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日月星辰中的历法

日月星辰中的历法

时间:2022-02-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的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法。3种历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1种太阳历。年、月、日是历法的3大要素。但如果把完整的1日分属在相连的2个月或相连的2年里,我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1年、1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原始的阳历是古埃及人创立的。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3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

历法就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判断气候的变化,预示季节来临的法则。

历法是农业文明的重要产物,最初是因为农业的生产的需要而创制的。公元前3000年,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根据自然变换的规律,制定了最早的时间方法,即太阴历。苏美尔人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将1年分为12个月,共364天。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根据计算尼罗河泛滥的周期,制定出了太阳历,这是最早的公历。中国的历法起源也很早,形成了独特的阴阳历法。在世界历史上,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采用各种不同的历法。

自古至今,世界上存在过千差万别的历法无法计数,但就其基本原理来讲,不外乎3种:即太阴历(阴历)、太阳历(阳历)和阴阳历。3种历法各有优缺点,目前世界上通行的“公历”实际上是1种太阳历。

时间是无限的,只有确定每1日在其中的确切位置,我们才能记录历史、安排生活。我们日常使用的日历,对每1天的“日期”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历法在生活中最直观的表达形式。

年、月、日是历法的3大要素。历法中的年、月、日,在理论上应当近似等于天然的时间单位——回归年、朔望月、真太阳日,因此,称为历日、历月、历年。

为什么只能是“近似等于”呢?原因很简单,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日的整倍数,1个回归年也不是朔望月的整倍数。但如果把完整的1日分属在相连的2个月或相连的2年里,我们又会觉得别扭,所以历法中的1年、1个月都必须包含整数的“日”。为了生活的便利,学术、理论必须往后站,没办法,只能近似了!

原始的阳历是古埃及人创立的。最初取1年为365日。为了协调历法年与回归年的长度,公元前46年,罗马统治者儒略·凯撒对阳历做了修改,制定儒略历。公元前8年,凯撒的侄儿奥古斯都又对儒略历作为调整。儒略历分1年为12个月,平年365日;年份能被4整除的为闰年,共366日。这样,儒略历历年平均长度便是365.25日,同回归年长度365.2422日相差0.7078日,400年约差3日。从实施儒略历到16世纪末期,累差约为10日。为了消除了这个差数,教皇格里高利(另译格雷果里)在13世把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1天定为10月15日,中间消去10天;同时还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能被4除尽的年份仍然为闰年,但对世纪年(如1600、1700),只有能被400除尽的才为闰年。这样,400年中只有97个闰年,比原来减少3个,使历年平均长度为365.2425日,更接近于回归年的长度。经过这样修改的儒略历叫格里高利历,亦称格里历。格里历先在天主教国家使用,20世纪初为全世界普遍采用,所以又叫公历。中国于1912年开始采用公历,但当时仍用中华民国纪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采用公历纪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