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情绪表情图片简笔画

情绪表情图片简笔画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情绪和情感作为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情绪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情绪和情感是两种难以分割又有区别的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信息的功能。在社会生活中,微笑表示友好的情绪和情感,示威表达的则是反对的情绪和情感。指情绪与情感作为行动动力,有发起和维持行为的作用。情绪和情感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随着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人们开始越来越多地认识到良好的情绪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在生活中人们还会把情绪和情感混为一谈,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表达,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呢?

1.情绪和情感的定义

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以期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创造条件。人们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必然要接触到自然界或社会中各种各样的对象和现象,必然要遇到得失、顺逆、荣辱、美丑等各种情境,有时感到高兴和喜悦,有时感到气愤和憎恶,有时感到悲伤和忧虑,有时感到爱慕和钦佩,等等。这里的喜、怒、哀、乐、忧、愤、爱、憎等都是情绪和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

img41

那么,究竟什么是情绪和情感呢?百余年来,心理学家们对这一问题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对情绪和情感的实质提出了许多学说,但由于情绪和情感的复杂性,由于各人研究的角度、重点和方法不同,因而,至今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当前,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人们在活动与认识过程中,既表现出对事物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和情感。例如,儿童会因为取得好的成绩而高兴,也会因为做了错事,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感到内疚;人们遇到危险时会产生紧张或恐惧,碰到那些违反社会道德标准的丑恶现象会产生讨厌或愤怒。这些以特殊方式表现出来的主观感受或体验就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作为主观感受,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们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的人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与情感体验。例如,车声、铃声在一般情况下,引不起我们的情感体验,但当我们在聚精会神地思考某些问题时,这些声音就会使我们觉得很讨厌;当你急切地盼望下课时,或在车站伫立等候来车时,铃声和车声又会使你感到愉快、高兴。这说明客体是否能引起人的情绪与情感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绪与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观点的事物,就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与情感体验。

2.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十分复杂的心理现象。在西方的心理学著作中常把情绪和情感合称为感情。这样,感情的概念就包括了心理学中使用的情绪和情感两个方面。情绪和情感是两种难以分割又有区别的主观体验。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表现在:

第一,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的。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尽管人的情绪由于需要的社会化而不同于动物的情绪,但是在表现形式上还是带有原始性动力特征。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带有显著的社会历史制约性,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情绪具有一定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它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迅速增强或减弱或消失,一般不具有稳定性。而情感虽然也会受一定的情境的影响,但由于情感是个性结构或道德品质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对人、对事稳定态度的反映,因而,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第三,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通常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在表现形式,常常伴随一定的机体生理反应。如欣喜若狂的同时伴随着手舞足蹈,怒不可遏的同时伴随着肾上腺素的急剧上升等。情感则显得更加深沉,常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如深沉的爱、殷切的期望、痛苦的思虑等,往往深深地埋在心底,不轻易外露。另外,情绪一旦爆发,往往一时难以控制,有时甚至带有破坏性,而情感不存在这种情况,它始终在意识控制范围内进行。

所谓情绪和情感的联系,指的是情绪和情感都是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一种主观体验。情绪和情感虽有区别,但在具体人身上它们总是彼此依存,交融在一体,难以分开。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深含着情感。因此,情绪和情感又是不可分割的。

情绪与情感体验是错综复杂、细腻多样的,一种情感往往还包含着几种不同的情绪。在表现方式上有时不易被人一下子辨认清楚。如苦闷和绝望、忧伤和悲痛、默许的微笑和否定的微笑等,就不容易一下子辨认清楚,这要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做仔细的观察了解。

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情绪与情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信息交流功能。情绪和情感具有传递信息、沟通信息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包括肢体表情、言语表情和面部表情。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表情传递信息的效果要比言语的效果好,比如说,微笑表示友好,点头表示同意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更为明确。从信息交流的发生上看,表情的交流比言语交流要早得多,在婴儿学会说话前,婴儿与成人的唯一交流手段就是表情。

(2)适应功能。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身体的力量,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适应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服务于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婴儿出生时,不具有独立的生存能力,这时婴儿与成人的交流依赖于情绪;而成人则是要通过情绪反映他处境的好坏。在社会生活中,微笑表示友好的情绪和情感,示威表达的则是反对的情绪和情感。这些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的条件。

(3)调节功能。指情绪与情感作为行动动力,有发起和维持行为的作用。情绪和情感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使人积极思考和成功地解决问题。没有一点紧张,或者过度的紧张或焦虑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情感可以把行为引向合理的轨道,比如,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少年儿童的爱,这是小学教师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推动力量。

但是,情绪和情感也有干扰作用。当人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消极情绪时,这种情绪就会妨碍活动的进程,降低获得的效率。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人类的情绪和情感是很复杂的思维过程,因此我们对人类的情绪和情感应该有更多的了解,才能帮助人们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1.人类情绪的基本类别

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我国古代就有“喜、怒、哀、乐、爱、恶、惧”七情的说法。心理学界一般认为,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的四种基本情绪。这些基本情绪与人的基本需要相联系,是与生俱来的。

(1)快乐。主要是指个体盼望的目的达到或需要得到满足,继而解除紧张感时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取决于目的的重要程度和目的达到的意外程度。如果追求的结果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或者达到目的的意外程度越高,那么所引起的个体快乐感也就越强烈。

(2)愤怒。主要是指由于个体所追求的目的和愿望不能达到或顽固地、一再地受到妨碍,逐渐积累而成的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取决于所受干扰的大小及违背愿望的程度,同时也受人的个性的影响。如果个体追求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就能引起愤怒的情绪。愤怒的情绪不一定是由个体所遭受的挫折引起的,只有那些不合理的挫折才是造成愤怒情绪的原因。

(3)悲哀。主要是指个体在失去所盼望的、所追求的事物或有价值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如亲人去世、考试失败等。悲哀程度取决于所失去对象的重要性和价值大小,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或是价值越高的,个体在失去以后所引起的悲哀情绪也越强烈。有时伴随着悲哀会出现哭泣行为,哭泣可以适当地带来紧张性释放,带来轻松。

(4)恐惧。主要是指个体由于缺乏处理或摆脱可怕或危险的情景(事物)所需的力量和能力而带来的情绪体验。恐惧与快乐、愤怒不同,快乐和愤怒都是会使个体产生接近的情绪,恐惧是使个体产生企图逃脱、回避危险的情绪,它比任何其他情绪都更具有感染性,引起恐惧的关键因素是个体缺乏处理可怕情境的力量。

上述四种情绪的基本形式,在体验上是单纯的,不复杂的。在这四种基本情绪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许多种不同组合的复合情绪和情感。这些复合情绪和情感往往有着相对复杂的社会内涵的主观体验。

2.按情绪状态分类

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其中最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1)心境。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感色彩。例如,当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周围的环境仿佛变得清新明亮,赏心悦目;反之,当一个人心灰意冷的时候,良辰美景也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古语说“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正是对心境的生动描述。

引起心境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师生关系、学习成绩、环境条件的变化、工作的顺逆、身体的健康状况等,都可能成为引起人的某种心境的原因。

心境对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很大。良好的心境能使人处于欣喜状态,头脑清楚,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消极的心境使人厌烦、消沉。因此,为了有效地工作和学习,我们必须主动控制心境,经常保持积极的良好心境。

(2)激情。激情是一种猛烈的、迅速爆发而时间短暂的情感状态。如狂喜、愤怒、恐惧、绝望等。

激情往往是由外界强烈的刺激所引起的。对立意向的冲突或过度的抑制都容易引起激情。在激情状态下,总是伴有剧烈的内部器官活动的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例如,愤怒时,全身发抖,紧握拳头;恐惧时,毛骨悚然,面如土色;狂喜时,手舞足蹈,欢呼雀跃;绝望时,瞠目结舌,呆若木鸡,等等。

激情有积极的激情和消极的激情两种。积极的激情可以成为人们投入行动的巨大动力,对学习、生活、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如见义勇为。消极的激情会带来不良后果。人在产生消极的激情时,对周围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自制力显著降低,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不能正确评价自己行为的意义和后果。对于消极的激情要用意志力加以控制,要转移注意力以减弱激情爆发的强度,不让消极的激情支配自己。

(3)应激。应激是在突然出现紧张情况时产生的情感状态。当人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情景,必须当机立断做出重大决策时,便进入了应激状态。应激的作用在于能调动起身心的各种潜力,以应付紧张局面。如在汽车疾驶中,司机突然发现距汽车很近的地方有个障碍物,就会产生应激状态,用急刹车来防止事故的发生。

应激状态下可能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是使人的心理活动立即动员起来,保持旺盛的精力,使思想特别清楚、精确,使动作机敏、准确,推动人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摆脱困境;另一种表现是使人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和知觉范围缩小,手脚失措,行动紊乱,做出不适宜的动作。

应激状态的某些消极表现是可以通过提高认识、接受训练来加以调节的。例如,由于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处理教育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方法,因而能从容而顺利地解决教育中突然发生的而又必须立即做出决定的难题。

3.按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分类

根据情感的社会性内容可以把情感分为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1)道德感。道德感是关于人的言行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道德标准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人的行动与道德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当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举止符合一定社会道德准则的需要时,就感受到道德上的满足;否则,就感到惭愧或内疚。我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富有同情心和对事有责任感,这些都属于道德感。

道德感是品德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成分,对人的行为有巨大的推动、控制和调节作用。它可以促使人们把自己的精力用于有益的活动,做出高尚的举动。

(2)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情感体验,是人们认识现实、掌握知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人们在智力活动中有新的发现,会产生喜悦的情感;遇到问题尚未解决时,会产生疑虑的情感。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等。

(3)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品以及人的道德行为的美学价值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对祖国的锦绣河山、名胜古迹、艺术珍品、体育竞赛、文艺表演、英雄人物的行为等所表示的赞美、歌颂、感叹等。美感使人精神振奋,积极乐观,心情愉快,还可以丰富人的心理生活。美感给人增加生活的情趣,帮助人们以美丑的评价去赞扬美好的事物和心灵,蔑视与鞭挞丑陋和粗野的行为。所以,提高儿童的美感水平,可以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纯洁他们的心灵,为他们将来能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的未来打好基础。

三、情绪的外部表现

情绪和情感发生时,通常总是伴随着外部表现。这种外部表现是指可以直接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如面部可动部位的变化、身体的姿态、手势,以及言语器官的活动,等等。心理学中通常把这些与情绪、情感有关联的行为特征称为表情动作。其中以面部表情最为重要。表情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形式,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手段,也是了解情绪、情感的主观体验的客观指标之一。

1.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各种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高兴和兴奋时“眉开眼笑”,气愤时“怒目而视”,恐惧时“目瞪口呆”,悲伤时“两眼无光”,惊奇时“双目凝视”等。眼睛不仅能传情,而且可以交流思想,人们之间往往有许多事情只能意会,不能或不便言传,观察人的眼神可了解他的内心的思想和愿望,推知人们对人对事是赞成还是反对,是接受还是拒绝,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真诚还是虚假等(见图9-1)。可见,眼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言语交往手段。艺术家在描写人物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时,都十分重视通过描述眼神来表现人内心的情绪和情感,展现出人的栩栩如生的精神面貌。

img42

图9-1

口部肌肉的变化也是表现情绪和情感的重要线索。例如,憎恨时“咬牙切齿”,紧张时“张口结舌”,高兴时“满脸堆笑”等,都是通过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某种情绪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克曼(Ekman,1975)的实验证明,人的面部的不同部位在表情方面的作用是不同的。例如,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而前额能提供惊奇的信号,眼睛、嘴和前额对表达愤怒情绪都是重要的。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1944)的实验研究也证明:口部肌肉对表达喜悦、怨恨等少数情绪比眼部肌肉重要,而眼部肌肉对表达更多的情绪,如忧愁、愤恨、惊骇等,则比口部肌肉重要。

2.身体表情与手势表情

身体姿势是表达情绪的一种方式。人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身体姿势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如高兴时“捧腹大笑”,恐惧时“紧缩双肩”,紧张时“坐立不安”等。一举手、一投足等身体姿势都可表达个人的某种情绪。

手势常常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表达赞成还是反对、接纳还是拒绝、喜欢还是厌恶等态度和思想。手势也可以单独用来表达情感、思想,或做出指示。在无法用言语沟通的条件下,单凭手势就可表达开始或停止、前进或后退、同意或反对等思想感情。“振臂高呼”、“双手一摊”、“手舞足蹈”等语词,分别表达了个人的激愤、无可奈何、高兴等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它不仅有个别差异,而且由于社会文化、传统习惯的影响又有民族或团体的差异。同一种手势,在不同的民族中可用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3.语调表情

除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以外,语音、语调也是表达情绪的重要形式。谁都知道,朗朗笑声表达了愉快的情绪,而呻吟代表了痛苦的情绪。言语是人们沟通思想的工具,同时,言语中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等,也是表达说话者情绪的手段。例如,当播音员转播乒乓球的比赛实况时,他的声音尖锐、急促、声嘶力竭,表达了一种紧张而兴奋的情绪。而当他播出某位领导人逝世的公告时,语调缓慢而深沉,表达了一种悲痛而惋惜的情绪。

总之,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和语调等,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形式。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称之为“体语”(bodylanguage)。人们之间除了使用语言沟通达到互相了解之外,还可以通过由面部表情、身体姿势、手势以及语调等构成的体语,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态度。在许多场合下,人们无须使用语言,只要通过观察脸色,看看手势、动作,听听语调,就能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情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