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它们”到“牠们”

从“它们”到“牠们”

时间:2022-02-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系到深圳某小区贴出通告,禁止居民向流浪猫狗投食却遭到众人反对的新闻,笔者脑海里很容易就出现了“动物福利”这个词。“动物福利”180年前就被写进了英国的法律,但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概念。

3.从“它们”到“牠们”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要善待动物,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爱心。确实,一个学会善待动物的人,对待自己的同类,应该也会多出一丝温情与包容,以及悲悯。

人和动物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也是人与世界,甚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投影。不由得想起了一则这样的新闻,一头从屠宰场跑出的大水牛闯进工地,见人就追,在顶伤一人后,被随后赶到的武警用冲锋枪击毙。此前,一头同样是来自屠宰场的水牛撞破一家超市的大门大发牛威,最后众保安合力才将其制伏。

与人类渊源颇深且一向以勤恳、忠厚、耐劳等等品质著称的牛,为何突然间变得如此暴戾?不难揣测,这多半与其在屠宰场受到的强烈刺激有关。据说牛是通人性的,多年前曾在报上看到过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头等待宰杀的牛临刑前猛然间朝主人跪了下来,两只浑浊的老眼里满是泪水——那绝望一跪是多么的令人动容。

联系到深圳某小区贴出通告,禁止居民向流浪猫狗投食却遭到众人反对的新闻,笔者脑海里很容易就出现了“动物福利”这个词。“动物福利”180年前就被写进了英国的法律,但对我们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新概念。事实上,从生命伦理的层面出发,给予动物恰当的人道主义,最终有助于净化我们自身的心灵境界以及促使社会文明更加和谐,这一点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救助流浪猫狗体现了一种可贵的悲悯情怀,而如果说数月前,某屠宰场对猪实施临终祷告的新闻还更多地被人视为一种趣谈,那么北京曾经打算就动物福利立法,其中包括在宰杀同类时应对动物实施隔离的内容,就体现了在这一问题上法理角度的理性思考——尽管它在讨论过程中引起了诸多争议。

自然而然地想起了一个已经死亡的古汉字:牠。和指人的“他”与“她”并列,“牠”在古汉语里是人以外的生命也就是各种动物的代称,以示与“它”——无生命的石头、泥沙、器具、建筑等的区别。可不知何时起,“牠”从我们的世界里消失了,这样一个温情的称谓被时间没收了,无论是一只飞鸟还是一尾游鱼,统统与一截木头一样成了生硬而冰冷的“它”。这样一个词语的变迁,是不是暗示了我们对待一只飞鸟或者一尾游鱼就像对待一截木头一样的冷漠?这背后的微妙心理,真的不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