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气的变化

天气的变化

时间:2022-02-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教材中巧妙地渗透了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关注的科学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探索习惯,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长耳兔从班里的最矮个儿又变成了最高个儿。

科 学

科学概述

一、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价值与编写理念

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课程科学领域学习以幼儿为学习主体,注重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与探索精神。教材中巧妙地渗透了日常生活中幼儿比较关注的科学现象,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探索习惯,在培养兴趣的同时,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探索习惯,并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科学领域教育的目标

(一)科学领域教育总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探究。

2.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3.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

(二)中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

1.喜欢接触新事物,经常问一些与新事物有关的问题。

2.常常动手动脑探索物体和材料,并乐在其中。

3.能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发现其相同与不同。

4.能根据观察结果提出问题,并大胆猜测答案。

5.能通过简单的调查收集信息。

6.能用图画或其他符号进行记录。

7.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8.感知和发现常见材料的溶解、传热等性质或用途。

9.感知和发现简单物理现象,如物体形态或位置变化。

10.感知和发现不同季节的特点,体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11.初步感知常用科技产品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知道科技产品有利也有弊。

坐立姿势要端正

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初步养成良好的坐立姿势。

2.教幼儿了解有些行为习惯会影响到自己的成长发育。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国庆阅兵、解放军升旗仪式的录像;操作卡若干;录音机、磁带、投影仪、笔等。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页。

活动过程

◎看录像,欣赏解放军叔叔优美的军姿。

◎学习儿歌《坐立姿势要端正》。

引导幼儿一边学儿歌一边做动作,如“小朋友,要记牢”,双手交叉在胸前拍拍自己,然后右手示指在头右边转圈,做开动脑筋状;“端正坐立姿势好”,端正坐好然后起立敬礼;“腰不弯,背不驼”,叉腰,左右扭动;“又壮又美体格好”,双手交叉胸前拍拍自己,然后双手抬起握拳做大力士状。

我在长大(故事)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含义,让幼儿知道自己也在慢慢长大。

2.初步了解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形态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3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3页。婴儿时的照片。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我长大了。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儿时的照片,对比现在的自己,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

2.猜谜语: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时三条腿。

3.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成长中的趣味故事,如我闹的小笑话、出糗了、我的新朋友等。

◎读故事,学知识。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我在长大》。

2.教师展示挂图并提问:这位小朋友现在有什么变化?还是像婴儿一样吗?

3.猜谜语。

小时叽叽叽,大时喔喔喔,身披五彩衣。(公鸡)

小时黑又丑,大头细尾巴,只在水中游;大时披绿衣,水里陆地到处蹦。(青蛙)

小时随风倒,大时迎风飘,绿绿一把伞,挡雨护土壤。(树)

不挑食,不偏食(故事)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食物与健康的关系。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4页制作教学挂图。各种食物的图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4页。

活动过程

◎食物博览会。

教师拿出各种食物的图片,带领幼儿辨识各种食物,并说一说哪些是自己曾经吃过的,哪些是自己爱吃的,哪些是自己不爱吃的。

◎看挂图,听故事。

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教材中的故事,并进行如下提问:

这一家的老大为什么长得胖?(只吃荤菜)

老二为什么又瘦又小?(只吃素菜)

老三为什么长得壮壮的?(既吃荤菜又吃素菜)

老大和老二为什么会生病?(挑食、偏食)

大家希望自己的身体长得像三兄弟中的哪一个?为什么?

活动资源

常识

各类蔬菜的营养价值

在我国,蔬菜的种类很多,约有200多个品种,大面积种植的有60多种。根据园艺学的分类方法,可把蔬菜分成十多个大类,其中最主要的有绿叶类、根茎类、茄果类、豆荚类等。它们各有自己独特的营养价值。

绿叶类蔬菜:包括菠菜、白菜、油菜、雪里蕻(hónɡ)、荠绿菜、韭菜、绿苋菜、蒿子秆等。绿叶菜均含丰富的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尤其是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的含量,在众多的蔬菜中名列榜首。根茎类蔬菜:有萝卜、土豆、洋葱、大蒜等。通常根茎类蔬菜的营养价值不如绿叶类,但含钙、磷、铁等无机盐比较丰富。有的还含有丰富的淀粉,有的则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茄果类蔬菜:包括番茄、茄子、黄瓜、辣椒等。这类蔬菜除茄子外,富含维生素C,尤其是辣椒中的含量在蔬菜中居首位,即使在水果中,除了鲜枣外,也不能和它相比。另外,茄果类含无机盐和其他维生素也较多。豆荚类蔬菜:包括扁豆、豇豆、四季豆、刀豆等。这类蔬菜,B族维生素和烟酸的含量比一般蔬菜多。还含有较多胡萝卜素、维生素C及蛋白质和糖。营养价值介于干豆类和绿叶类之间。

人们认为,蔬菜营养价值的高低,与颜色的深浅似乎没有多大关联。但营养学家对各种蔬菜营养成分的测定,发现蔬菜的营养价值与它的颜色深浅有密切关系。

蔬菜中的水分含量多为70%~90%,此外便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及纤维素。判断蔬菜营养价值的高低,主要是看其所含的维生素、胡萝卜素量的多少。根据科学分析,颜色越深的蔬菜,则维生素与胡萝卜素的含量越多。反之,颜色越浅的蔬菜,则维生素与胡萝卜素的含量越少。即蔬菜营养价值的高低,遵循着由深到浅的规律,其顺序是:绿色蔬菜、红色蔬菜、黄色蔬菜、白色蔬菜。

绿色蔬菜被营养学家列为甲类蔬菜。主要包括菠菜、芹菜、油菜、黄花菜、香菜、小白菜、空心菜、雪里蕻等。这类蔬菜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多种无机盐等,其营养价值较高。红色、黄色蔬菜包括西红柿、胡萝卜、南瓜等,其营养价值略逊于绿色蔬菜。白色蔬菜有竹笋、菜花、马铃薯、莴笋等,由于其主要成分为水或糖,所以营养价值较低。

蔬菜颜色影响营养价值,甚至还反映在同类蔬菜中,如紫皮茄子含有较丰富的维生素,而白皮茄子却含量甚微;红色胡萝卜与黄色胡萝卜相比,前者比后者就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和黄碱素。即使是同一株菜,由于其部位颜色不同,营养价值也有差异。如大葱的葱叶部分,所含维生素要比葱白部分多1~10倍,芹菜的绿叶含胡萝卜素要比芹菜的茎部多6倍以上,维生素C多4倍还多。

所以,为了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的需要,在选购蔬菜的时候,不仅要注意到习惯和爱好,更重要的是应当注意蔬菜颜色的深浅,尽量做到蔬菜品种多样化。

我们要这样进餐

活动目标

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礼仪和进餐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5页制作教学挂图。各种动物头饰,欢快的音乐,玩具餐具若干,各种瓜果蔬菜,肉食的图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5页。

活动过程

◎我最喜欢的食物。

1.请幼儿说出各自喜欢吃的食物,并列成一张图表悬挂在教室的墙壁上供幼儿交流学习。

2.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这些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对人体的好处。

◎游戏:我是小厨师。

1.给幼儿分组,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游戏。

2.教师给出菜谱,让幼儿从图片中找出菜谱中的菜分别是由哪几种食物混合做成的。

◎故事会:《我再也不挑食了》(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我再也不挑食了

有一只小兔,它叫长耳兔,它有个缺点,就是十分挑食。

一天中午,长耳兔坐在餐桌前,愁眉苦脸地瞪着盆子里的大胡萝卜发呆,往常那竖起的长耳朵也耷拉下来,双手托着胖胖的脑袋。“唉!”长耳兔叹了口气:“又是讨厌的大胡萝卜,都快吃腻了,一点也不好吃。”它边说边拿起餐桌上的刀子,毫无目的地在大胡萝卜上切着。“长耳兔,不管食物是酸的、甜的、苦的,还是辣的都要吃,千万不能挑食,否则会生病的。”长耳兔的耳边好像又回响起山羊老师温柔关心的话语了。“咕咕咕”,肚子也发出了抗议,它切了一块胡萝卜,送到嘴里。“哇!真难吃!”长耳兔忍不住把嘴里的胡萝卜吐了出来。“唉,还是晚上吃蘑菇、青菜吧!”长耳兔嘀咕着,和以前一样,长耳兔又饿了一个下午。

时间不等人,转眼间,一学期要过去了。老师要给大家检查身高,长耳兔从以前班里的最高个儿,变成了全班最矮小的了。它一着急,可恶的胃疼病又犯了。这次可不轻,疼得它在地上直打滚儿。老师把长耳兔送到医院。医生给它做了检查,最后诊断是营养不良造成的急性胃炎。

长耳兔害怕极了,医生安慰长耳兔:“吃了药,打几针就会好起来的。关键是要保持营养均衡,不能挑食,不能饥一顿,饱一顿。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点极为重要。”长耳兔认真地点了下头,头上的长耳朵不停地晃动着,好像在说:“我再也不挑食,我要好好吃饭。”

从此,长耳兔真的不挑食了,不管酸的、甜的、苦的、辣的都吃,连以前难吃的食物,也变成了长耳兔的美味。长耳兔从班里的最矮个儿又变成了最高个儿。

小羊找影子(故事)

活动目标

1.了解影子形成的原因,感知光与影子的关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第6、7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第6、7页。

活动过程

◎展示教学挂图,讲故事。

1.教师边展示教学挂图,边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2.提问:小羊咩咩发现它的什么东西不见了?

它为了找到自己的影子都分别问了谁?

大树爷爷和云朵姐姐告诉它了吗?

后来是谁告诉了小羊咩咩影子所在的地方?

咩咩的影子藏哪里了?

是谁在和小羊咩咩的影子玩捉迷藏?

为什么太阳公公一出来小羊咩咩就找到了它的影子?

3.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制造影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物体在光照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影子。

2.了解影子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8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8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1.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有光就和你一起,你停它也停,你走它也走,就是不开口。

2.讲述故事:《胆小的咪咪》(见活动资源)。

◎联系生活实际,向幼儿简单介绍一下影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资源

故事

胆小的咪咪

今天上午,小猫咪咪正在草地上玩,它玩得正高兴,突然发现身旁有一个黑黑的东西。咦?这是什么呀?咪咪很奇怪,它赶紧向东跑,黑东西也向东跑;它向西跑,黑东西也向西跑。这下,可把咪咪吓坏了,它急得大哭起来,直喊:“妈妈,妈妈……”

明亮的大眼睛

活动目标

1.了解眼睛的功能和重要作用。

2.了解正确的用眼常识,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9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9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谜语一:白天开门,晚上关门,仔细看看,里面有人。

谜语二: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

◎欣赏故事《小猫的眼睛》和学习儿歌《保护眼睛》(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小猫的眼睛

咪咪是一只聪明的小猫,它已经从妈妈那里学会了捉老鼠的本领。一天,妈妈要出门去,让小猫咪咪看家,并对它说:“你一定要好好看家,别忘了晚上去捉那些坏老鼠。”小猫咪咪说:“妈妈,你放心去吧!”

妈妈走了,咪咪果然每天捉老鼠,老鼠吓得都不敢出来了,老鼠大王急了,让它的丞相想办法,丞相说:“猫啊,最重要的就是眼睛,如果它的眼睛坏了,那我们就可以出去偷东西了。”

于是,老鼠大王派人给咪咪送去好多书和一台大彩电,咪咪真高兴,于是,就天天在床上看书,每晚近距离地看电视,过几天它的眼睛不舒服了,又用没洗过的脏手揉。第二天,它的眼睛变成红的了,东西也看不清了。而老鼠却天天出来偷东西吃,它没办法捉住老鼠,伤心地哭了。

妈妈回来了,批评它没有正确地看书和看电视,并且用脏手揉了眼睛,于是带它去看医生。医生给它用了眼药水,还教它做眼睛保健操,不久,咪咪的眼睛好了,老鼠大王也被它捉住了!

儿歌

保护眼睛

小朋友,手洗净,不用脏手揉眼睛,

手绢毛巾要专用,还要经常保干净,

保护眼睛不得病,危险物品不乱用,

眼进异物揉不行,轻轻闭上小眼睛,

大人处理才可行。

读和写,坐姿端,光不强,也不弱。

眼疲劳,要远眺,定时间,做眼操。

保护好牙齿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牙齿对每个人的重要性。

2.了解牙齿的功能,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牙齿。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每四个人一个苹果,牙齿的模型一副,牙刷若干。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0页。

活动过程

◎通过吃苹果,引导幼儿了解牙齿的作用。

老师:今天请小朋友吃点苹果,请你们慢慢地吃,边吃边动脑筋想想看,你是怎么把苹果吃下去的。

◎认识牙齿的构造。

1.教师请幼儿相互观察各自的牙齿,让幼儿说说牙齿的特点,如牙齿的颜色、形状、数量等。

2.教师展示牙齿模型,引导幼儿观察模型中各牙齿分别有什么不同。

提问: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副白白的牙齿,让我们来看看牙齿是什么样的,它们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3.教师总结:扁的牙齿可以切断食物,尖的牙齿可以撕拉食物,而方的牙齿可以压碎食物,它们各有各的作用。

◎讨论:牙齿的作用。

1.提问:牙齿除了可以帮助我们吃食物,它还有什么用呢?

2.让幼儿练习发音如“师”“四”“字”等字,教师着重强调发这些音时上下牙齿分开、并拢等情况,知道牙齿还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发音,使我们讲话清楚。

◎讨论:如何保护我们的牙齿。

◎学习儿歌《刷牙歌》,讲述故事《喜欢吃糖的老虎》(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儿歌

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面牙齿往下刷,下面牙齿往上刷。

左刷刷、右刷刷,里里外外都刷刷。

早晨刷、晚上刷,刷得干净没蛀牙。

刷完牙齿笑哈哈,露出牙齿白花花。

故事

喜欢吃糖的老虎

从前,有一只老虎特别喜欢吃糖,只要吃完饭嘴里总要放块糖,每天睡觉前不吃糖就睡不着,而且它有个坏习惯,就是早晚都不爱刷牙。

一天,狐狸医生路过老虎家,看见老虎嘴里正吃着棒棒糖,悠闲地躺在躺椅上,就走上前去提醒它说:“大王呀,你不要经常吃糖,这样对牙齿不好。”老虎起身看见是狐狸,生气地说:“用得着你来管我吗?我看你是活得不耐烦了!”说着就向狐狸扑去,狐狸受了重伤,幸运的是没把小命丢掉。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老虎的牙忽然疼了起来,疼得它在床上直打滚。它立即派人去请医生,可是谁敢在虎嘴里拔牙啊!森林里的大象医生、兔子医生、山犬医生听说老虎请医生拔牙,一个个都连夜收拾行李逃跑了。老虎找不到医生,疼得牙都掉光了。从此,动物们再也不怕它了,因为它变成了一只没牙的老虎。

有用的笔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的笔,知道它们的不同特征和主要作用。

2.学习使用不同的笔,并知道如何爱护它们。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1页制作教学挂图。钢笔,毛笔,铅笔,粉笔若干支以及其他一些笔的图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1页。课前自己收集到的不同种类的笔。

活动过程

◎不同类型笔的介绍(见活动资源)。

1.钢笔:笔尖由金属制作而成,可以用来书写和画画,但需要吸取墨水后才能写字。

2.毛笔:笔头是由软毛发或麻制作而成,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专用工具。毛笔也需要吸取墨水后才能进行书写。

3.铅笔:笔芯由石墨制成,外面由木质材料包裹,使用时需要用小刀或卷笔刀削掉外面包裹的木质材料,使笔芯露出来。铅笔主要用于书写和绘画,写出的字清晰流畅,并且可以用橡皮擦轻轻擦拭。铅笔的笔芯容易折断,使用时也要防止笔尖伤人。

4.粉笔:粉笔颜色丰富,用于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和绘画。

◎学习儿歌:《有用的笔》(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常识

笔,是人类的一大发明,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现今普遍使用的是签字笔和圆珠笔,绘制艺术底稿和画图则多用铅笔。

钢笔:一种主要以金属当作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色),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吸管来填充墨水。

毛笔: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几千年来,它为创造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笔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提供的一件珍宝。

铅笔:很久以前欧洲巴罗代尔一带的牧羊人常用石墨在羊身上画上记号。受此启发,人们又将石墨块切成小条,用于写字绘画。用石墨条写字既会弄脏手,又容易折断。1761年,德国化学家法伯首次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把石墨变成石墨粉,然后同硫黄、锑、松香混合,再将这种混合物制成条,这就是最早的铅笔。1812年,美国有一位名叫威廉·门罗的木匠,将一根黑铅芯嵌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再把两根木条拼合在一起,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粉笔:日常生活中广为使用的书写工具之一,主要用于黑板书写。古代的粉笔通常用天然的白垩制成。粉笔的成分是硫酸钙的一种白色沉淀物,不容易分解,颗粒比粉尘大。现在,国内使用的粉笔主要有普通粉笔和无尘粉笔两种,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石灰石)和硫酸钙(石膏),并含有少量的氧化钙。

儿歌

有用的笔

钢笔写字先喝水,

毛笔写字先湿嘴,

铅笔写字先脱衣,

粉笔写字磨短腿。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植物。

2.激发幼儿保护植物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2、13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2、13页。

活动过程

◎话题导入:我最喜欢吃的食物。

◎认识不同的植物。

1.教师展示植物的图片,并让幼儿说出图片中植物的名称。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这些植物的用途。

◎讨论:人类与植物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面展开讨论。

2.教师小结:粮食、蔬菜和水果来自于植物。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主要的粮食来源。植物还具有保护水土、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作用。

◎学习儿歌《保护植物环境好》(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儿歌

保护植物环境好

花儿美,草儿俏,你我看了齐欢笑。

不摘花,不踏草,环境才能更美好。

树儿密,叶儿茂,树下游戏真热闹。

不砍树,不采叶,空气清新心情好。

供氧气,挡风沙,花草树木功劳大。

乱砍伐,勤劝阻,爱绿护绿放光华。

太阳公公本领大

活动目标

了解太阳的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4、15页制作教学挂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4、15页。

活动过程

◎猜谜语。

天上有位老公公,圆脸庞,红面孔,天一亮就出工,从东到西照大地,直到傍晚才收工。

◎太阳的作用。

太阳是圆的,它会发光,发热,并且能给我们带来温暖,地球上的生物都离不开太阳。

◎实验:太阳的威力。

1.教师在太阳光下利用放大镜演示纸片燃烧的实验,使幼儿感受太阳的巨大威力。

2.提问:你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太阳光做哪些事情吗?

◎学习课本儿歌《太阳公公本领大》。

沉与浮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生活中物体在液体中沉与浮的现象。

2.培养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大水盆、纸、木块、金属块、石子、海绵、塑料块、乒乓球、铁钉、积木、空瓶子、钥匙、橡皮泥、树叶、磁铁等若干,记录表每人一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6页,记录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主题导入。

导入语:今天,我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东西,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看看篮子里有什么?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里,它们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呢?

◎实验:谁沉谁浮。

导入语:你们猜木块放在水里会怎样?老师这里有一张记录表,把猜测的结果记在这张记录表上。

1.教师:取一个木块,请幼儿来猜猜将木块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并把猜到的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实验,并将看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3.教师总结:有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有的物体落(沉)入水底。像乒乓球、积木块、空瓶子浮在水中的现象叫作浮。像钥匙、橡皮泥、小石头、钉子沉入水底的现象叫作沉。

◎讨论沉与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我的办法多

活动目标

1.帮幼儿认识不同固定用品的用途和用法。

2.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胶水、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图钉、铁钉、锤子、磁铁、纸、夹子等若干,水、颜料、小木板若干,图片若干张。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7页。

活动过程

◎开动脑筋,固定图片。

1.教师:展示胶水等各种用品,引导幼儿认识这些用品。

2.教师:鼓励幼儿说出各种用品的用法。

3.教师:给幼儿分组,每组幼儿想办法用现有的用品将图片固定在木板上,看看哪个组想出的办法多。

4.教师总结:①用胶水、固体胶、透明胶、双面胶粘住图片使其固定在木板上;②可用图钉或铁钉把图片钉在木板上;③可用夹子夹住图片和木板的边缘使图片固定在木板上;④将磁铁吸放在木板的正面和背面使图片固定在木板上。

空 气

活动目标

让幼儿初步了解空气的用途和作用。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空箱子、玻璃杯、蜡烛、塑料袋、气球若干,一盆植物和密封容器。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谜语导入。

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

看不见,摸不着,时时在你身边,天天与你相伴。

◎引导幼儿认识空气。

导入语: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份非常奇特的礼物,这份礼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哦。

1.老师请一个小朋友用眼睛看一看,鼻子闻一闻,耳朵听一听空箱子,然后说一说要送的礼物的特点。

2.教师:请大家来猜一猜,这个箱子里边到底装的是什么礼物?

3.教师小结: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

◎尝试实验:找空气。

1.教师:指导幼儿用塑料袋兜空气,放出来,再兜进去。让幼儿在活动中感知空气的存在。

2.吹气球并提问:为什么气球会鼓起来?气球里的空气是哪里来的?放开气球口,为什么气球又瘪下去了?

3.教师总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

◎通过小实验,举一反三,强化幼儿对空气作用的认识。

1.教师:将点燃的蜡烛用杯子完全罩住,蜡烛为什么熄灭了?

2.把植物用密封容器罩起来,放一段时间再观察观察植物的变化。

3.讨论:如果没有空气,世界将会怎样?

4.教师总结:地球上的生物都离不开空气。新鲜、干净的空气对人们的健康是有益的,对动植物的生长都有利;被污染的空气对人的身体健康是有害的,不利于动植物的生长,所以我们要防止空气污染。

天气的变化

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天气的不同特点。

2.外出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9页制作教学挂图。天气预报录像、天气标志图。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19页。

活动过程

◎看教学挂图识别天气。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挂图,分别说说每幅图描绘的是什么天气。

◎播放天气预报,认识常见的天气标志。

1.教师出示天气预报标志图,引导幼儿认识这些常见的标志图分别代表何种天气。

2.找标志。教师展示天气标志图,让幼儿抢答标志图所表示的是何种天气。

◎教师讲解一些看动物行为识别天气的常识(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常识

看动物行为识天气

1.早晨麻雀鸣叫表示天气晴朗——麻雀对天气变化十分敏感,天气越好的日子里,叫得越欢快。

2.云雀叫声提高表示天晴——从远方传来云雀轻快的叫声,就可证明是空气干燥的好天气。

3.蜘蛛网上有水珠表示天晴——天气晴朗的日子里,早上气温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挂在蜘蛛网上,这时天气一般不会有雨。

4.青蛙鸣叫、燕子低飞等是下雨的前兆。

5.蚂蚁过马路——在地面挖洞生活的蚂蚁,下雨时蚂蚁洞会被水淹没,所以感觉要下雨之前就会搬家。

6.蚯蚓出洞——地面潮湿柔软,蚯蚓会爬出地面,是天要下雨的征兆。

其他下雨的前兆有蚊子成群结团、蜻蜓低飞、鱼频繁跳出水面、猫洗脸等。

闪电和雷鸣

活动目标

1.知道打雷和闪电是自然现象,不必恐惧和害怕。

2.了解一些下雨打雷天应注意的安全常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按照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0页制作教学挂图。录有刮风、下雨、打雷声音的录音带及电闪雷鸣的录像带,雷电造成危害的图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0页。

活动过程

◎播放录音带,引入主题。

导入语: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神秘的客人,小朋友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现在我们来听一听它们的声音,猜猜它们都是谁?

1.教师播放录音带。

2.教师播放录像带。

提问:录像里面播放的是什么?

你们害怕打雷和闪电吗?

通常什么时候会出现打雷和闪电?

哪个季节出现的最多?

◎学习儿歌《闪电和雷鸣》。

◎讨论:遇到雷电怎么办。

1.引导幼儿谈谈自己躲避雷电的方法。

2.教师讲解一些防雷电的安全常识(见活动资源)。

◎讲述故事《雷公和闪电娘娘》(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常识

防雷电安全常识

一、室内防雷

1.立即关闭电视、电脑,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电视机的室外天线,因为雷电一旦击中电视机的天线,雷电就会沿着电缆线传入室内,威胁电器和人身安全。

2.尽可能关闭各类家用电器,拔掉一切电源插头,以防雷电从电源线入侵,造成火灾或人员触电伤亡。

3.不要触摸或靠近金属水管以及与屋顶相连的排水管道,不要在电灯下站立。尽量不要使用电话、手机,以防雷电波沿通信信号线入侵,造成危害。

4.关好门窗。打雷时,不要开窗户、不要把头或手伸出窗外。关闭门窗可以预防侧击雷和球雷的侵入。

5.不要在室外参加体育活动,如赛跑、打球、游泳等。

6.不宜使用花洒冲凉。这主要是因为万一建筑物被雷直击时,巨大的雷电流将沿着建筑物的外墙、供水管道流入地下,雷电流有可能沿着水流导致淋浴者遭雷击伤亡。同时也不要去触摸水管、煤气管道等金属管道。

二、室外防雷

1.最好就近进入避雷装置良好的建筑物内,这是最安全的。千万不要进入庄稼地的小棚房、小草棚,因为在那里避雷雨很容易遭雷击。

2.要远离高烟囱、铁塔、电线杆等物体,否则是很危险的。

3.打雷下雨时,注意不要打金属骨架雨伞,或者举长形物体;不要骑摩托车或者自行车。可以躲进有金属车身的汽车内,一旦汽车被雷击中,金属会将电流导入地下。

4.不要惊慌,不要奔跑,最好双脚并拢,双手抱膝就地蹲下,越低越好。

5.不宜躲在大树底下。强大的雷电流通过大树流入地下向四周扩散时,会在不同的地方产生不同的电压,在两脚之间产生跨步电压。

6.不宜到室外收取晾晒在铁丝上的衣物。

故事

雷公和闪电娘娘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住着一位负责打雷的天神,叫作雷公。雷公的性情虽然有点急躁,但是心地非常正直。玉皇大帝派他在下雨天时出巡,专门惩罚那些为非作歹及糟蹋粮食的人。他手上有两件武器——斧头和锤子,当他看见地上有人随便糟蹋粮食时,只要举起武器,惊天动地地大喊一声,就把那人给劈死了。

有一年春天,雷公又驾着乌云,拿着他的武器,到南方出巡去了。

在南方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位年轻寡妇,她丈夫很早就死了,没有儿女,只有她跟年迈且双目失明的婆婆相依为命。她们的生活很穷苦,但是媳妇非常孝顺,每天努力劳作,换来一点点珍贵的白米,她把白米煮成喷香的米饭,通通让给婆婆吃,自己却是吃不花钱的胡瓜籽过活。她又怕婆婆知道她吃胡瓜籽当饭会伤心难过,所以总要装成饭很香,吃得很饱的样子。

有一天,在吃饭的时候,婆婆终于发现了媳妇吃胡瓜籽的秘密,非常不忍心。那时,天空正下着雨,她趁媳妇转身到厨房去,偷偷把自己的白米饭与媳妇碗里的胡瓜籽调换过来。媳妇回来看到了,又要把白米饭给婆婆吃,于是两个人就推推让让起来。争到后来,媳妇只好把那碗胡瓜籽拿到屋外倒掉。

这时候,天空乌云密布,雷公正驾着乌云从这儿经过,他看到一个女人把一碗像是白米的东西倒在地上。雷公很生气,他想:简直是糟蹋五谷,太可恶了!雷公狠狠地举起斧头来,轰隆一声,就把孝顺的媳妇劈死了。

这个可怜的妇人实在死得太冤枉了。玉皇大帝知道这件事以后,一再责备雷公。雷公自己也很后悔,就向玉皇大帝解释说:“我每次出巡,都是下雨天,大地一片黑暗,不容易看清楚,难免要出错呀!”

玉皇大帝点点头,心想:雷公虽然很正直,但是做事急躁又粗心,应该有个细心的人陪着他一起出去,才不会再犯错。于是,玉皇大帝就封那位被雷劈死的年轻寡妇为闪电娘娘,同时,又赐给她一面专门掌管闪电的宝镜。

从此以后,雷公与闪电娘娘每次都结伴出巡。起初,雷公还是急急躁躁的,一看到有人糟蹋米粮就想举起斧头劈下去。幸亏闪电娘娘在旁边阻拦,并且一遍又一遍地用宝镜把大地照得一片通明,让雷公看清楚,免得误劈了好人。

动物睡觉了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了解动物的热情,愿意亲近小动物。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让幼儿了解更多动物的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小猪睡觉》,自制课件《动物睡觉了》。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1页。

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播放歌曲《小猪睡觉》(见活动资源)。

◎故事《小猪学睡觉》(见活动资源)。

1.教师提问:故事中提到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是怎么睡觉的?

2.总结:马——站着睡觉;蝙蝠——倒挂着睡觉;刺猬——蜷成球形睡觉;牛——跪着睡觉;小松鼠——躺着睡觉;鱼——睁着眼睛睡觉;小黄狗——侧躺着睡觉。

◎游戏活动:动物睡觉。

1.引导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睡觉方式。

(1)引导幼儿学做站着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2)引导幼儿学做躺着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3)引导幼儿学做趴着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4)引导幼儿学做在树枝上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5)引导幼儿学做睁着眼睛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6)引导幼儿学做倒挂着睡觉的动物的睡觉方式。

(7)引导幼儿学做“蜷着”睡觉的几种动物的睡觉方式。

2.游戏:动物睡觉。

游戏玩法:请幼儿每人取一个头饰戴上,教师说:“小动物睡觉了”,幼儿就学做自己选的小动物睡觉的样子。教师来当检查员看幼儿做得对不对。第一遍教师做检查员,第二遍幼儿做检查员。

◎拓展活动。

导入语:小朋友,小动物们为了保护自己,都有不一样的睡觉方式,我们怎样睡觉才能保护自己呢?你平时是怎样睡觉的?

1.请个别幼儿说一说,并学一学。

2.提问:有的小朋友仰着睡、有的小朋友趴着睡、有的小朋友右侧睡、有的小朋友左侧睡,怎样睡对我们的身体最好呢?

3.教师讲解正确健康的睡觉方式和原因,并引导幼儿模仿学习,教育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正确的睡眠姿势。

活动资源

儿歌

小猪睡觉

小猪吃得饱饱,闭着眼睛睡觉。

小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摇摇。

咕噜噜咕噜噜,小尾巴在摇摇。

故事

小猪学睡觉

太阳下山了,动物园里的动物们都去睡觉了。小猪不想睡觉,它还想玩一会儿,但被猪妈妈逼着上床了,可它哪里睡得着啊!小猪心想:“我睡不着,怕是睡相不好,对,去学学大伙儿是怎样睡觉的。”小猪轻手轻脚地爬起来,又踮着脚尖走出门,一点也没有惊动妈妈。

小猪来到马棚里,看到马大哥站着,鼻子里还喷出热气,不禁乐了,心想:“睡不着的还不止我一个呢!”“别装了,睡不着跟我去学人家是怎样睡觉的!”它一拍马大哥,马大哥差点跌倒。“人家在睡觉也胡闹,真不像话!”小猪见马大哥生气了,连忙退了出来,心想:“马站着睡,不知牛是什么睡相,我要去瞧瞧。”真怪,马大哥站着睡,牛跪着睡,它的嘴还在动。

小猪忽然想去看看刺猬这个满身是刺的家伙是怎样睡觉的,便向刺猬宿舍走去。“哎呀!还是个刺球呢,这能睡着吗?”

小猪悄悄走出宿舍,又想看看小松鼠的睡相。小松鼠的睡相真漂亮,它缩着腿,还用大尾巴当棉被盖在身上,睡得真舒服。就在这时,“呼——呼——”隔壁房间传出一阵打鼾声。谁睡得这么香?原来是小狗阿黄,睡觉捧着鼻子,瞧它那副傻样。

小猪心想,小黄狗睡觉真好玩,我也要回家去睡觉,便向回家的路口走。“啪”,小猪的头被碰了一下,还没来得及仔细看,原来是小蝙蝠倒挂在树枝上,小猪连声说:“对不起!”

小猪路过池塘,发现鱼睁着眼睛睡觉。

小猪回到家,猪妈妈正着急。小猪忙把它看到的事情告诉妈妈,还说它不知学谁的睡觉姿势好。妈妈扑哧一笑:“小傻瓜,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睡觉的姿势,这有什么好学的,赶紧睡觉吧,天都快亮了。”

动物走路不一样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的走路姿势和特点。

2.激发幼儿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自制一些动物行走方式的课件,多种动物的图片。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2页。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我最喜欢的动物。

1.引导幼儿谈一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模仿动物发出的声音或走路的姿势。

2.模仿游戏:我是谁。教师鼓励幼儿模仿动物的行为动作,然后其他幼儿猜猜他模仿的是什么动物。

◎学儿歌,模仿动物的走路方式。

1.引导幼儿朗诵儿歌《动物走路不一样》。

2.引导幼儿学习儿歌中的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播放自制的不同动物行走方式的课件。

猫头鹰

活动目标

1.了解猫头鹰的形态特点。

2.知道猫头鹰是益鸟,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猫头鹰的图片,猫头鹰录像,猫头鹰和田鼠头饰。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3页。

活动过程

◎猜谜语。

远看像只猫,近看像只鸟。夜晚捉田鼠,白天睡大觉。

◎展示猫头鹰图片。

1.讨论:猫头鹰长什么样子?谁知道它有哪些本领?

2.它是怎样在漆黑的夜晚捕捉田鼠的?

3.你喜欢猫头鹰吗?说说你的理由。

4.猫头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益鸟,我们要保护它们。

◎播放猫头鹰录像。

◎游戏:猫头鹰抓田鼠。

教师扮演猫头鹰,幼儿扮演田鼠。教师在地上画六个圈,每名幼儿需要通过这六个圈才算完成游戏,“田鼠”逃到圈中是安全的,在通过六个圈时,被“猫头鹰”抓到则退出游戏。

◎绘画:猫头鹰。

1.教师可先教幼儿画猫头鹰简笔画,抓住猫头鹰的主要特征。

2.幼儿画一幅关于猫头鹰的绘画,可加上一定的场景,如树、森林、月亮等。

◎讲述故事:《猫和猫头鹰的故事》(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故事

猫和猫头鹰的故事

猫头鹰有双羽翼丰满的翅膀,明亮的双眼。而猫呢,聪明伶俐,思维敏捷。

它们有个共同的爱好,就是喜欢夜行。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家里实在太闷热了,猫待不住了,于是就想出去溜达。空荡荡的原野寂静无声。猫一路漫步来到一棵大树下,有些累了想坐下休息会儿。一阵凉风吹来,猫感觉有些惬意,就欢快地哼着小调。可谁知道传来一声吼叫:“这谁啊,大半夜的不睡觉在瞎叫唤什么?”

猫说:“哎呀,是鹰大哥啊,我当这里没人呢,这天气闷得慌啊,你睡得着吗?你下来陪我聊天吧。”

鹰说:“我才懒得动呢,要不你上来我就陪你?”猫说:“这么大的树啊,我怎么上得去呢,我没翅膀。”

鹰说:“你笨啊,不知道爬吗?”猫说:“我爬不上去啊。”

鹰说:“真笨,学啊。”猫说:“那我试试!”

猫真的就开始爬啊爬。可那树太高,几下就掉下来了,可又不想被鹰骂自己笨。

经过几小时的练习,天也渐渐地露出鱼肚白。终于,猫爬上高高的大树。这下鹰开心了:“呵呵,还真厉害呢,居然上来了。我就和你聊天吧。”

鹰说:“我都有些饿了。你也爬累了休息会儿,我去抓点什么来给你吃。”

这下猫乐了:“好啊。还真饿了呢,谢谢鹰大哥了。”鹰飞啊飞,怎么找也找不到有飞鸟的踪迹,郁闷地飞回来了。猫说:“大哥别生气啊,这不还早吗?也许飞鸟虫子什么的还没起床呢,要不你等我去抓几只老鼠来?”说着猫就跑了。不一会猫唱着战歌回来,手里提着两只老鼠……鹰感动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对猫说:“猫啊,你真好,我们做朋友吧。”猫开心地转悠着说:“好啊,你能飞我能跑,我是猫你是鹰,我就叫你猫头鹰大哥,你叫我夜猫子吧!”鹰开心地展开翅膀围着大树飞翔,猫也乐得满枝丫跑。它们做了最好最好的朋友。

黎明的曙光升起,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它们约好晚上还在这里见面,带上自己的朋友来一起玩。

母亲河——长江和黄河

活动目标

认识母亲河——长江和黄河,培养热爱祖国、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歌曲《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4、25页。

活动过程

◎展开地图,寻找长江和黄河。

教师展开中国地图,引导幼儿寻找长江和黄河的位置。

◎认识长江和黄河(见活动资源)。

1.教师介绍长江和黄河的情况。

2.提问引起思考:为什么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3.教师小结:人的生命离不开水,长江和黄河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沿着这两条河繁衍开来的。所以才说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听歌曲《黄河大合唱》《长江之歌》和《我的中国心》。

活动资源

常识

长 江

长江,亚洲第一大河,其流域面积、长度、水量都占亚洲第一位。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东雪山。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千米,由北至南约966千米。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注入东海。长江全长约6397千米,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总面积1808500平方千米(不包括淮河流域),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和黄河一起并称为“母亲河”。

黄 河

黄河,全长约5 464千米,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1978年,科学考察队发现,它位于青海的腹地。在腹地上有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布尔汉布山;山下有盆地,大片沼泽,是高山雪水形成的花海子,称为星宿海。但它还不是河源。后再经深入勘察,又发现了三源:一是扎曲,二是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时间干涸,而卡日曲最长,流域面积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黄河的正源。

奇妙的镜子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不同用途和使用方法。

2.激发幼儿的探索热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近视镜、放大镜、老花镜、太阳镜、望远镜、显微镜、平面镜、天文望远镜。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6、27页。

活动过程

◎展示不同的镜子。

摆放好各种镜子,引导幼儿逐一观察,并相互交流。

◎介绍各种不同的镜子的作用和特点。

1.近视镜:帮助近视患者看清远处的物体,通常年轻人佩戴。

2.老花镜:帮助远视患者看清近处的物体,通常老年人佩戴。

3.放大镜:帮助人们看清楚细微的物体,常用于看地图,检验物体表面纹路等。

4.太阳镜:在太阳光线比较强的室外佩戴,可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

5.望远镜:观看较远处的物体,通常用于战争前线或野外考察活动中。

6.显微镜:用于观察非常微小的物体,常用于生物研究和医学研究中。

7.平面镜:主要用于装饰或梳妆打扮方面,生活中非常常见。

8.天文望远镜:主要用于观察天体运动以及宇宙变化等。

蜘 蛛

活动目标

1.认识蜘蛛,知道蜘蛛是节肢动物,有吐丝结网的特性。

2.能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蜘蛛,对蜘蛛不再有害怕和厌恶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蜘蛛的幻灯片,蜘蛛结网和捕食蚊子的视频,蜘蛛的图片,彩条、橡皮筋、毛线、幼儿电脑、水彩笔、白纸。

2.幼儿准备:中班教材《科学》上册第28页。

活动过程

◎认识蜘蛛。

1.教师事先将各种蜘蛛的图片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

2.引导幼儿观察蜘蛛的图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讨论:喜欢蜘蛛?讨厌蜘蛛?

1.教师先请幼儿讨论:看到蜘蛛时心里有什么感觉?蜘蛛是我们的朋友吗?你喜欢它们吗?

2.将幼儿分成两组:喜欢蜘蛛的一组幼儿坐到一边,讨厌蜘蛛的另一组幼儿坐到另一边。

3.请幼儿分组论述自己喜欢(讨厌)蜘蛛的理由,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小结:蜘蛛有织网的本领,蜘蛛的身体内有毒,但是它的毒是为了捕捉猎物,如果我们人类不去打扰它,它也不会攻击我们。蜘蛛捕食的昆虫大多数都是害虫,所以蜘蛛对我们是有益的。

◎学习教材中儿歌《蜘蛛》。

◎游戏:小蜘蛛织网。

1.幼儿自由操作,用不同的工具模仿蜘蛛织网。

2.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的作品,教师评价。

◎教师向幼儿介绍更多有关蜘蛛的知识(见活动资源)。

活动资源

常识

蜘 蛛

蜘蛛步足4对,分基节、转节、腿节、膝节、胫节、后跗节、跗节和跗端节(上具爪)。步足上覆盖刚毛,并具有数种感觉器官,如细长的盅毛(感受气流和振动)。步足自割后,下次蜕皮时可再生。单眼8个或8个以下。某些足肌及腭肌附着于头胸部的胸内骨上。头胸部与腹部之间有纤细的腹柄相连。因腹柄的存在,纺器纺丝时腹部可自由摆动。神经系统完全集中于头胸部,咽上有脑(咽上神经节),还有食管下神经节。裂缝感觉器官散布于身体或位于足关节附近。进食时先吐出消化液,进行体外消化,再吸入液化的食物。

所有的蜘蛛生活,都利用丝。丝由丝腺细胞分泌,在腺腔中为黏稠的液体,经纺管导出后,遇到空气时很快凝结成丝状,强韧而富有弹性。

蜘蛛对人类有益又有害,但就其贡献而言,捕食的主要是益虫。例如,在农田中蜘蛛捕食的也大多是农作物的害虫。同时许多中医药中,都有用蜘蛛入药的记载,因此,保护和利用蜘蛛具有重要的意义。

蜘蛛的种类繁多,分布较广,适应性强,它能生活或结网在土表、土中、树上、草间、石下、洞穴、水边、低洼地、灌木丛、苔藓中、房屋内外,或栖息在淡水中(如水蛛),海岸湖泊带(如湖蛛)。总之,在水、陆、空都有蜘蛛的踪迹。

毒蜘蛛会对人类的安全产生威胁,部分蜘蛛也会危害农作物。蜘蛛如果腹部红色就是有毒的,真正的有毒蜘蛛有多少,尚无确切统计,世界上毒性较强的,有球腹蛛科的地中海黑寡妇蛛,甲蛛科的褐平甲蛛,天疣蛛科的澳大利亚漏斗蛛、栉足蛛科的黑腹栉足蛛、捕鸟蛛科的澳大利亚捕鸟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