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办学校的重要规律代序

办学校的重要规律代序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能不能成为办好学校的关键,要看他(她)们能不能享受“静心”和“潜心”。《和风细雨享潜心》这本书给读者认识石笋街小学教师及其修为的机会。为了这种状态,惯于和善于研修的学校能够尽快达到目的。在这一本主题鲜明、有所考究的《和风细雨享潜心》的书籍中,闪烁着这种明媚的前景。

办学校的重要规律代序

“和风细雨享潜心”曾经是成都市石笋街小学校刊《和风》创刊号卷首语的标题,现在又被用来作为一本教师研究文集的书名,足见这七个字所传达的意义已经被接受,至少被学校和多数老师接受。这里所谓的意义就是规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能不能成为办好学校的关键,要看他(她)们能不能享受“静心”和“潜心”。在当下,该话题值得反复品味。

有学者认为,办学校,实施教育需要三种条件,即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有关教书育人的才能。换句话说,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和风细雨的环境对于实施真教育和好教育是必需的条件,能够创造出这种条件,让师心宁静淡远,潜心下来,就会把学生育好。再换一句话来说,要想把学校办好,要想把学生教好,须得遵循这条规律,不能马虎。少数名声中落的学校,致使其中落者不一定在自身而在条件,条件扭曲变质使学校动荡不安,渐次中落了;假如因为条件恶质化而不中落,必然属于神圣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那一类。这种学校不少!

“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是党中央领导同志在2007年教师节前对全国教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的两句,针对性强,内涵和意义十分清楚。一是要求教师静心和潜心,二是要创造条件使教师能够静心和潜心。这两句话是关于教师工作特点和条件的规律性表述。

《菜根谭》有这样的句子:“心地干净,方可读书学古”,“心地上无风涛……性天中有化育……”为什么古今中外以教师为己任者都一定要谈到与精神、思想、境界有关的“心”?陶行知是这样解读的,他代表儿童对教师说:“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有了为教育和为学生静得下来和潜得下来的心,教育的梦想就有指望。为了这种“心”,既需要外部创造条件,亦需要自我修为。

教师的修为首先表现在为师者的德性方面。这德性是具体的,它时时处处呈现在学生面前,也时时处处抚慰、支撑教师的生命。其次,教师的修为表现在课堂教学和课外与学生的接触中,这里有德行的显露,还有教育力和教学力的运用。再次就表现在教师们研习的功力和勤勉上,还有生活方面的情趣和格调。

《和风细雨享潜心》这本书给读者认识石笋街小学教师及其修为的机会。在匆匆浏览全书后,我选择了几篇重点文章阅读。无论总体还是个别,其中的文章有更丰富的细节,流露出更充裕的思考,在构思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显示着更加成熟的艺术和技巧,基于智慧的艺术和技巧。

一个一年级学生哭了,不是一般的哭,是恸哭!原来这个学生的认知发生了冲突。若要使他平息下来,教师安抚一阵也行。然而,教师却发现了他的认知冲突,给予较深入的解决。没有深入就没有教育,或者是没有好的教育。石笋街小学的教师所表现的不是平庸的敷衍,而要是使学生的心灵更加明澈和理智。

优秀的教师随笔和日记一定拥有不菲的认识价值,类似的文体经常反映着教师的创造性和意识容量。心理学常常提示要激活学生。激活是进入和维持学习状态的前提,能否激活学生的思考预示教学的成败。在这本书中,处处都有这种智慧在闪放着光亮。对于“一、二、三”和“四”的写法,教师通过字形的比较使学生惊喜,从而引出几种教育功能。在文章里,有教师对学生心智发育的体认,有教师对启发心智的教育资源的理解掌握。两者结合,教室里随时都焕发着活力和生机。

当下,现代印刷技术使得出书十分方便,一所学校一口气出五本、六本不在话下。但是,石笋街小学突破了凑文章出书的习气,注重研究一个主题,深入思考一个场景,剖析一个过程,以集中论述焦点问题的方式去张扬智慧,把集体的智慧集中起来比较透彻地进行阐述,这是更有价值的校本研习活动。作为一本叙述“教育智慧”的论文集,教师的智慧,从人格智慧、实践智慧、学术智慧等方面集辑,立意颇高。如果细心的读者有闲暇对其中的文章进行组合,完全找得到多头绪的逻辑联系,可以了解更多的学术意涵,了解这所学校更多的研习图景。在比较放松的氛围中实践,在实践中明察学生表现的细节,在对细节的分析理解中进行归因,在归因中搜索处理办法,在不同办法中运用和反思,这是增长教育智慧的正确途径……这本书隐藏着层次颇丰的逻辑结构,就是智慧的激荡。

有个别文章虽然在逻辑方面还可以进一步加强,但是,作者对于教育中的矛盾,对于教育中的对立事物,对于事物之间的可以转化则充满了进取意志。没有一种潜心思考,便无法在生活中提取类似的问题,石笋街小学的教师有这份思考的空间。

一些中小学能够办好却不能办高,虽然办好学校已经是均衡的目标,但是,还是希望有更多的能够办高,因为部分学校高了,其他学校就可能更好。所谓办高,不是要去分出重点和非重点,而是实现自然分层的可能。为了这种状态,惯于和善于研修的学校能够尽快达到目的。在这一本主题鲜明、有所考究的《和风细雨享潜心》的书籍中,闪烁着这种明媚的前景。

姚文忠

2013年9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