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小学抗战文章

小学抗战文章

时间:2022-02-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训练以教育者直接与感化于被教育者,作善良之品性为目的。摘自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因此,它的一切设施都是以抗战的需要为根据,以抗战的胜利为目标的。

(二)教育的目标

教育不可不以与生存于社会之能力于个人,为第一之目的。……

教育不可不使儿童能理解环象,能知对之之趣味,此教育之第二目的也。……

教育又不可不养成可得贡献于社会之生存发达之性格,此教育之第三目的也。

摘自杨昌济《教育学讲义》(1914年)《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14—120页

训练以教育者直接与感化于被教育者,作善良之品性为目的。而方施训练之际,有二事须注意:一、宜使心意活动强大;二,宜正心意活动之方向。前者修养强大意志之谓,后者则保持纯正意志之谓也。

摘自杨昌济《教育学讲义》(1914年)《杨昌济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第172页

学生者,国之花也,未来之主人翁也。师范学生者,学习教育之原理与方法,为预备教养儿童陶冶国民者也。

摘自杨贤江《我之学校生活》(1915年)《杨贤江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6页

日前瓦式邦博士Dr Washburne来校时,曾叩余以“教育之目的为何”?余答;“我之教育目的在以教育之力量,使我中国现代化,俾我中国民族能在世界上得到适当的地位,不至受淘汰。欲达此种目的务须对症下药,即:A,注重体育,锻炼健强之国民;B,注重科学,培养丰富之现代知识;C,注意精神的修养……向深处培,向厚处培……;整理中国固有之文化,摘其适合于现代潮流者,阐扬而光大之,奉为国魂,并推而广之,以求贡献于全世界。”

摘自张伯苓《以教育之力量,使中国现代化》(1931年)《张伯苓教育言论选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81页

今天呢?世界战云,正在一步一步地展开,吾中华被破碎的河山、被蹂躏的国权,还没有回复完整。同人所辛苦二十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惟有继续努力,矢愿在国族复兴大方策之下,根据整个的经济建设计划,就自给的目的,来训练生产需要人才;就自卫的目的,来训练国防需要人才。

摘自黄炎培《二十年来服务职业教育的回想》(1937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0页

大抵非常时期所需求之人才,从消极说来,第一,自私自利者不可用;第二,圆滑取巧者不合用;第三,绳趋矩步,束身自好者不够用。从积极说来,一,须有高尚纯洁之人格;二,须有博爱互助之精神;三,须有侠义勇敢之气概;四,须有刻苦耐劳之习惯。而更须以坚强贞固的节操,战胜千艰百险的环境。名,吾所不求;功,吾所不争,将吾整个生命,完全献给我国家、民族生存工作上。其先,个人以之自勉;其继,同志以之共勉。少数人确立之信条,扩大而成一群完整的精神;一时间鼓荡之风气,绵续而成全民族不可磨灭之特性。此才是吾人最大之贡献。

摘自黄炎培《吾人在非常时期将以何者为最大贡献乎》(1937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53页

根据吾人新认识,应以最高度热诚与努力,接受下开各种新课题:

一、在国防生产和民族生产要求下,应养成忠勇坚确而开展的斗士,同时为科学威权的执行者;

二、在国防技术要求下,更应养成忠勇坚确而开展的斗士,同时为器材之管理运用并制造者;

三、在福利人群的学术界,应养成志行贞固,践履笃实,接受并发挥科学精神与知能的实行家:

四、在物质文明演成世界新趋势下,应养成以双手负荷新文化创造责任的先锋队;

五、在民主政治制度下,应养成富于平民精神、自立立人、自治治人而兼能自养养人的公民,

六、在渐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下,应养成适于新生产组织的健全分子;

七、在今建国与抗战大时代,应养成矢忠矢孝、即知即行、以手以脑贡献于国家民族的强有力的保卫者。

这就是现时职业教育的新使命。

摘自黄炎培《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纲要》(1943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93页

职业教育的目的何在呢?本社工作的目标又何在呢?往远处说,是在实现一个民生幸福的社会。在那社会里,确切达到了“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目的。要使社会上没有无业者,也没有不乐业者,职业教育,本社工作的任务,才算真正完成。就近处说,本社的使命,是在以最高的积极性,参与抗战建国的努力。吾们确信,职业教育,只有在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社会里才能实现他的造福人群的理想。反过来讲,又赖有职业教育的努力,吾们民族解放、民权平等、民生幸福的国家社会,才能加速的出现。

摘自黄炎培《从困勉中得来》(1941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84页

职业教育目的(民国六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之年公订):

一、谋个性之发展;

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

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

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摘自黄炎培《我之人生观与吾人从事职业教育之基本理论》(1942年)《黄炎培教育文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73页

欲学问之切实之进步,当认清教育以实用为最大目的,故学问必求其有利于职业,而凡关于职业之知识,尤以常时令其实地应用为妙。苟能是,则卒业以后,彼乃能以其学问求职业,即朗以其学问治职业,即能以其职业辅进学问,即能以其职业之缺陷,使其了解求更高深学问之必要,如此,则职业界大进步,而学问之发达,亦一日千里矣。

摘自恽代英《学问与职业一贯论》(1918年)《恽代英文集》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63页

我们已经下了决心要筹募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位同志,提倡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

摘自陶行知《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1926年)《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页

因为平民的公民教育,其最大最要的目的有二:(一)在一切社会的基础上,培养民众的团结力、公共心,期望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处任何团体,皆能努力为一个忠实而有效率的分子;(二)在人类普遍固有的良心上,发达民众的判断力、正义心,期望受过平民教育的人,无论对何种事体,皆能有自决自信公是公非的主张;这是必要的根本的精神,为人人所共同应该受的教育。

摘自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宗旨目的和最后的使命》(1927年)《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平民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做人。做什么人?做“整个的人”。什么叫做“整个的人”?第一要有知识力,第二要有生产力,第三要有公德心。

摘自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6页

平民教育运动的使命,在于“做新民”。分析其内容,有下列三项:

(一)养成有知识,有生产力,有公共心的整个人。

(二)养成社会健全的分子,发展社会的事业。

(三)养成建设国家的国民,增高国际的地位。

摘自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1928年)《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6页

今日中国,危亡已迫于眉睫,今日所应施之教育为最低限度最基本必不可少者之救亡图存之教育。……

……欲达到救亡图存之目的,最急需最迫切者有三:

第一,培养知识力,最低限度须培养其知民族意识与国家观念,能够自觉自强。吾人站在教育者的地位,一切一切都在启发他们。

第二,培养科学的生产力,更换那些老农、老圃的旧习惯旧技术,使其了然于人力可以胜天,一切自己均可创造,即养成其自给自养之能力。

第三,培养组织能力,养成纪律生活,方能自卫自保。

集中以上三种能力,始足以言救亡。

摘自晏阳初《中国农村教育与农村建设问题》(1935年)《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120页

边区实行国防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民文化政治水平,加强人民的民族自信心与自尊心,使人民自愿地积极地为抗战建国事业而奋斗,培养抗战干部,供给抗战各方面的需要,教育新后代使成为将来新中国的优良建设者。

摘自林伯渠《陕甘宁边区政府对边区第一届参议会的工作报告》(1939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页

现在我们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已进入了敌我相持阶段,也是最困难的阶段,因为现在的战争环境,已把广大人民动员起来了。必须把他们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才能成为力量。但是我们要组织民众,要使民众进步,使他们坚固团结像一个人一样,必须要提高民众文化水平。我国民众有百分之八十不识字,因此扫除文盲就是一个急须做的事情。现在无论军队,工厂,农村每人都有多识几个字的需要,我想这一伟大工作就是你们这一辈青年的革命工作。我想从我们边区开始,定时期用新文字来试办扫除文盲的工作。

摘自吴玉章《关于“五四”运动的报告》(1940年)《吴玉章文集》重庆出版社1987年版第374页

华北联大是抗战的产物,它是因抗战而产生,随抗战而发展,为抗战而服务的。因此,它的一切设施都是以抗战的需要为根据,以抗战的胜利为目标的。但这并不是说,他的任务,就只限于支持抗战,在抗战胜利以后,它就可以自动地解散了。不,决不是的。它在抗战之中和抗战胜利以后,都要担负起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任务。

摘自江隆基《在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旗帜下前进》(1941年)《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页

而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基本环节,就是消灭文盲和培养知识干部,这是边区教育多年以来的努力方向,但至今仍未彻底解决,今后仍需以巨大的努力,作长期的打算,才能完成这两项历史任务。

摘自江隆基《边区教育的回顾与前瞻》(1948年)《江隆基教育论文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0—31页

今后的任务就在于:在不妨碍生产和服务于生产的条件下,开展卫生、教育、报纸、文艺的大规模群众运动,在五年至十年之内,坚决消灭严重的人畜死亡现象与男子四十岁以下、妇女三十五岁以下的文盲,普及卫生习惯,普及新民主主义文化,消灭封建迷信在群众文化生活当中的优势。

摘自李鼎铭《文教工作的方向》(1944年)《老解放区教育资料》(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47页

我们要提高党的干部的理论水平,使各方面比较负责的干部具有或多少具有马列主义的理论修养,一定要做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办马列学院的目的。马列学院办起来,就是要使一些负责干部有时间、有机会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理论,或多或少具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再回到工作中去,把工作做得更好。

摘自刘少奇《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1948年)《刘少奇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10页

中国国民文化与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与新教育。

摘自徐特立《在教师节谈新民主主义教育》(1949年)《徐特立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127页

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就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反对旧的,另一方面是发展新的。这就是要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文化。

摘自周恩来《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教育》(1949年)《周恩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页

今天中国的教育工作,要把专为广大群众而设的文化教育列为第一位,以充实群众的智慧,而加强他们运用政权的能力。这项工作务必迅速完成。

摘自林砺儒《在社会转形期中教育的任务是甚么?》(1949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8页

我们的教育就该配合这争取工业化的运动而进行。既然是争取,教育就不该只提供些生产技术,而必须训练现代的集体生产的习惯,启发新的智慧,新的思想,而破除旧日落后的个人生产的陋习。换句话说,要培养大批有身手而又有革命头脑的生产者。

摘自林砺儒《在社会转形期中教育的任务是甚么?》(1949年)《林砺儒教育文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209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