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纪念活动,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建议,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1年5月22日是日期更改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1992年6月5日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并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缔约国第一次会议1994年11月在巴哈马召开,会议建议12月29日即《公约》生效的日子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994年12月29日是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更好地开展宣传纪念活动,根据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建议,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2001年5月22日是日期更改后的第一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经过几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它是指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在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据有关机构估计,地球上的生物约有300万至1 000万种以上,至今有案可查的仅有150万种,而供人类利用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加剧,人类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威胁生态系统。如今,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土壤退化、森林面积减少以及气候变化引发的灾害,使地球生物种类在大量消失。据统计,地球上的原始森林已由19世纪的55亿公顷减少到现在不足28亿公顷,无数动植物在人类还没有认识之前就由于各种原因在地球上消失了。

在2007年4月召开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有关专家发出警告,如果本世纪末全球气温上升5℃,再加上植物保护地被破坏等人为因素,必然会导致地球上的物种大规模灭绝。生物多样性的急剧减少将给人类带来灾难。因此,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链 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历年主题

2001年:生物多样性与外来入侵物种管理

2002年:林业生物多样性

2003年:生物多样性和减贫——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004年:生物多样性:全人类食物、水和健康的保障

2005年:生物多样性——变化世界的生命保障

2006年:实现2010年生物多样性目标——保护干旱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2007年: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2008年:生物多样性与农业

2009年:外来入侵物种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外来入侵物种具有生态适应能力强、繁殖能力强、传播能力强等特点;被入侵生态系统具有足够的可利用资源、缺乏自然控制机制、人类进入的频率高等特点。

生物入侵案例

随着国家、地区间经济、文化交往的日益频繁密切,随着全球环境不稳定因素的不断增多,生物入侵——被誉为“没有硝烟的生态战争”,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打响,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及生态安全。

被喻为“紫色恶魔”的凤眼莲(Bichhor-nia crassipes即中国人俗称的“水葫芦”)在全世界水域的肆虐繁殖,即是外来物种入侵最典型的一个例子。1884年,原产于南美洲委内瑞拉的凤眼莲被送到了美国新奥尔良的博览会上,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见其花朵艳丽无比,便将其作为观赏植物带回了各自的国家,殊不知繁殖能力极强的凤眼莲便从此成为各国大伤脑筋的头号有害植物。在非洲,凤眼莲遍布尼罗河;在泰国,凤眼莲布满湄南河;而美国南部沿墨西哥湾内陆河流水道,也被密密层层的凤眼莲堵得水泄不通,不仅导致船只无法通行,还导致鱼虾绝迹,河水臭气熏天;我国的云南滇池,也曾因为水葫芦疯狂蔓延而被专家指称患上了“生态癌症”。

此外,澳大利亚的“兔灾”,地中海的“毒藻”,美国五大湖的“斑马贻贝”,夏威夷的“蛙声”以及入侵我国的“茎泽兰”、“大米草”、“松材线虫”、“加拿大一枝黄花”、“克氏螯虾”、“美国白蛾”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例举不胜举。由于缺少自然天敌的制约,这些外来入侵者不仅破坏食物链,威胁其他生物的生存,而且每年给全球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4 000亿美元。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建立珍稀动物养殖场

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