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教育问题是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的。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建立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由此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

(一)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是指反映到人们大脑中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教育实际矛盾和理论疑难。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部动力。教育问题是以一定的教育事实为基础的。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一书中有充分的反映。孔子很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因此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孔子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基本科目是诗、书、礼、乐、易、春秋。其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适合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心理准备条件,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孔子很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运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先秦时期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与儒家并称显学。墨翟以“兼爱”和“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使用技术的传习。对于获得知识的理解,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三种途径,前两种都不够全面和可靠,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战国后期,中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文献《学记》,从正反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系统阐发了教育的作用和任务、学校制度、教育目的、教学原则、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等,尤其以教学原则的总结最突出。《学记》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设计了从基层到中央的完整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密的视导和考试制度;要求“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藏息相辅。提出了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和师严然后道尊的教师观。在教学方面,《学记》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主张开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灰心;指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供现成的答案。《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即学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越级而进。

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在西方,追溯教育学的思想来源,需要提到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也称产婆术)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柏拉图认为教育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培养未来的统治者为宗旨的教育乃是在现实世界中实现这种理想的正义国家的工具。柏拉图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他秉承了柏拉图的理性说,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主要表现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国家的,每一个公民都属于城邦,全城邦应有一个共同目的,所有的人都应受同样的教育,“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但他所指的“每一个公民”不包括奴隶。亚里士多德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1)教育学学科的建立。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提出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深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1632年夸美纽斯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他的主要观点是:第一,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第二,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第三,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教育是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为此,他编写了很多教材,比如《世界图解》。

法国的卢梭的代表作是《爱弥儿》,书中著名的一句话是:“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卢梭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但被现存的环境和教育破坏了,假如能为人造就新的、适合人性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教育,人类就能在更高阶段回归自然。因此,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强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发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才越是好的教育。

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对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影响很大。康德在他的哲学里,探究道德的本质,充分肯定了个人的价值。他力图通过教育实现他的哲学理想,改造社会。他认为,人的所有自然禀赋都有待于发展,才能生存,“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应该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在西方教育史上,他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根据教育心理学化和要素教育的理论,建立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由此赢得了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称号。此外,他虽不是第一个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人,却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他主张绅士教育,认为绅士教育是最重要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走上正轨,其他人就都会很快走上正轨。绅士的教育要把德行的教育放在首位,基本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利己主义的理智克制欲望,确保个人的荣誉和利益。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轻视国民教育,认为普通的学校里集中了“教养不良、品行恶劣、成分复杂”的儿童,有害于绅士的培养,主张绅士教育应在家庭实施。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1)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规范学科的开始。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

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该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论述了儿童管理的目的和方法。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分别论述了多方面的观念、兴趣的观念、多方面兴趣的对象、教学、教学的进程、教学的结果等;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第三部分为“性格的道德力量”,强调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性格和品德。赫尔巴特在书中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明教育学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教学论方面的问题。他在绪论中提出,教育者应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更要掌握传授知识的科学。

赫尔巴特提出来教学的“旧三中心论”,即“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他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作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2)杜威与《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其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又译《民本主义与教育》,1916年)及反映在其作品中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20世纪的教育和教学有深远影响。其主要教育观点包括以下几点:

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一切真正的教育从经验中产生”,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杜威还提出“学校即社会”,这是对“教育即生活”的进一步引申。

论教育的目的——杜威从“教育即生活”中引出他的“教育无目的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

“从做中学”——在经验论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求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的统治地位。同时,“从做中学”也是杜威提出的教学方法。这种探究的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①创设疑难情境;②确定疑难所在;③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④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⑤验证这个假设。

(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凯洛夫的《教育学》等,都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性著作。尤其是1939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教育的经验,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并极其重视智育及教养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一套比较严格和严密的教学理论。该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并对我国新中国成立后乃至现在的教育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研究教育学著作,起到了教育理论上的启蒙作用。

晏阳初堪称平民教育思潮的典型代表。他和陶行知、朱其慧等在北京共同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之后从城市到农村,辗转各地宣传和推动平民教育。他认为,要解救中国,就要“多在平民教育上下功夫”“凡是中华民国国民,无论男女贫富,只要他是在应受教育而未曾受教育的,或受过基本教育而缺乏公民常识的,都应领受平民教育”。平民教育是全民的,教育内容也应该适合平民的生活需要。

陶行知师承杜威、孟禄等,他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以“爱满天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为教育奉献出了毕生的心血,被毛泽东称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4)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苏联教育家赞可夫通过长期的小学教学改革试验,出版了《教学与发展》一书,其理论核心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他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提出了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推动了苏联20世纪60年代的教学改革。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了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创立了范例方式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基本性、基础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瑞士教育家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论述了智力发展的阶段,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朗格朗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该著作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和《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阐述了他的和谐教育思想,认为“全面”与“和谐”是儿童个性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对世界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