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的“尚贤”只是尊重人才的意思吗

儒家的“尚贤”只是尊重人才的意思吗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具备国学基础的小朋友可能会问,“尚贤”不是墨家的观点吗?从字面意思看,“尚贤”就是崇尚贤能的人,它不是一个学派的单独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为振兴国家所达成的共识。儒家的尚贤思想,在孔子、孟子、荀子的著作中,因为大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孔子的尚贤观是放在家族背景下来进行讨论的。孟子突破了孔子的“大家族”理念,并且细化了贤人的理念,认为贤有小大之分,应该“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方可无敌于天下。

有些具备国学基础的小朋友可能会问,“尚贤”不是墨家的观点吗?从字面意思看,“尚贤”就是崇尚贤能的人,它不是一个学派的单独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为振兴国家所达成的共识。只不过,每个学派的做法、行为、动机稍有不同罢了。儒家的尚贤思想,在孔子孟子荀子的著作中,因为大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孔子的尚贤观是放在家族背景下来进行讨论的。虽然孔子所处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朝的典乐制度都被破坏殆尽,但还是有周朝礼乐仪式的遗民希望通过言传身教让每个人都各归其位,使得天下安定。《论语》中说:“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意思是说,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会尊敬贤者,对普通群众也能包容,赞扬好人好事,对能力不够的人也会抱有同情。《论语》中还有比较有名的一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强调应该向贤能的人学习。贤者,人才也。孔子周游列国,宣讲自己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按理说,他对暴虐之君是嗤之以鼻的,但对于卫灵公的暴虐,却表达了不同意见:卫国并没有因为有一个暴虐的君主而灭亡,就是由于卫国多贤者。在《泰伯》篇中,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意思是有五位贤能的人便可以治理天下。所以,贤者比君子等级还要高,因为贤者关乎国家命运。只是孔子的尚贤观念,还是局限在贵族大家族的范围里,即所谓的“任人唯亲”。

而孟子的战国时代,迫于形势,人才的选拔不可能只在家族内部,于是突破了家族的束缚。孟子处处以国事为己任,所做的一切,所产生的任何思想,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孟子突破了孔子的“大家族”理念,并且细化了贤人的理念,认为贤有小大之分,应该“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方可无敌于天下。换言之,你的职责、职务和你的能力相称,这样才能造就一个强大的国家。而好的君主,能让天下之士皆愿立于其朝,颇有梧桐招来凤凰的意思。孟子所谓的“天下之士”,不再局限于大家族,比如他曾说“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可见,他认为高手在民间。

到了荀子生活的战国末期,战争波澜壮阔,人才的选拔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一个人才的获得可能会挽救国家于水火之中。荀子的意思是“唯才是举”,只要你是有才能的人,哪怕跟我有血海深仇也无妨。妒忌别人的才能,是招惹灾祸的表现。《荀子·成相》中说:“故尊圣者王,贵贤者霸,敬贤者存,慢贤者亡。”意思是说,所以使圣贤尊贵的人可以称王,使贤者尊贵的人可以称霸一方,尊敬贤者的人得以生存,怠慢贤者的人只有灭亡,足见荀子的尚贤思想有多重。

儒家的尚贤观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对它要结合具体的时代背景详加分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