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坐火车去了哈尔滨学校

校坐火车去了哈尔滨学校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东北育才学校成立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这些曾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学子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1949年的冬天母亲送我到东北育才,老师让我上预备班。在哈尔滨我们和高年级的同学分别在几个地方上学,低年级的校舍是一栋白色的楼房。每解完一题,就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任务,在肖老师的教育下我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和教育下,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1956届学生 孙丽虹

作者简介

孙丽虹,曾用名孙娜娜,籍贯天津,1943年12月25日生于陕西延安,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0年3月—1956年7月就读于东北第一育才完全小学校;1956 年9月—1963年7月辽宁省实验中学、北京第四十中、北京女十中、北京女十三中学生;1963年9月—1968年12月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学生;1968年12月到鞍钢大石桥镁矿、鞍钢矿山公司、鞍钢钢铁研究所工作;1973年8月—2006年2月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测试所电镜室从事微束分析和材料微观组织结构研究工作。1999年7月退休。

在东北育才学校成立6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这些曾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学子是何等的兴奋和激动。她将我们从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祖国的栋梁,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为我们国家的国防、经济建设、科学技术、教育、农林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努力地拼搏,贡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上学

1949年的冬天母亲送我到东北育才,老师让我上预备班。我们班的同学在靠近假山的小白房里学习,每天早上我们伴着戴莉同学悦耳的歌声起床,“天亮了,鸡叫了,农民伯伯下地了,小朋友也要起床了……”照顾我们的阿姨和老师早已来到我们的寝室,帮我们穿好衣服洗漱完毕。炊事员叔叔为我们准备了丰盛而有营养的早餐。

我们班的女同学有李卓娅(李文华)、戴莉、魏雪莉、孙娜娜(孙丽虹)、呼延菲菲(李菲)、付小燕。男同学有周炜炜(周雪松)、高启铠、吴皖湘、郭晓洪、刘红洪、李大毛(李戈)、石小牛(陈学智)、张正正、刘猫猫(刘伟克)、刘狗狗(刘克伟)、厥连城、张幼幼、褚维克(褚延风)、侯海滨、马安安(马勇)、李开建……

每天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做游戏。班里的小朋友特别喜欢上唱游课,围着摆好圈的板凳一边走一边唱,李彬老师为我们弹钢琴,一堂课不知不觉就上完了。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是那么惬意和幸福。到了节日老师用自己灵巧的双手为我们缝制漂亮的舞蹈服装,让我们装扮成勤劳的小蜜蜂、小蝴蝶、小山羊等各种可爱的小动物。我们班节目特别多,爱好跳舞和唱歌的小朋友也特别多,周炜炜、李卓娅跳舞跳得非常好,他们能在原地单腿转许多圈,周炜炜可以蹲在地上两腿交换地跳,向苏联电影中的跳舞明星一样,博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转眼一年就过去了,我们向苏联电影中的玛璐霞一样,成了一年级的小学生。刘秀媛老师成为我们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算数、写大字。我们开始在“一个人,两只手,人有手,会做工,工人做工,农民种地”课文的学习中,渐渐学会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文化。

课余时间老师经常带我们看电影《祖国的花朵》《赵一曼》《钢铁战士》《金星英雄》《夏伯阳》 《乡村女教师》 《废品的教训》 《彼得大帝》 《沙特阔》 《勇敢的人》 《幸福的生活》《他们有祖国》等,这些电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终生难忘。

朝鲜战争

1950年是多事的一年,美国发动了侵朝战争,经常有防空警报嘟嘟地响。高崇岩阿姨、刘老师、舅妈拉着我们有秩序地到防空洞躲避空袭,房子的窗户都贴上了“米”字的纸条。由于战事不断发展,我们随着学校坐火车去了哈尔滨。虽然战争就在眼前,但我们这些刚上学的孩子,根本不懂什么是战争,坐在火车上特别高兴,一边坐火车一边唱老师为我们写的歌,“火车是特别快啊,一个劲往外冒白烟,咕嘟咕嘟……”在哈尔滨我们和高年级的同学分别在几个地方上学,低年级的校舍是一栋白色的楼房。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年级大哥哥、大姐姐没有勺子,用牙刷吃饭。

献花和联欢

一天正在上课,老师把我们几个同学叫出去,让我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和皮鞋,女孩子头发系上蝴蝶结,坐上大汽车到沈阳火车站给朝鲜代表团献花。代表团员和我们亲切地握手,我们把鲜红的红领巾给他们系上。我们代表着成千上万沈阳的人民和学生给朝鲜代表团鲜花,心里十分幸福和激动。美好的记忆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有时我们还去机场给苏联和其他国家代表团献花。

六一时我们到交际处和苏联小朋友联欢,两国小朋友分别表演自己最喜欢的节目,和苏联小朋友交换红领巾和礼物。中午吃俄式大餐,会后给每人一个小红包里面装着糖、花生、点心等各种各样好吃的,成了我们这些不在父母身边的孩子最好的礼物。

歌咏比赛和表演节目

四年级时我们参加全市小学生歌咏比赛,比赛的节目是《蛤蟆与黄牛》,大意是老蛤蟆在田里看见了黄牛个子很大不服气,一定要和黄牛比大小,最后把老蛤蟆气死了。钟豫江同学演老蛤蟆,我和周炜炜演小蛤蟆,穿着马丽老师给我们三人画的蛤蟆服,在合唱团伴唱中,“青草地里蹦跶跶,蹦跶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从区里一直赛到市里,获得了市里的奖,几等奖记不清了,但这个凝聚了老师、同学们努力的节目终于获得了奖励,大家真是无限兴奋。沈阳电台特意为我们录了音。我穿着妈妈为我做的连衣裙,站在领唱的位置,特别自豪。

1956届的同学多才多艺,我们的节目在全校闻名,我们班的男同学参加了《马特洛索夫》的演出,高启铠演的马特洛索夫在二次世界大战的卫国战争中为了苏维埃,为了胜利在白雪皑皑的大地上,勇往直前地堵向敌人的枪眼,为大部队的胜利前进开辟了道路。

《时间老人》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在午夜十二点前已变成老头、老太太的小朋友,把指针转回,终于把浪费时间的人变回小朋友。

新年了,大礼堂中间摆着一棵大枞树,上面挂满了彩灯和玩具,学生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围着枞树唱歌跳舞表演节目。高启铠穿上红大衣,带上红帽子装,穿上红靴子扮成新年老人,当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给大家分发新年礼物,那时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多么美好啊!

课堂

五年级时肖老师教我们算术,她是一个个子不高、十分严厉的老师,数学讲得特别好,尤其四则应用题很有意思,我们要费些脑筋才能做出来,真有趣。每解完一题,就像完成了一次重要的任务,在肖老师的教育下我对数学十分感兴趣,为我后来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刘秀媛老师、孙兰英老师先后教我们语文,她们在讲台上讲课文,鲁迅、叶圣陶等作家的文章,讲古诗、古文,评讲作文,娓娓动听,同学们认真地听讲,有时被老师叫起来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和课文片断。学生在老师们的指导和教育下,收获到更多的知识。

历史老师王传励给我们讲中国历史从夏商周到春秋战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到汉朝、隋朝的建立和灭亡,讲唐宋元明清的兴亡,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

地理老师讲我们伟大祖国的地理地貌、物质矿藏,使我们更加热爱伟大的祖国,激发我们去建设保卫祖国。

马丽老师在黑板前画着各种各样的图画,教我们写生、素描、彩笔画。老师画的画真好看,不知何时才能赶上她。有时马丽老师手上裹着纱布,还是那样认真地讲课,这种敬业精神鼓励着我们努力学习。

金迺珍老师教我们唱歌、识谱、乐理。老师弹琴,我们唱歌。教唱的歌曲有《卖报歌》《游击队之歌》 《小白船》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少先队队歌》……有时给我们编排节目,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之中茁壮成长。

每个周六,刘老师在班会上讲评这周同学们的表现,还写在评语本上,有优点、有缺点,有表扬、有批评,为我们每个人指出努力的方向。老师的谆谆教诲,在我们小小心灵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成为我们做一个有用之才不可缺少的一步。前些天我还在吴皖湘的办公室看见他保留的记分册,刘老师工整写下的操行评语、期末评定和各科的成绩,凝聚我们敬爱老师教书育人的心血。1994年夏天,李卓娅、郭晓洪专程陪同我一起看望了我们崇敬的班主任刘秀媛老师。

刘秀媛老师、孙娜娜(后右)、李卓娅(后左)。

我的朋友们

小学时我有好多好朋友,文质彬彬的呼延菲菲,聪明伶俐的徐燕燕、王平,活泼可爱的李卓娅,会唱歌的戴莉,温文尔雅的杜小慧,等等。我家在1952年就搬到北京,我一人在沈阳上学,星期天我和王平、杜小慧就成了最好的朋友,一起学习,一起玩,一起外出,一起睡觉。1957年的春夏之季,已经上中学的我和王平一起回东北育才小学和班主任郝老师一起照相。

有时呼延菲菲领我到她家去玩,她家里挂着那么多的古诗词,怪不得她的语文特别好。家里有那么好的环境,连不到6岁小妹妹都会背李白的绝句。每周她还要背诵《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古代长诗词,周末给她的爸爸背功课。她是一个文静、多才多艺、品学兼优的姑娘,毕业时被保送到辽宁省实验中学。1957年呼延菲菲到北京过暑假我们在北海公园一起游玩。偶尔徐燕燕的爸爸从朝鲜战场回来看她,我也跟她到招待所去住,觉得像到自己的家一样,特别温馨。她爸爸十分慈祥,我们缠着要他讲战斗故事。燕燕的功课特别好,她写的作文十分精彩,在作文讲评课上老师常常要她念上几段,让同学们向她学习。卓娅的声音特别洪亮,她朗诵的课文是那么生动。假日有时我们几个同学到离学校最近的戴莉家玩。星期天我们这些家在外地的学生只要有地方去,就特别高兴。

平时课余我们一起唱歌、跳舞、跳皮筋、跳绳、跳方格、跳房子、玩沙子、打乒乓球、翻绳、戳拐……童年美好的记忆如今还历历在目,儿时的小朋友伴我一生,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互相关心。至今我们还是无话不说的朋友和知己。虽然也有朋友过早地离开了我,但她们的音容笑貌却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东北育才小学是我们的母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地方,校园、教室、寝室是那么温馨,假山、防空洞、礼堂、大烟囱、大操场是那么令人神往。那里有我们的老师、学长、师弟、师妹、同学和朋友。那里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是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地方。感谢校长、老师、阿姨和许许多多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辛勤地哺育和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