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佩芳,1930年8月出生。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街道居委会工作,白手起家创办建襄民办小学。历任上海市徐汇区建襄民办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工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伦理学会会长。1960年出席全国文教群英会。两次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儿童教育工作者”、“新中国60年上海百位杰出女教师”等称号。曾当选上海市人大代表。她的办学事迹被改编成沪剧《鸡毛飞上天》和电影《春催桃李》、《人民教师吴佩芳》后,享誉大江南北。
口述:吴佩芳
采访:孙雯静 黄中元 冯玉丽
整理:黄中元 孙雯静
时间:2011年1月19日
地点:上海市建襄小学
创办新中国第一所民办小学
1958年,国家调整了上学儿童的年龄,学生6岁半就可以上学了。一下子,有许多孩子进不了学校。当时党宣传要两条腿走路,我觉得公立学校不够,需要民办学校来补充。我是搞里弄工作的,就下定决心办一个民办学校。当时我只有20多岁,为什么要办这个学校?因为我在旧社会里受过没有文化的苦。我当时的工作是在里弄里卖电影票。2毛钱一张电影票,数一张两张对我来说还行,但数量一多我就犯愁了。要加多少,买多少,送多少,这个要有一定文化水平。特别是肇家浜地区,当时这里的文化比较落后。所以我想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书念,要办一所学校。
吴佩芳与青年教师一起学习
当时办学校非常艰难,一个是没有校址,一个是学校没有资金,一个是没有师资,还有一个是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来我们这个学校,所以当时是“四个没有”。在“四个没有”的情况下,我想办法总是有的,就是依靠群众的力量。当时我们来到房管所,在房管所的协助下找了个18平方米空关的汽车间,在襄阳南路578号。对于资金困难的问题,江镜容老师、殷祖懿老师和我每个人捐了30块钱。你们年轻人不知道,当时30元很值钱的。另外,办学校孩子要喝水,茶桶是我们的另一位胡老师花10块钱买的。一共是100块钱,都是我们自己掏的,没花国家一分钱。办学校的资金凑好了,资金里面包括课桌椅子。课桌椅子是我们把在南昌路学校旧的课桌椅子拿过来,请退休木工帮忙修理的。这样设备有了,钱有了,房子有了,还有就是老师。老师是要聘请的,这个有一定的困难。老师要有一定的素质,一定要有为大众服务的思想。但我们的学校老师当时没有工资,所以没有老师愿意到我们民办小学来。我们3个搞里弄工作的决心自己来,因为我们三个人当时就是不要工资。我为什么要当老师?就是因为自己在旧社会吃了没有文化的苦。当时,我们联系了徐汇区教育局的一位胡老师。他说,你们还是克服困难,自己去当老师吧。就这样,我们3个人一起就当了老师。
当老师就要学习。我们去第五师范学校培训了3个月,特别是1958年那个时候,拼音aoe,还有平上去入四声都要学。最后一个困难,就是生源问题。招生的时候,一部分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这里,因为我们民办学校是3块钱的学费,公办学校也是3块钱的学费,那为什么要到我们民办小学?当时有个笑话,说我是苏州人,殷老师是无锡人,江老师是宁波人,做老师的一定要讲普通话,你们怎么做老师啊?家长的意见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们说,我们可以认真地去学。又有人问,你们只去师范学校学了3个月,能当好老师吗?这确实是一个问题。于是,白天我们去公立学校学,晚上在教室学。一个人做老师,另两个人做学生,边教边学。我当时就想到了,我们不但要备课,还要备人,要把孩子的心理特点备下来。我们对家长保证,会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好学校的孩子。为了办好学校,我们一个星期开一次家长会,有什么情况都向家长汇报。最后家长被感动了,从不愿意把孩子送到我们学校到主动将孩子送进我们学校,并热心地关心我们这个学校。就这样,我们在几个月里边教边学,没有花国家一分钱,就把这个学校办起来了。
要教好每个学生,而不是要教好的学生
学校本来想招80个人,后来来了76个人。其中有个孩子叫胡海法,比较顽皮。他原来读了3年公校,没读好,后来进了我们学校。我们想多一个学生也是好的,所以把他请过来了。他来了以后,非常非常调皮,经常逃课。我们是肇家浜路,校舍是汽车间,地势很平的,一上课就跳出去跑掉了。我是上算术课的,一次他又逃出去了。我想一定要把他追回来。这天正巧是下雨天,他跑我追,他跑得比我快,跑啊跑啊,他看我摔倒后停下来了。他一停,我就起来一把抓住他,说:胡海法你怎么上上课逃掉了?回到学校以后,我没有批评他。我说你今天看到吴老师摔倒了,就停下来了,我知道你还是爱老师的。同时他衣服湿了,我就用电炉把他的衣服烘干,再给他穿起来。我跟他说,吴老师小的时候想读书没有书读,没有文化是苦的,希望你今后改掉不想读书的缺点,你要认真用心地念好书。你要出去玩,下课了出去玩,放学了出去玩。我就这么跟他说,他看了看我然后说:“吴老师,我错了。”他讲这句话时,我眼泪都掉下来了。我认为孩子还是可以教育的,关键是我们用什么方法,要爱护他,关心他,要指出他的缺点,同时肯定他的优点。他看到我摔下来,就来扶我起来,知道他还是爱老师的。做老师是要用爱和关心去呵护每个学生。要教好每个学生,而不是要教好的学生。
吴佩芳帮孩子辅导功课
我再举两个例子,一次我生病了,胡海法到学校,问今天吴老师怎么没来上课,有人说,人家吴老师生病了,他就到我家里来。我听到门口小孩子的声音,就开门出去,很惊讶地说:“咦,胡海法,你怎么来看吴老师啊?”他说你在生病我来看看你。我说你来看我,我首先感谢你。但是你现在是上课的时候,走掉是不对的。我妈妈还是很通情达理的,她就跟我说,这个孩子还是很有良心的,他能在你生病时看你,你要批评得少一点,表扬得多一点。我就觉得这个孩子还是很爱老师的,只要老师爱他,他就能爱你,那我就更加用心地爱他。第二个例子,孩子总是反反复复的,又顽皮了。我忍不住了,说:“胡海法,你怎么又调皮了?”结果他吐了我一脸唾沫。我说:“胡海法,你怎么了?你怎么能这样对吴老师?”但是我自己也觉得我有缺点,没有很好地注意对他的教育方法。我就擦干了脸上的唾沫,说你吐了吴老师是不对的,今后你要注意,但是吴老师讲话也有问题,吴老师也要看到你好的地方,吴老师的方法也要注意。后来我又找他谈话,他又把小便撒在我身上。后来放学了,他在学校里扫地,我一看到他拿了扫把就表扬他,那他就会扫得很好。再比如他的学习分数,一点一点提高,我就一点一点表扬,我说你学习要认真,不是一认真学习就很好吗?胡海法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进步了。
当时我们三位教师都非常用心,爱学生,尽力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受到了表扬,我也受邀去北京参加了全运会。回来以后,我觉得我一定要把学生教好,要让家长满意,要让学生听话,这是我的任务;把学校办好,也是我的任务。这个学校是我们的生命,越是得到荣誉越是要努力办好学校,越是要得到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所以当时我们什么学校都去,去请很多学校来帮助我们。即使别人不理解,我也没有想过要放弃。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都觉得是能把这个学校办得很好的,因为让每个学生上学,是做得很对的。
教好的学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很难的。我们把他们当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这些孩子就会听你的。那个时候,要是孩子不舒服还坚持来学校的话,我就自己在学校里做饭给孩子们吃,让他们可以吃到热乎乎的东西;要是孩子碰到一些家里的困难,比如说父母之间有些问题的话,我都会送孩子回去,跟他的父母讲清楚,让孩子们安心。那时候有些家庭妇女去了闵行,我就把有困难的孩子都留在学校,陪他们睡在学校;有的家长没空带孩子理发,我就和老师们一起给孩子们理发,人家就问孩子们:“这个头发怎么样啊?”孩子们回答:“只要是我们老师给我们剪的都好。”所以我就觉得,只要你真心的爱护孩子,孩子是会懂的,家长也是会理解、支持的。
我这双腿就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学校跑的
在教学中,我们碰到了许多困难。我们教室在汽车间,有许多家长过来听课。我们上课的时候,一是我们讲普通话有困难,第二个是家长来了,总会有点害怕。第一堂课我们应该是上40分钟,我们之前也备了40分钟的课,但我们上了20分钟就上完了,大家没有东西上了。孩子就吵了,闹了,跳了,真是哭笑不得。于是我们就对家长说,你们对我们有什么意见,等我们上完这节课再给我们提,我们会努力改正的。后来我们白天去公立学校学习、听课,无论是下雪天还是下雨天我们都去听课,边教边学,多年积累,慢慢地提高了。
家校联欢会
当时教师的生活条件也比较艰苦。有一个姓贝的老师,是从外地来的,一家三口住在一个亭子间里。我去家访的时候看到他在外面的路灯下备课,很辛苦。那时《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是关于提高教师待遇的。我就拿了这段报道到房管所找局长说:“这是《人民日报》登的,你要想办法解决我们这个老师的问题。”局长回答我说:“我来看看情况再讲吧。”看了之后说,贝老师家是42号,要开窗就要开42家人家。我就说,不是每家人家都是老师,都要备课的。于是我到派出所去看,小学老师就只有一家。我又拿着派出所开的证明跑到房管所,前前后后跑了100次,终于房管所破例为他开了一扇窗。他家是朝北的,朝南开了窗后,贝老师就再也不需要到路灯下备课了,干劲足得不得了。其实,只要是与教育有关的,对孩子有益处的,我都会尽力去做。我这双腿就是为了学生、为了教师、为了学校跑的,一点也不觉得累。有时为了请局长给我批个条,我等到晚上11点都愿意的。我觉得我这样做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学生。
即使在“文革”中我也没有后悔
我在做老师之前,我爱人的工厂月薪34元,我可以去当工人,可是我当老师没有一分钱,我没有后悔。即使在“文革”中我也没有后悔。“文革”时我们学校被迫拆掉了,因为刘少奇同志肯定了我们的办学和接见了我。这次接见之后,我有了使不完的干劲,哪怕是不吃饭、不睡觉都可以,我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别人说我“鸡毛想飞上天”的时候我也没有退缩,因为我觉得我做的是对的,我只要把学校办好,就是“鸡毛飞上了天”。1978年粉碎“四人帮”之后,恢复建襄小学,我很努力地重新办校,我心想,我要是“红”的,我就是要把学校继续办下去,越办越好,要是说我这样是“黑”的,那就一直“黑”下去。我一定要比一比,我到底是红标兵还是黑标兵?这些不是大话,我真的用实际行动这样做的。我是党员,文化大革命中,我被批斗了四年半。当时上海有36个批吴联络站,每天都要批斗我,但越是被批斗我越是觉得自己没有错,觉得我是为党做了一件好事。我只是尽力教好每一个孩子,我是对的。我没有向造反派屈服,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批斗的过程中我几乎死了三次,但都没有死掉,活了下来。所以我下定决心,拼了命也要把学校办好。我觉得是党培养了我、教育了我,我不能忘记党。
我现在有一个心愿,希望这个学校越办越好,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成材。希望这个学校的老师不要忘记过去爱孩子的传统,要把关心、爱护孩子的传统延续下去。这样我作为名誉校长也能够越来越光荣。
采访札记
鸡毛能够飞上天
吴佩芳老师虽然已是80多岁高龄,但是依然非常健谈。
在采访的过程中,我静静地端详着她饱经风霜的脸庞,听着她娓娓讲述当年的种种经历,感受着她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对学生的爱,同时也被深深地感动着。
吴佩芳老师在艰苦的条件下,在自己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依旧全心全意地为学生、为学校、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付出自己的心血,这种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一代学习。但是,更令我钦佩的是她的教育理念。“教好每一个学生”,是吴老师提出的教育理念。她激动地对我说道,“其实学生们都是很懂事的,他们是会关心老师、爱护老师的,只要当老师的用自己的爱去关心他们、感化他们,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这不禁勾起了我对从小到大每位老师的思念,同时也对教师这份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与吴老师的交流,我明白了“鸡毛飞上天”的意义就是平凡的人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只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下去,那么就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没有什么目标是不能实现的。鸡毛能够飞上天,平凡的人也能够干出辉煌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