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托马斯·莫尔(1477—1535),西欧第一个伟大的空想社会主义
者,英国人文主义者、反异端作品的多产作家、政治家。莫尔生于伦敦一个法官的家庭,曾在牛津大学学习拉丁语和形式逻辑学,后来改学法律。1501年,莫尔得到律师从业资格证,正式成为律师。1523年,他当选为下议院议长,并于1529年被任命为内阁大巨。后来,由于莫尔对国王的离婚案持有异议,并在教会问题上与国王的意见产生了分歧,因此在1532年辞职。1534年,他被诬陷入狱,由于他坚决不承认英国国王为英国国教最高首领,在第二年被判处死刑。莫尔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除了《乌托邦》外,还有《关于异端的对话》、《国王理查三世的历史》、《驳斥廷得尔的回答》等。
·作品导读·
到了十四、十五世纪,欧洲的社会生产和意识形态都陷入一种停滞不前的窘境而难以解脱。社会制度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封建农奴制度严重束缚了生产者的积极性,社会经济始终在低水平上循环,已没有发展的前景。封建领主、国王和教皇政权多元并立,相互之间争权夺利,土地被严格地控制在当权者手中。同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被基督教的教义束缚着,丝毫没有自己的空间。人性被过度压抑和扭曲,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生活被扼杀。种种负面的社会环境迫使人们想方设法地想要突破困境,因此,文艺复兴便应运而生了。首先在古罗马的摇篮和中世纪神权统治的中心意大利兴起,然后波及欧洲其他国家。《乌托邦》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
《乌托邦》是近代第一部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巨著,作品还设计出来了取而代之的空想社会主义,它第一次全面地幻想了人类的远景,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奠基之作。该书所反映的要从根本上废除私有制的思想超越了西方历史上贫富均化的社会历史理想,成为近代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作品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而且还表现出了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其中还涉及刑罚学、优生学、离婚、女权、农本位、成人教育、国家管理、宗教多元论和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学样式别具一格,以游记体裁和对话形式为主题,在隐蔽假托的字里行间表述了观点,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作品概要·
作品采用的是对话体的故事形式,书中以航海家希斯拉德在“乌托邦岛”的所见所闻,写出了莫尔的“空想社会主义”蓝图。此外,由于莫尔所在的时代是全球化的开始时代,新航路、新大陆、新人民层出不穷,所以,这个航海家口里的“乌托邦”故事,十分成功地激起了读者的兴趣,他们几乎信以为真。
作品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批判当时的英国社会,揭露了当时资本的原始积累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在《乌托邦》中,作者借主人公之口,愤怒地指责当时的地主和贵族道:“你们的绵羊本来就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也很野蛮,甚至要把人吃掉,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城市要蹂躏完了。”莫尔的这句不朽的名言——“羊吃人”,是当时英国社会最简洁、最真实、最形象的概括。
第二部分则主要描绘了“乌托邦”这个理想国度,它的完美与第一部分的罪恶形成鲜明的对比。乌托邦是个新月形的海岛,岛上有54座巨大而壮丽的城市,居民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法律制度。岛上的人不分性别差异,都以务农为主要作业。在乌托邦这个完美的国度,实行按需分配制度,财产公有,计划经济。一切行政长官均由选举产生,实行彻底的民主管理……总而言之,这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莫尔在书中深切地描写出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在《乌托邦》中,他这样写道:“我深信,只有完全废止私有制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福利。如果私有制度仍然保留下来,那么,大多数人类,并且是最优秀的人类,会永远被压在痛苦难逃的悲惨重负下。”在这里,莫尔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规则——“完全废除私有制”。他认为,邪恶只能缓解而不能根治,因为受本性的限制,人们总是会犯错误的。此外,在乌托邦岛上实行的共产主义,远离了西方的邪恶势力,所有的公民享有完全的平等,唯独一夫一妻制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全部公民都信仰善良和公正的上帝,上帝统治着这个世界并在不朽的来世给人们奖赏或惩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