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说“至诚,圣人也”

为什么说“至诚,圣人也”

时间:2023-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这里的“诚”是混元纯真,不掺杂一丝杂质的干净,是一种“完美的人”的标准,被称作“圣人之诚”。其实,我们不需要把“至诚”理解得过于深奥,把圣人等同于神,因为如果永远只能仰望而不能企及,就会放弃自己的修为。至诚,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儒家希望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人人都心思澄澈。

宋朝著名理学家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意思是说,天地精华是最纯良的,也是圣人德行的本质,圣人已经化成天下,就不需要再接受教育了。所以儒家的“诚”,不单单是指诚信这种品质,还有更高一层的哲学意蕴。

一个普通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先天不足,不能成为圣人,所以需要被教化,一点一点地取长补短,不断进步,以达到“至诚”的境界。这里的“诚”是混元纯真,不掺杂一丝杂质的干净,是一种“完美的人”的标准,被称作“圣人之诚”。比圣人稍逊一点的是贤人和君子,他们都要经过后天的努力去达到“圣人之诚”的境界,这种需要后天努力的叫作“君子之诚”。具体的步骤就是“择其善者而从之”,每做一件事,每说一句话,都要选择好的、对的那一面,要有接近“至诚”的努力,不因为眼下的利益放弃德行。

其实,我们不需要把“至诚”理解得过于深奥,把圣人等同于神,因为如果永远只能仰望而不能企及,就会放弃自己的修为。其实,这里儒家只是把诚信这种简单的道德约束变成了一种内在的修养,一种高尚的情操。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一位老禅师要给门下的弟子考试,但没说考什么,也没说怎么考。一时间,弟子们都慌了手脚,接下来的三天整座禅院里鸦雀无声,每个人都在埋头苦读。只有一个叫明慧的小和尚该吃吃该喝喝,按日常作息时间生活。三天后,老禅师出题,让弟子们用一文钱买充满整间屋子的东西。这下弟子们都傻了,因为书里根本就没有写啊!弟子们纷纷自己添补银两,希望能买来稻草、牲畜、柴火等各种东西填满屋子。老禅师呵呵一笑,说你们看明慧买了什么。原来,明慧只买了一根蜡烛,天黑时在屋子里点亮,温暖的光就充满了整间屋子。

与明慧相比,其他弟子的做法都不能算作“诚”,平日里不好好读书修行,为考试抱佛脚不能算作对学习诚心;自己添补金钱,是对其他师兄弟不公平,对同门也没有诚心;师父教育他们的东西都违背了,对师父也没有诚心。而明慧运用自己的才思和至诚之心通过了考试。后来,经过老禅师的一番悉心教导,加之自己的禀赋,明慧终成一代大师。

至诚,是儒家的理想境界,儒家希望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人人都心思澄澈。至诚是一种极度的真诚,不拘泥于某件事、某个人,而是时时刻刻对人对事都真诚。做到了这一点,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就能无往不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