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的两点一线

学校德育工作的两点一线

时间:2022-02-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严峻现实面前,我们该采取何种举措?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真正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关键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克服德育工作的单打一现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载体的网络化德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开创一个全天候的良好育人环境。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万金陵

回眸以往的实践,虽然中小学德育工作在改进、加强和发展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随着形势的发展、体制的转换,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显露出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容乐观。比如:学生每周的校内教育与校外污染被喻为“6+1=0或5+2=0”的无效形式,这是校园的德育知识灌输与社会不良风气负面影响的脱节后果;学校与家长在应试教育压力下凸现出重智轻德倾向的明显反差;外出打工挣钱与新读书无用论的脑体倒挂等等,不一而足。

在学校德育工作的严峻现实面前,我们该采取何种举措?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同时,进一步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重大转轨,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要真正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关键是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克服德育工作的单打一现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学校为中心,以家庭为依托,以社会为载体的网络化德育管理体系,为学生的身体健康成长开创一个全天候的良好育人环境。

一、建立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健全的学校教育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对学生而言,使他们具有健康的身心、丰富的知识、高尚的理想和情操,精神饱满地面对社会生活;对社会而言,则是淳风化俗,提高全民科学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而应试教育在这些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德智体美劳几个方面找不到应有的地位,特别是一直放在突出地位的德育往往也是忽视同理解相伴随。就内部来讲,把德育简单地等同于“政治课”,将之还原为分数指标,同时把德育工作的履行看作是某个部门的事,从而丧失了德育的真正功能;就外部来讲,忽视了青少年德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似乎这只是学校的责任,因而没有很好地发挥外部力量的作用,从而湮没了全社会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所应承担的神圣职责。因此,要抓好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内部和外部来讲都有一个齐抓共管的问题。

1.从内部入手,建立齐抓共管的内氛围。

(1)实行学校党政领导责任机制。学校的精神文明和德育要坚持“一把手两手抓,一把手总负责”的原则。学校党政主要领导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要树立对德育工作的三个意识:一是高度意识,把学校德育摆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二是责任意识,把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四有”新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三是全局意识,把德育工作摆在学校总体工作框架中去进行,克服重智轻德和抓智忽德的倾向。

(2)实行学校职能部门协调机制。学校德育工作不单是某一个部门的职责,而应该党政工团合力而为之,每个部门在学校育人工作中都应该承担不可推卸的一份职责。学校在这方面应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即党政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和任课教师队伍。

(3)实行学生自我教育机制。学校德育工作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等学生组织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开展“中学生党校”、“少年团体”和科技夏令营等活动,把德育目标渗透到教育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

2.从外部着眼,建立齐抓共管的外环境。

(1)发挥上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作用。上级党政部门是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承担着治理一方水土,造福一方人民,稳定一方秩序,服务一方社会的重大职责,也应该把青少年学生的德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并有专门领导负责,以便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宏观决策调控。

(2)发挥各级职能部门的权威作用。各级职能部门在党政部门的领导下,做到分兵把关、各司其职,造成齐抓共管的声势,使扫黄打非、排污查垢、净化视听、优化环境等工作任务全面落实,促成青少年学生的德育与当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共融一体,同步进行。

(3)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导向作用。各种社会组织,如工、青、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以及教育心理学会等各种学会组织,要经常性地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内容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开拓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从而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实践证明,这种内外齐抓共管机制的建立为校园德育工作的时空衔接起到了协调作用,并得以健康地延伸和有序地拓展。

二、建立优势互补的职能机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在青少年学生的德育中,学校、社会、家庭因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因此在育人上也就具有各自的优势。作为学校,不是要去探究哪一方在育人中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而是要去探索怎样才能发挥三者的各自优势,以便达到最佳的育人效果。

1.积极发挥校内纵向德育管理的主导作用。中小学校是专门从事基础教育的场所,它拥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育队伍,一套较为完善的德智体美劳教育设施,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校园环境,这些优势显示了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学校为了发挥在青少年学生德育中的中心职能,必须坚持三个原则:

(1)方向性原则。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把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穿于德育管理的始终。寓育人于教学、文体、劳动、后勤等一切管理之中,把培养“四有”新人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作为衡量学校落实德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尺。

(2)全员性原则。学校是育人的摇篮,学校党组织在切实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的同时,要着力倡导全体教职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以法规和制度来约束、规范其职业道德行为。根据校长、教师工作的岗位职责全面考核,体现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业绩上,使为人师表的群体形象永驻在广大学生的心目中而产生深入持久的积极影响。

(3)渗透性原则。首先,要把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的教学,教师都要敢于和善于联系实际,把握火候,恰到好处地灌输和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五爱”教育、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及重大时政教育等,以求达到知识传授和思想解惑的完美统一。其次,要把德育渗透到校园环境中,使学生在校园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最后,要把育人渗透到各项活动中。学校的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但是要讲究质量,即每次活动都要突出一个主题,体现育人宗旨,达到育人目的,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注重校外横向德育管理的支柱条件。

(1)努力提高家庭教育的德育质量。父母与子女有血缘亲情和生活支配的关系,为家庭教育带来了启蒙性、听从性和依附性的特别优势。家长对晚辈后代的德育和身心教育既是伦理道德的传统天职,又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作为家庭必须在家教严、家风正、家境美的建设中付出努力。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形式给家庭建设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家长的素质,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双边配合效应。

(2)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德育功能。我们这里讲的社会教育指的是相对于学校和家庭教育之外的社会育人活动。它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补充。为了发挥社会教育容量大、形式多、影响大、收效好的优势、社会各界都应肩负起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使命,创造条件,主动为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和节假日提供健康成长的活动天地。比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立,文体场馆和娱乐宫的开放,少儿佳作的出版发行和影视精品节目的举办,小法官、小民警等模拟活动的开展,学英模见行动和志愿者服务的社会参与,等等。这些顺应潮流、体现时代精神的好传统、好做法,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机联系,精心组织,密切配合,推陈出新,为学校的全面育人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丰富的载体,从而为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产生推动作用。

三、建立学有楷模的榜样机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根本要求

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用高尚的精神塑人”,“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榜样本身所具有的高尚的人格、高尚的情操、高尚的道德以及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伟大精神,这就是榜样足以震撼人心、感动天地的真谛。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形成的时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因此为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应着重注意三个导向:

1.建立激励人生的目标导向。给学生确定好学习追求的目标是推动学生向前发展的动力。这个目标既可以是活生生的,学生可以学习和模仿的真实目标,譬如雷锋、孔繁森、邱娥国等,也可以是要求学生达到的某个虚拟目标,譬如文明学生、三好学生的标准等。学生有了目标,前进就有了动力,德育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建立科学规范的考评导向。仅仅让学生有目标还不行,还必须对学生向目标靠拢的前进过程或转变进行考评。考评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对学生在前进中遇到挫折而出现的低落情绪要加以正确引导,从而重新鼓起学生前进的勇气。对考评中出现的优秀学生应予表彰和奖励,如授予“文明学生”等称号,培养进取心和荣誉感。

3.建立发现榜样的推优导向。我们的社会已经形成一种推优机制,学生的品质大多是纯洁,情操大多是纯真的,他们之间的好人好事不是没有,而是要靠我们去发现,去挖掘,去塑造,去推广。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中的点滴好人好事,要善于挖掘学生中的闪光点进行宣传、倡导和推广,进而在学生中激起思想的火花,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样就可以在校园里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构建一个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建立社区净化的防范机制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保障条件

社会是大舞台,学校是多棱镜。社会上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不良事物和现象,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到校园中,对学校教育教学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何提高学校德育的质量?我们认为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把德育同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结合起来,使它们同步前进,协调发展。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同社区建立密切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为学校开展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1.同辖区公安机关建立密切联系,积极推动警民共建。公安机关起着净化一方水土、保护一方平安的作用。在当前学校教育经常受到社会不良现象滋扰的情况下,依靠公安机关的力量来确保校园的宁静是非常必要的。为此,学校应该主动地同辖区派出所取得联系,建立公安机关定期到学校巡逻的制度,由他们来指导学校保卫组织的建设,协助学校做到干扰不进校门,预防和杜绝学生中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办法纪教育学习班的形式,请司法公安人员上法纪教育课,从而使对后进生的德育收到更显著的成效。

2.同社区单位建立经常互访制度,积极开展文明创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建立同社区单位,如机关、企业、农村、街道和居委会等的定期互访制度,及时交流情况,经常沟通信息,听取居民对学生在街区表现的反映,将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此外,为了减少校外“三室二厅”、摆摊设点等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影响,学校还可以经常性地同公安、工商、文化、城管等部门取得联系,由他们采取一些针对性的行动来整治和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而确保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和育人效益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