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时间:2022-02-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性修养的内容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决定的,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包括多个方面的综合修养。政治修养的目的就是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在党性修养各组成部分中处于基石的地位。

第三节 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

党性修养的内容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党章》对党员的要求决定的,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指出:“我们要做马克思列宁主义创始人的最忠实、最好的学生,就需要在无产阶级和一切群众的长期而伟大的革命斗争中进行各方面的修养,要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要有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处理各种问题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战略、战术的修养;要有无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有坚持党内团结、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遵守纪律的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我们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们大家都无例外地需要进行上述各方面的修养。”由此可见,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是包括多个方面的综合修养。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党的中心任务,从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组织纪律等方面进行修养。

一、政治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基础

政治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政治修养在党性修养各部分内容中,又处于重要基础的位置。政治修养的目的就是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也是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如果这个支柱倒了,共产党也就不成为共产党了。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共产党人的一贯风格和本色。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信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任何时候都丝毫不能动摇的。一个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如果在思想上动摇了这些根本的东西,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就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胡锦涛同志指出:“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这个理想信念就是共产主义和我们在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党员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加强政治修养,首先,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加强政治修养为切入,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和政治观点,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牢记“两个务必”,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切实解决好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问题。其次,要增强大局意识。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所承担的责任放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大局中去把握、去思考、去衡量,始终做到工作目标围绕大局来考核。最后,增强责任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工夫下到抓落实上,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敢于直面困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积极化解各种复杂矛盾,做到事不避难,敢于担当。

另外,加强政治修养,还必须积极应对实用主义价值追求的挑战,始终不渝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30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比如物质利益原则和观念、等价交换原则和观念、务实求实的原则和观念等,都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的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但要注意,这些原则和观念有其适用的领域和范围,只可在市场领域、经济领域起作用。然而有人却把它引入党的政治生活,用实用主义的价值追求挑战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一些党员干部甚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宗旨,背离了党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信奉“有用即真理”,从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及个人利益出发,对党的理论和中央精神割裂肢解、断章取义,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执行,不符合的就阳奉阴违。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行贿受贿、腐化堕落,搞形形色色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都同实用主义的价值追求有关。

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下工夫解决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一方面要深刻揭示实用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和特点及其对党的事业、对个人成长的严重危害;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充分发挥媒体的宣传导向作用、价值评价作用,大力弘扬真善美,坚决鞭挞假恶丑,形成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的浓厚舆论氛围。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如党的十七大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每一个共产党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政治修养,就必须要头脑清醒,始终明确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理论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基石

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在党性修养各组成部分中处于基石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起来的先进政治组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我们党才能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由胜利走向胜利。在这个优势面前,一切反科学、反理性的歪理都难有市场;一切违背社会发展规律、违背人民意愿的邪说都难成气候。但是,先进的理论既不能自发产生,也难以自发地掌握,必须依靠长期有力的引导和理论武装。发挥党的理论优势,最根本的就是要继续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党员领导干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用唯物论代替唯心论,用唯物辩证法代替形而上学,在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提高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实践水平,提高他们识别谬误、划清各种是非界限的能力。

为什么在重大变革时期有些领导干部往往在一些重大是非、重大原则问题上政治上不敏锐,甚至失去辨别能力,以致左右摇摆,随波逐流,迷失了方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应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论上贫乏,政治上就不清醒。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拒绝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的人,就不会有真正的党性,就没有资格存身于工人阶级先锋队之列。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共产党人政治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只有立足于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自己具有基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增强政治上的敏锐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在有效抵御西方发达国家对我们实施“西化”“分化”和“和平演变”的过程中,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远保持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纯洁性。

胡锦涛同志指出:“加强理论学习是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思想基础,不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就不能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就不可能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因而也不可能是牢固的,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丧失抵御能力。”当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并努力做到入脑入心和真信、真用,自觉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能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做一个有坚强党性和较高理论素养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就要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修养,与时俱进,进行理论创新,保持理论上的清醒。

当前,加强理论修养,要积极应对思想多元化对一元化指导思想的挑战,旗帜鲜明地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思想的多元化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人们思想空前活跃、自我意识显著增强的产物。总的看,这种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它主要表现为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群体由于思想观念和生活状态的差异和个人偏好等,而形成的异彩纷呈的思想认识和观点。对此,我们应当求同存异,包容多样。

但思想多元化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杂音、噪音,甚至挑战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比如,在当前的思想理论领域,有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性提出质疑,认为过时了,没用了;有的对改革开放政策提出了质疑,认为离开了社会主义的原则;有的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作为普世价值,把西方的政治模式奉为灵丹妙药,企图照搬到中国;等等。最要害的是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思想理论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他们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思想理论领域打开缺口,首先搞乱人们的思想。

历史经验表明,指导思想绝不能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因此,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上,我们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积极的态度、坚定的信念、有力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应对多元化对一元化指导思想的挑战。要努力用生动的事例、宝贵的经验、科学的道理,从客观真理的高度,从历史规律的高度,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深刻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深刻阐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然性、必要性。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三、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核心

(一)准确把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内涵

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在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各组成内容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所谓“思想道德修养”,专指人们在思想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道德养成。思想道德修养是人类思想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指个人按照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思想道德教育,使之成为行为者内心的“当然之则”的过程和取得的积极成果。它包含两层含义:从动态上理解,指思想道德行为人依照一定的思想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学习、体验、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客观实践活动;从静态上理解,指思想道德行为人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思想道德境界。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思想道德实现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基本职能有重要意义。对于共产党人来说,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是《党章》明确规定的义务。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情操,是党性修养的核心。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可以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奠定重要基础。因此,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领导干部的道德修养,不仅关系他们的个人品行,而且关系党的整体形象。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坚决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思想文化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共产党人思想道德修养的方法是加强学习和实践,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新时期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指领导干部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按照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进行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一个领导干部最根本的是要忠诚于党、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增强宗旨意识,自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正确处理个人与组织,个人与集体的社会关系,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在社会利益多样化和社会意识多层次化条件下,加强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思想意识修养。做到对党忠诚老实,个人利益自觉服从党的利益;对同志满腔热情,真情相待。坚持党的原则,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img5

讲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讲品行、重品行。领导干部要把讲品行、重品行作为讲党性的体现,自觉把个人的兴趣、爱好、欲望等一言一行,都严格纳入时代的道德范畴之中,真正树立高尚的从政品格。一是铸就襟怀坦荡的政治品德。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说话心口一致、办事知行统一、为人表里如一。二是践行健康文明的社会公德。牢记“八荣八耻”,不断提升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追求人格力量,体现人格魅力。三是遵守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恪尽职守,从平凡事做起,勤勉工作、无私奉献、踏实办事。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打硬仗,甘于吃苦,淡泊名利,不骄不躁。四是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领导干部应当成为遵守家庭美德的模范,做到情趣健康、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不贪钱色,防止各种不良的生活行为影响自己的品行。

(二)“德”的核心是党性

党性修养的核心是思想道德修养,而思想道德及思想道德修养的核心则又是党性,而党性的核心则又是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以党性为核心推动思想道德修养,对于我们加强党性修养,促进作风养成具有重大的意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历来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原则和标准。从我们党的理论和实践看,领导干部的德包括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多个方面,但最根本的是党性。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根本要求是增强党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以高举旗帜、坚定信念、践行宗旨为根本,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因此,领导干部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就必须既要全面把握德的内容,又要努力抓住德的核心。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断增强自身党性观念,努力把党性原则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动,努力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内在属性,是一个政党阶级性的集中体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的党性是党的性质、宗旨、作风、纪律、奋斗目标、道德规范等各方面要素的综合反映,是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三句话点出了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官德”,也就是“为政之德”,也体现出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当前加强党性修养特别是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重点和主要任务。所谓“为政之德”,俗称“官德”,属于职业道德的一个特殊领域,一般指党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从事公务活动时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处事准则,也指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在运用公共权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和人格品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为政以德”,无论古今中外,从政道德在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都居于核心地位,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国家的治乱兴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从政道德事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事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方向和水准,具有时代的先进性;事关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具有榜样的示范性;事关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成效的大小,具有作用地位方面的核心性。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地树立和践行从政道德。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要求:“要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运用权力;深怀爱民之心,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切实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言行一致,诚实守信,以身作则。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新时期的“为政之德”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模范地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

德才兼备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这是对我们党的干部标准的科学诠释,也是领导干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作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忠于职守、秉公办事、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一身正气良好形象的根基。

(三)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执政立身的基石

在传统的德治社会中,官德作为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是个体德性、政治目的、社会制度的综合体,不仅具有整合性特征,还体现为一种制度性设置。执政以德的文化传统和以德为先的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及建设不仅包含着深刻的历史经验,而且也包含着人类对思想道德教育与社会稳定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对于我们今天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不断推进领导干部队伍思想道德修养及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1.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在履行公职中获得群众信任的基础

领导工作所固有的公共性质和特殊社会地位,决定了领导干部在道德上的更高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官员注重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获得民众的认可,也才能更高地治国理政。孔子特别提出“为政以德”的主张和以德治国的方略,强化了道德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对从政者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荀子甚至把道德作为政治的出发点:“临事接民而以义,变应宽裕而多容,恭敬以先之,政之始也。”管子将德治理论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提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的著名论断,归结出为政必顺民心的原则与经验,其中主要的一项是“授有德,则国安”。后人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理论,认为授无德则国乱,“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如果说德治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旨的话,那么要求执政者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成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既然思想道德修养是官员的从政基础,那么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并追求“人皆可为圣人”的道德自觉与自律,就成为民众对官员期望和评价的基础。孔子对官员的希冀是:“为政以德,譬若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孟子从德治的效用角度看待官员的行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道德与官位不相符的结果不利于社会稳定:“唯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道德高尚是获得别人信任的基础,厚德载物,则成为历代清明官员的座右铭。

同样的道理,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什么共产党员能够吸引和激励千百万群众,为实现理想而共同奋斗呢?关键就在于共产党员在战斗中冲锋在前,在生活中吃苦在前,在物质利益面前主动让利于民,最起码不与民争利。近年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常修为政之德”,“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操守,重品行,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这是因为领导干部的修养和作为对于提高执政能力是基础性的。对于领导干部自身修养来讲,崇高的道德理想信念给人以鼓舞,纯洁的道德情操给人以理智,正确的道德规范给人以准绳,高尚的道德素质能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工作对象的行为,思想道德高尚能更好地约束自己做到谨慎用权,守住防线,修正自我,廉洁从政。没有精通的业务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表达方法,领导干部的人格力量就成为抽象的教义和空中楼阁;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领导干部的修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2.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树立威信的前提

领导工作的前提是让人相信并跟随,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备非权力影响力。非权力影响力,是指领导干部的品质、作风、知识、能力、业绩以及行为榜样等因素对被领导者产生的影响。非权力影响力是相对权力影响力而言的。个人德行的高尚与否会是构成非权力影响力的最关键因素。非权利影响力在社会心理学中被称为“权威效应”,即说话的人如果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则所说的话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相信其正确性。“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材料雄辩地表明,发自享有崇高威望地方的信息,其影响力比较大。解释这种信息为什么具有较大的影响力乃是社会心理学的任务,因为不能从生理上来说明这个来源的特性。”

道德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自身需求逐步形成的行为规范,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或者说是群众的共识。作为社会公职人员的领导干部只有以这种道德共识为约束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领导干部树立威信、赢得尊重不是靠职务高,而是靠人格完美,用人格力量赢得别人的尊重。

按照马克思主义伦理学,道德典范和道德威信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因素。人们在领导干部道德威信的感召下,形成一种内心的对现实的超越。领导干部只有得到群众的拥护,受到人们的尊重,所讲的话才会有号召力,群众才愿意跟从。那种凭权力压、靠大话吓的方法,不会树立起任何威信。邓小平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

3.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社会因为有大量奉献在岗位上的人而不断进步,社会公职人员也因为秉承职守、奉献在岗位上而得到民众的尊重。孔子认为官员对待自己的使命应当:“居之无倦,行之以忠。”无倦,指的是一种敬业精神;以忠,则是出于公心为民办事。行政决策要符合道德要求。因为,“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孟子曰:“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按照儒家思想的要求,官员处理政务不能涉及个人私欲,因为“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对于官员而言,最基本的道德责任就是廉洁,“廉者,政之本也”。“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只有廉洁才能心中有民众,才能考虑到为民造福,正如贾谊所言:“德莫高于博爱人,而政莫高于博利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求官员忠于职责和使命,并发挥自己在行为方面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既是群体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又是群体意志的体现者和执行者,也是群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教育者,还是群体关系的设计者和协调者。这就决定了领导干部道德应当是一种榜样道德。这种榜样道德主要表现为道德在规范人的内心世界和行为上,其影响力势必超出领导干部个体的范围,即通过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风貌和道德形象,扩散和辐射到工作对象。因此,作为承载伟大事业的共产党的领导干部,不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既要经得起艰难困苦的磨炼,又要经得起物质生活的考验;既耐得住清贫,又耐得住寂寞,始终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刘少奇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如果能长期坚持与实践相结合的道德修养,“他就可能有很好的共产主义的道德”,“他也可能有最高尚的自尊心、自爱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

4.思想道德修养是领导干部动员群众、示范社会的资本

在现代法治社会中,道德和法律一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控制方式,同时还具有政治法律之外的独特的社会功能。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等引导和规范人的思想行为,通过说服、劝导和示范等方式实现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人们总是寻找一种道德标尺与道德认知相对比,才能使人们获得道德的认同,从而把道德内化为人们的信念、行为和习惯。领导干部的道德责任非常重大,其行为要以是否符合组织的要求和服务人群的意愿为标准来衡量。道德标尺或者道德榜样有社会肯定性和主导性,能够激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实践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

我国传统文化中除了对官员提出高于一般民众的道德要求外,还明确了官员所肩负的道德教化的使命。“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在优化社会风气、美化社会环境中,官员的思想道德修养起着示范作用。它影响周围的干部群众,并从根本上达到启发、激活人们内心中的道德内省和自律意识的作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

群众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言论中感悟社会所倡导的思想道德要求,又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行为中判断善恶是非。延安时期,美国作家斯诺看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吃粗糙的小米,住简陋的窑洞,穿用缴获敌人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他称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是“兴国之光”。陈嘉庚访问延安,把国民党官员的奢侈昏庸与共产党干部的励精图治作了对比,认为共产党一定能够战胜国民党。历史也正如其所言。

当前中国的社会转型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过程,同时还是一种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社会生活及其变化的复杂性,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无序性,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引导、梳理和教育,各种新旧思想矛盾交织在一起,人们的精神困惑空前增多,甚至还会出现某些消极、涣散和混乱的现象。社会舆论宣传、教育在重塑人的价值观念的努力一旦无法与社会的错乱形成抗衡并对之进行有效的弥补和消解,负面作用的累积就会带来各种问题。所以,领导干部在引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时,也要守望好自己的精神家园。领导干部如果成为群众的思想道德模范,就是在社会上树起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就是在群众中确立一种导向、一个楷模。可见,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倡导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价值理念,对于弘扬社会正气,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思想道德修养,不仅能够有效弥补领导干部职业规范,也必然带来整个社会人际关系环境、舆论环境、育人环境的极大改善。可以肯定的是,执政以德的文化基因和以德为先的选人机制,对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干部考核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重要价值,将随着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结合程度的深化而日益凸显。

四、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必要条件

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各部分内容中处于必要条件的位置。领导干部不仅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还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当今世界,国际格局多极化态势日益明显,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国际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特别是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宏观驾驭能力的竞争,表现为人的素质的竞争。共产党人是用人类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武装起来的先进分子,现在是知识奔流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努力学习就要落后,就会逐渐失去其先进性。在新的形势下,要做到主动而不是被动、自觉而不是盲目地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就要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尤其是新知识,增长新的本领。

每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所在的工作岗位,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体工程中的一个部分。每个成员只有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并把周围的群众带动起来了,现代化建设这个总体工程才有保证。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本职工作,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用自己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来保证总体工程的实现。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带头深化企业改革,带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带头推动科技创新,努力增加对社会的有效供给;农村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头发展现代化农业,带头进行科学种田和勤劳致富,同时以极大的热情,带领广大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从事科技、教育、文化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自己的勤奋劳动和创造,不断构建创新型国家,奋起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为现代化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为社会提供更好的精神产品;党政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扎扎实实地工作,努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和执行力,努力争取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做好,取得较大成绩。总之,领导干部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光有明确的方向和良好的愿望不行,还必须有与之相适应的本领和能力。在政治方向确定的前提下,本领越高,能力越大,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贡献也就越大。我们必须克服困难,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作为一个领导干部要更好地履行领导义务,自觉地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各行各业中争当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在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军中,在推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科学发展的进程中,迈出更坚实的脚步,成为有本领有能力的先锋战士。

五、作风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

作风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同时,又是党性修养各组成内容的外在体现。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党风建设,把党风问题提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邓小平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江泽民同志在《论党的建设》中明确指出:“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届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的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8个方面作风问题。党的十七大强调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重视党员及党员领导干部的党风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中国共产党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党风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个党性问题。共产党人的党性,建立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最大利益基础上,建立在无产阶级世界观基础上。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表现了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对待人民群众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态度。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才是共产党人有党性的表现。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风如何,对于党的巩固和发展、成功与失败关系极大。

共产党人的修养,表现在作风上就是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特别是党的三大作风、“两个务必”等,这集中反映了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本质,体现了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应有的高度政治觉悟、高尚的政治品德和顽强的革命精神,是党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共产党人作风修养的主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干部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要求,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个方面”“四个一定要”“三种意识”,以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四个大兴”,加强思想作风、学习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的修养。

六、组织纪律性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根本保证

组织纪律性修养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又在党性修养各组成内容中处于根本保证的位置。具有完备的行为规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组织的重要标志。政党是围绕自己的政治纲领、按照自己的政治路线、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列宁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它所以能够成为而且必然会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就是因为它根据马克思主义原则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组织的物质统一来巩固的,这个组织把千百万劳动者团结成一支工人阶级的大军。”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革命中诞生的,正如毛泽东所说:“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党章规定:“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我们党不是许多党员简单的数字的总和,而是由全体党员按照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有机体,是党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结合体,是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结合起来的统一体。这个原则就是民主集中制,它正确地反映了各种党内关系和特定社会关系,规定了党内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原则。为了保证党组织内部正常高效运转,必须建立一系列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行为规则,规范和约束党的组织和全体成员的活动。

党的组织纪律就是调整党组织之间、党组织与党员之间、党员与党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则。它的核心是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与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相结合。这种结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具体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是党员和党组织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离开集中的民主。离开集中讲民主,就会出现议而不决,导致分散主义、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民主集中制的集中是全党意志、智慧、力量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不是离开民主的集中。离开民主讲集中,就会独断专行,导致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党组织应当严格执行和维护党的组织纪律,党员应当自觉接受党的组织纪律的约束。只有这样,才能在党内真正形成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才能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我们党从建立自己的组织开始,就十分重视组织纪律建设。《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凡是有党员五人以上的地方,应成立委员会”,“超过三十人的,应由委员会的委员中选出一个执行委员会”,“委员会的党员人数超过五百,或同一地方设有五个委员会时,应由全国代表会议委派十人组成执行委员会。如上述要求不能实现,应成立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关于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和组织细则另订。”同时规定:“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的地方组织中的党员人数多时,可以派他们到其他地区去工作,但是一定要受地方执行委员会的最严格的监督。”“地方委员会的财务、活动和政策,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借鉴了俄共(布)的组织制度,党的领导机构是由自身选举或上级委派产生,党员应受到党组织的监督,党的地方组织应受到中央的监督。这些规定是党的组织纪律的雏形。党的二大制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组织”一章中对党的小组、支部、地方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产生、职责及相互关系作了最基本的规定;在“纪律”一章中规定:“全国代表大会为本党最高机关;在全国大会闭会期间,中央执行委员会为最高机关”,“全国大会及中央执行委员会之决议,本党党员皆须绝对服从之”,“下级机关须完全执行上级机关之命令;不执行时,上级机关得取消或改组之”,“本党一切会议均取决多数,少数绝对服从多数。”《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自中央机关以至小团体的基本组织要有严密系统才免得乌合的状态;要有集权精神与铁似的纪律,才免得安那其的状态”,“无论何时何地,个个党员的言论,必须是党的言论,个个党员的活动,必须是党的活动;不可有离党的个人的或地方的意味”,“我们的组织与训练必须是很严密的、集权的、有纪律的,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些规定确立了党的组织纪律的基本框架。党的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是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机构、职权分工、工作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标志着党的组织机构建设逐步健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议决案》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民主集中制写入党章。1935年遵义会议后,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建立健全起来,党内民主集中制有了很大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组织纪律建设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组织纪律体系,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具体表现为:一是坚持和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民主不断扩大。1980年2月,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党代表的选举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1980年7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地方各级党代表大会有关选举若干问题的暂行办法》,对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代表产生、代表资格审查、大会主席团的产生和任务、党委、纪委成员的名额和产生办法等十二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使党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向严密性、规范性方向迈出重要一步。1985年2月,中共中央组织部修订印发《关于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若干具体问题的暂行规定》。党的十二大制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以民主集中制原则为核心的党的组织制度作了系统的阐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通过的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中,增加了对党的全国代表会议的职权规定,规定党内讨论决定问题要实行表决制度。1988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代表大会实行差额选举的暂行办法》。1990年6月,党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1994年1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对基层、地方党组织选举工作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党代表大会选举工作全面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二是规范各级党组织的工作程序,民主集中制建设得到加强。1996年4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试行)》,对地方党委职责、组织原则、议事和决策规则、思想和工作作风的要求进行规范。党中央相继颁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完善监督制度,加强党内监督。2003年12月,中央印发《党内监督条例》,它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修正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对完善民主集中制作出明确的规定,新增写了党务公开、巡视制度等内容。2009年以来,党中央先后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随着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不断健全,党的组织纪律体系也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马克思主义政党之所以坚强有力,之所以能够战胜比自己力量强大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敌人,就在于科学的组织制度和严格的党内纪律。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党的组织纪律是党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党内民主的重要保证,而党的团结统一和党内民主又是党的生命。如果我们党没有科学的组织制度和严格纪律,就没有战斗力、凝聚力和活力。

领导干部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修养。在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党就鲜明地提出越是开放搞活越要加强党的纪律,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实行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也大量增加,使我们面临着新的更加严峻的考验,具体讲就是同时面临着市场经济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共产党执政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干部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更高的党性、更强的党性和更加自觉的组织纪律性,以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和团结统一的局面。深刻的教训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只有加强组织纪律性修养,才能抵制各种诱惑和腐蚀,才能始终保持我们党的团结统一,才能更加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