业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对这一原理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敌人异常强大和残暴,而革命力量却比较弱小。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先锋队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更需要扎根于群众之中,紧紧地依靠群众,把群众最充分地发动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力量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正是在长期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以极大的努力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为革命事业而斗争的过程中,党的群众路线逐步成熟和丰富起来。早在1922年,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过:“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1929年9月,周恩来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即九月来信)专节论述了红军和群众的关系,并就筹款工作指出,“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而要“经过群众路线”。这是第一次赋予群众路线这一概念以比较明确的含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反“围剿”的残酷斗争中,党愈加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一些著作(如《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等)中,事实上已经把群众路线看作是党在革命活动中应当经常和普遍实行的方式和方法。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在党内的胜利,党关于群众路线的思想也经过总结经验而达到成熟,其标志就是1943年毛泽东为党中央所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在这个决定中,他把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结合起来,并化为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从而科学地阐述了群众路线包含的内容和实施的步骤,分析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这样一种领导方法的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延安整风期间,党的许多领导人又进一步丰富了群众路线的思想。中共七大关于群众路线的论述和规定,就是上述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中共七大修改党章报告反复强调了群众路线的重要性。指出,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与人民群众建立正确关系的路线,就是要使我们党用正确的态度与正确的方法去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党章总纲用了较长的篇幅论述群众路线,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必须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联系。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理解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迫切需要,组织他们为实现自己的需要而斗争;必须向人民群众学习,同时以革命精神教育人民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必须警惕脱离群众的危险,要同尾巴主义、命令主义、关门主义、官僚主义和军阀主义等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作斗争。这是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群众路线的高度概括,也是全党贯彻群众路线必须遵循的方针。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关于支部的任务,就规定要“经常注意并向上级机关反映人民群众的情绪和要求,关心人民群众之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生活。并组织人民群众来解决他们自己的各种问题。”

(三)批评和自我批评作风形成过程

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接受和坚持的。但是,由于党内小资产阶级成分很多,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比较突出,加上党创建时理论水平较低,民主生活不充分,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十分不易。从全党范围说,自觉地、正确地把这一原则贯彻到党内生活中去,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方法,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逐步得到解决的。早在土地革命初期,毛泽东就认为: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中国党有着特殊重要意义。他说:“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而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基本方法,就是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1929年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毛泽东提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加党的战斗力的武器。”并指出开展党内批评必须注意的一些问题。例如,不应当利用批评去作攻击个人的工具,不允许用报复主义的态度对待批评;批评防止主观武断,要有证据;批评要注意政治,不要庸俗化等等。然而,当时党的领导机关并没有这样做。“左”倾错误的代表人物和推行者,不是压制党内广大群众对他们的批评,就是歪曲批评和自我批评,把它变为打击坚持正确原则的同志、推行其错误路线的工具。党内连续发生了三次“左”倾错误,一次比一次更加严重,几乎使中国革命濒于绝境。1935年的遵义会议是党从危机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也是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解决党内分歧的成功范例。以后,鉴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内搞“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严重教训,毛泽东提出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要贯彻“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并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这一解决党内矛盾的科学公式。在这一正确方针的指引下,党成功地开展了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的延安整风运动,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为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作好了准备。由于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史上发挥了特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又积累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武器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促进党的建设和革命事业不断胜利发展的独创性经验,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中共七大被概括为中国共产党三大作风之一,成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总纲指出:“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还进一步从党的性质和宗旨,说明了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说:“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的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事业是完全合乎正义的,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随时准备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们的事业,难道还有什么不适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观点、意见、办法,舍不得丢掉的吗?”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七大不仅把批评和自我批评写进了党章,而且大会本身就贯穿着自我批评的精神。毛泽东在大会闭幕词中说:“我们开了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代表们对三个报告发表了很好的意见。许多同志作了自我批评,从团结的目标出发,经过自我批评,达到了团结。”“这次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

(四)党的优良作风的新的时代内涵

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更加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党的八大预备会议上,毛泽东作的《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的讲话,着重阐述了继续发扬党的思想方面和作风方面的优良传统,继承党的三大作风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与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党的优良作风得以恢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进一步强调了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的重要性,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求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赋予了党的作风建设新的时代内容。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一结束,他就带领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同志到西柏坡学习考察,要求全党保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特别是在2007年年初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他又着重提出了解决党的作风问题,实现党的作风“八个方面好转”,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牢记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我们党的庄严使命,树立为党和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牢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和肩负的历史责任,自觉在艰苦奋斗的实践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结束语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又郑重地向全党提出了“四个一定要”的作风要求。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又向全党提出了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的“四个大兴”的号召。

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党中央强调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主观与客观相符合,不拘泥于马克思阐述的具体结论,就是要一方面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联系自己工作的实际,努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向题;另一方面,坚持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品质,在继续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在密切联系群众方面,党中央强调了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这是体现共产党的性质和衡量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因此,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同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和一切腐败现象进行不懈斗争,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同时,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要把解决人民群众当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2009年年初的中纪委十七届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提出了要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的“三个第一”的思想。

在批评和自我批评方面,党中央强调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党内不论什么人,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强调新时期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接受群众监督与批评,保持党的纯洁性。领导干部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必须树立正确的批评观。即要从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从团结同志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纠正缺点错误,更好地为党和人民而努力工作。一要实事求是、与人为善。是什么问题就是什么问题,既不夸大事实和无限上纲上线,也不能缩小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更不能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不管青红皂白或事实根据,强加于人,这样就极易造成“十年动乱”那种整人、打击甚至迫害的行为。二要坚持原则、不留情面。就是要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遇事出以公心,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坚决破除“批评上级怕打击报复,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人情,自我批评怕丢面子”的思想障碍和好人主义倾向。三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所谓的真理就是不怕批评,不回避批评。要把群众的批评看做是对我们党和事业的关心,对共产党人的爱护。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身存在的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在正常的党内生活中逐步克服。四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对待同志的正确态度。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是为了救人,而不是把人整死。因此,我们要坚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新的团结。党的三大作风是党的作风的核心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不断推进,在强调继承和发扬三大作风的同时,党中央还强调要继承和发扬党的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民主集中制作风,求真务实的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等优良作风,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时代内涵,使党的作风建设不断与时俱进,经受新时期的考验。

(五)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间的辩证关系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党的工作作风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正确解决了怎样对待科学理论,在工作中依靠谁,以及怎样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的问题。三大作风解决好了,就有了作好工作的保证。三大作风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和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不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就没有客观的依据和标准。不贯彻群众路线,不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不引导群众关心和监督党的工作,实事求是和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一句空话。不去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就会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脱离,就从根本上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脱离了群众。三大作风集中反映了党的世界观,体现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表明了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特有品质。

总之,中共七大第一次对党的优良作风作了理论上的全面概括,赋予了它完备的形态和深刻的内容。这既体现了党的成熟与壮大,又反映了当时斗争的迫切需要。中共七大确立了党的总任务,这一任务是十分伟大而艰巨的。显然,党必须具备正确的工作作风,才能团结全党和全国人民努力完成这一任务。历史完全证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广大人民、战胜强大敌人的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